正文 第三章 成功的“蘇格拉底方法”(1 / 2)

和別人談話不要一開始就討論分歧,要把強調——而且持續強調——雙方都讚成的事作為談話的開端。如果可能的話,要一直強調你們為之努力的是同一個的目標,差別隻是達成目標的方法而已。

在開始的時候就讓對方說“是的”,盡量別讓他說“不”。

“一個‘否定’的反應,”在《影響人類的行為》一書中,阿福斯特教授這樣說,“是最難攻克的障礙。一旦一個人說出‘不’,他所有的人格尊嚴都要求他堅持到底。或者他會在時候發現自己錯了;但他必須維護自己的自尊!因此‘不’一出口,他就會堅持下去。所以讓對方在談話開始采取肯定的態度是及其重要的。

“善於交流的人往往會在談話開始就引導對方說“是”。從而把對方心理導入讚同自己的方向。這就象打撞球,從這個方向打,它卻偏向另一方;要想讓它反彈回來,就比較困難了。

“這是種很明顯的心理模式。當一個人說‘不’,並確實持否定意見的話,他說的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字。而是已經把自己的全身的所有組織都聚成了抗拒狀態,通常來看,身體會產生一種收縮狀態。總之,所有神經和肌肉係統全都處在抗拒接受的狀態。反之,說‘是’時,就不會產生這種收縮現象。身體組織呈現的就是前進、接受和開放的狀態。因此我們越能在開始時讓對方持肯定態度,就越容易讓對方傾向於我們的目標。

“這種讓對方說‘是的’的技巧很簡單。但常常被人忽略!一般情況下,人們若一開始九持否定態度會有種自重感的滿足。激烈派和保守派在一起時,常常很快就會讓對方變的憤怒。實際上這並沒什麼好處。如果他隻希望得到快感,也許還可以原諒。但假如他要達成什麼目標的話,他就太笨了。

“如果一名學生、顧客、丈夫,或太太在開始就說‘不’的話,想扭轉他的態度就需要你有天使般的智慧和耐心。”

紐約格林威治銀行的詹姆斯-艾伯森就用“是,是”的方法挽回了一名差點失去的客戶。

“那個人想開一個戶頭,”艾伯森先生說,“我就照例讓他填一些表格。他隻願意回答其中一部分問題,剩下的那些則拒絕回答。

“若在以前,我肯定會對他說,如果他不向銀行提供那些材料,我們就不能給他開戶。過去采用的這種斷然方式雖然讓我覺得痛快,但現在我感到羞恥。我顯示出了誰說話算數的派頭,表明了銀行的製度不容破壞。但也當然地破壞了顧客那種受歡迎和受重視的感覺。

“那天早上,我決定用點實用的普通常識。我決定拋開銀行規矩去談論客戶的需要。而最重要的是,我決定一開始就引導他說‘是’。因此,我對他的做法表示讚同。我說,他不願意填寫的那些資料,並非非填不可。

“‘不過,’我說,‘假如你在銀行一直把錢存到你去世,難道你不想讓銀行把這筆錢移轉給你有繼承權的親友嗎?’

“‘是的,當然想,’他回答。

“‘難道你不認為,’我繼續說,‘告訴我們你最親近的親屬名字,在萬一你去世時,讓我們就正確而迅速地實現你的願望是個好辦法嗎?’

“他又說,‘是的。’

“那位年輕人改變了態度——他知道所提供的這些資料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銀行。他不僅告訴了我所有他自己的資料,還在我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指定他母親為受益人的信托戶頭,並很樂意地回答了所有他母親的資料。

“我發現在他開始不斷說‘是’時,他已經完全忘記了我們爭執的問題,而很樂意地聽從了我的建議。”

西屋公司的的推銷員約瑟夫-愛裏森說“在我負責的區域,我們公司極想把東西賣給一個人。我的前任與他談了十年,卻沒有一點結果。我接收該區域後,連續找了他三年,也沒能拿到他的訂單。最後,經曆了13年拜訪和交流,他終於向我們買了幾部發動機。我想如果這些發動機沒有毛病,他可能會向我們訂購幾百部發動機。這也是我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