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會計反映和控製職能的整體性(1 / 3)

論會計反映和控製職能的整體性

理論研究

作者:孫婷

【摘 要】 目前,會計理論界關於會計職能問題的研究對於“會計能幹什麼事”的認識是基本一致的,爭論的焦點在於誰是最基本的,是起主導作用的,因此有必要對這個焦點問題進一步討論。文章認為反映和控製職能沒有主次之分。

【關鍵詞】 會計職能; 反映; 控製

一、問題的研究意義

2008年三鹿集團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對中國奶製品行業影響嚴重,主要原因在於三聚氰胺含氮量很高,生產成本低(用三聚氰胺的花費隻有真實蛋白原料的1/5),但三鹿集團卻未進行相關檢測。2011年用“瘦肉精”飼養的有毒豬流入雙彙集團,“瘦肉精”對於豬肉加工企業是最顯而易見的風險,而雙彙也沒有對其進行必要的檢測。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並非檢測不了,隻是檢測費用較高。問題在於,沒有檢測,檢測成本在賬上和會計報表上就沒有反映。如果把這個事在會計上反映出來,人們立刻會知道檢測環節沒有成本,相關檢測沒有進行。與此類似的問題還有:悅氏等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中添加了塑化劑;浙江江山數十家滅火器廠為節約成本而降低粉劑含量;錦湖輪胎在輪胎製造過程中添加了大量返煉膠等。這些信息都沒有在會計上反映,導致會計信息無法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而這些問題的產生與人們對會計職能的認識息息相關。人們總把會計職能理解為對外是反映,對內是監控,這是錯誤的。割裂了反映和控製的結果是導致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控製的信息沒有披露,披露的信息又缺乏控製。

二、會計職能的定義

(一)職能的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將職能解釋為:“職能是指人、事物、機構應有的作用、功能。”係統科學認為:“係統的功能是指係統整體與外部環境相互聯係時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和能力。”可見,一事物以其本質的不同而與他事物區別開來,而這種本質的不同是以其具有不同功能表現出來的。正是因為該事物具有不同於其他事物的功能,這一事物才能夠產生、存在和發展。職能是應該具有的功能,而功能是通過一定的工作程序來實現的。職能本身不是一項具體的工作,是應該達到的特定功能。為了實現職能,需要一些具體的工作,具體的工作是手段,而職能是工作要達到的功能。

(二)會計職能的定義

會計正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在具有了與其他事物不同的功能後,才獨立成為一種專門的工作和一個獨立的職業。會計職能是指會計作為管理經濟的一種活動,客觀上所能發生的功用。也就是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會計所處的位置,以及由此而引致的一係列結果。這種結果所涉及的一係列活動及行動手段,在某種意義上即抽象為會計的職能。會計職能必然是指會計所具有的、由其本質所決定的獨特功能。換句話說,會計職能必須申明“會計能幹什麼事”,而這些事又必須是從事其他職業的人所不能做或不做的。也就是說,會計職能是由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所導致的社會分工所決定的,會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而變化,但在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又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

三、目前關於會計職能主次之分的主要爭論

我國關於會計職能的研究有一職能論、二職能論、三職能論、四職能論、五職能論、六職能論、八職能論、十職能論、十二職能論等多種提法。如果按照基本職能和具體職能分類,那麼反映和控製是基本職能,其他都是具體職能。李孝林指出,“基本職能體現在具體職能中,具體職能是基本職能的具體化和拓展。”葛家澍認為會計職能討論的特點是:議論很多,分歧較大,不像會計本質討論的觀點那樣集中。但對於什麼是會計基本職能的問題,認識還是基本一致的。因為反映和控製畢竟體現會計的本質。至於對反映和控製兩個職能的看法,可能各有側重,則又與會計本質的不同觀點有關。

可見,人們對會計應具有的基本職能是反映和控製(或說監督、管理)沒有太大的分歧,爭論的焦點在於反映和控製之間的關係。李定清認為,“反映和控製之間並不是平行的,而是主導和被主導的關係。”楊宗昌認為,“人們常說會計的第一職能是反映,第二職能才是控製,就是因為考慮到了如下的事實,即反映的職能是在會計係統內部通過數據處理來實現的,而控製職能的發揮,則必須通過一個外在的反饋機製——企業的決策機構和決策者才能實現。”韋沛文指出,“在工業經濟時代,將會計的基本職能界定為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反映,是與當時會計的實際作用相符的。”孔慶林、李孝林、戈建明認為,“核算是基礎職能,控製是主導職能。”郭永清指出,“監督職能是會計的首要職能。”郭道揚指出,“反映是實行控製的基礎,控製則是現代會計之目的或落腳點,故在兩者之間會計控製職能處於主導地位。”信息係統論者認為反映是會計的第一職能,而管理活動論者認為控製第一,反映第二。對於反映和控製職能誰是主導問題,眾多學者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