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回想(1 / 2)

天下不會因劉嵌的喪父而有稍許改變,別人的快樂也不會因他的悲傷而減少半分。此時,京都就有這樣的一個得意非常的人,王莽王大人,一個讓中山郡王擔憂隻泣血的人。王大人帶者竹舞來到京城後顧不上休息,直接來到宮中晉見了他的姑母--當今的太皇太後王氏。

“臣王莽,,,,,”王大人剛要俯身向下跪下問安,“莽兒,別跪了,自家人,客氣什麼?快過來坐。”王大人忙推辭:“這恐怕不合禮數。於公太後是千金之軀,於私您是臣的姑母。臣怎敢與您想鄰而坐。“王太後聽得高興:“怪不得你幾位叔伯長在本宮麵前誇獎你知禮懂事,看來真是如此呀!我們王家真是後繼有人了。”王大人聽著心頭一震。王大人的幾位叔父都分別執掌了政事大權,最初是他的大伯父王鳳執掌了十一年,接著是王音八年,然後是王商四年,最後是王根五年。這根指揮天下的指揮棒在王家人手裏傳了幾十年,難不成這回就落在了王莽手裏?王大人的父親王曼是王太後的第二個弟弟,因為過世的早沒有受到家族的蔭蔽,因此王大人母子也曾受過一些苦。後來王太後可憐他們,王莽才得以步步走入王家的權利中心。王太後還經常稱讚他是王家年輕一代中唯一一個勤奮守禮的人。“莽兒,姑母信任你,才找你過來商量,哀家現在該如何是好?”王太後急切地問。王大人揣測王太後的意思,他知道了所指的一切為何,就是關於天下蒼生的大事——選帝。至於王大人認不認為這是關乎天下蒼生的事就不得而知了,可它確實是一件大事,它關乎著權勢的走向及王家的命運。新喪的皇帝無子即位他的祖母丁氏和母親傅氏也先其而亡,這正是王家一個翻身的機會,立一位能給王家帶來權利重生的皇帝。“臣才疏恨不能為太後分勞,臣定當盡心竭力辦事請太後放心。”“好”王太後如釋重負般出了一口長長的氣。

王大人安頓好竹舞後馬上傳書給各郡國他的耳目,讓他們傳回王大人在來京路上讓他們搜集的有關各地郡王及其子孫的情況。王宅不久就熱鬧起來,那些聽說王大人回京的舊友們立即來到王府向王大人道賀,“王大人,可喜可賀呀,恭喜您又回到京都呀!”“托各位的福,托各位的福。”他們寒暄著,互打著官腔。“各位大人,各位的好意王某心領了,隻是在陛下駕崩之際,天下混沌之時,我們應該竭盡我等所能為太後分憂解勞,仰仗各位了。”王大人說著向來客們合手作揖。“是是,王大人說的是。”眾人附和著。“好既然各位大人們也是如此說,那王某就不兜圈子了。太後十分憂心於選帝的問題,不知各位大人是何考慮?”王大人語含悲切地說。一位年老的大臣猶豫再三說“老朽不客氣了,老朽認為``````合適,他年齡正當,既有子嗣,人品端正行為純良。”“不不`````更合適,在下認為````更合適。”“不行,不行。”王府在一片爭議聲中鼎沸。在座的各位官員幾乎把所有的郡王都提到了惟獨沒有人提中山郡王。也對,中山郡王不僅自己的屬地治理的即不富庶又不強大而且也不會拉攏人心。不懂經營人脈,這樣的人誰又會推舉他呢?

王大人回到書房靜靜地回想大臣們的爭議,他突然想起了新收到的消息,中山郡王劉箕死後由他的兒子六歲的劉嵌即位。王大人不禁眼前一亮,他想起了耳目的回報說:劉嵌因為驚嚇己多日未語,隻知道拿著木頭不停地雕刻,晝夜不停。“這就是最適合大漢的人呀!”王大人心中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