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旺地”真龍(2 / 3)

登臨西峰極目遠望,隻見四周群山綿延,雲光霞海,置身其中若入仙鄉神府,萬種紅塵雜念會隨山風而逝。西峰南崖有奇險山脊與南峰相連,山脊好象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屈嶺,也稱小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

南峰為華山最險峰,又名落雁峰,據說這裏山峰太高,大雁到這裏也飛不過去,因此得名。登上南峰絕頂,頓感已置天穹,星鬥可摘。四周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綿,南峰上有專門為供奉白帝興建的金天宮。金天宮大殿全為大片鐵瓦,內塑有神像,院前大門邊還建有鍾鼓樓。這裏濃密的蒼林配以古觀廟宇,使人靜立片刻就會神莊肅嚴之感;南峰頂上的仰天池是華山最高處,“華山絕頂”石碑就立在池邊。仰天池約三尺深,池水清澈明淨,水澇不溢,幹旱不竭,實為自然之奇。

華山北峰四麵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猶若雲台,因此得名雲台峰。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賦詩道:“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穀高掌。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從華山北峰向南折,過耳擦崖和上天梯,就會看到一條長嶺呈現在眼前。這條長嶺蒼莽而有氣勢,像一條即將騰空而飛的龍,所以被稱為“蒼龍嶺”。唐以前此嶺初通時,僅鑿有少數石窩,上山必須小心爬行,而下山則要沿來路艱難退行,其險峻可想而知。蒼龍嶺上叫做“龍口”的地方有一個平台,上麵刻著“韓退之投書處”幾個大字。關於這幾個字,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典故。

據說唐朝大詩人韓愈聽說華山險峻、上山不易下山更難之後很不服氣,決定驗證一下。韓愈攀上華山之後,爬到蒼龍嶺,隻見兩旁深崖萬丈、雲霧彌漫,眼前是一道寬約二尺、時隱時現的山脊像一條青龍緩緩舞動,頓覺頭暈目眩、四肢無力。韓愈感覺自己是不可能下山了,就臥倒在神逸崖下放聲大哭。哭罷,韓愈取出紙墨筆硯,草草給家人寫了一封遺書,投到嶺下。當日,華陰縣令和夫人也正在華山,恰巧拾到韓愈的遺書,忙派差人把韓愈灌醉,一層層從嶺上背下來。後來李肇觀看了韓愈投書處,用放聲大笑表明自己對韓愈的嘲笑,還在“韓退之投書處”旁題了幾個字:“蒼龍嶺觀韓退之大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引得無數後人前去觀瞻。

華山中峰居東、西,南三峰中央,峰上林木蒼翠,環境清幽,滿山是奇花異草,登臨之人穿行其中,香浥禁袖。中峰上有玉女祠,因此中峰又被稱為玉女峰。關於玉女峰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吹簫引鳳”的傳說。

傳說春秋前期,秦穆公之女弄玉能用“碧玉笙”吹出各種美妙動聽的曲音,一天夜裏,公主身依朱欄,吹奏起曲子來。悠揚的曲聲回蕩於夜空,如人間仙樂。忽然,一陣嫋嫋的曲音和著公主的笙聲從東方天際飄忽而來,一個童顏仙骨的少年男子身跨彩鳳翩翩從空而降。少年說:“我叫蕭史,居於華山明星崖,因有夙緣,才應曲而來”。說畢又飄然而去。

第二天,公主把昨日所見告訴給父王。穆公即派大將孟明視去華山尋訪。孟明視來到華山幽穀詢問—位樵夫,樵夫說:“有一青年隱者,於中峰明星崖結廬獨居,其人善品簫,簫音所達數百裏,聽者忘返。”孟明視就攀藤越嶺來到明星崖見到簫史,並請他回秦宮去見穆公。穆公見到簫史後,甚是喜歡,就將愛女許配給他。

弄玉與蕭史婚後不久,就決定同去華山過那種超脫世俗的寧靜生活。離開的那一天,簫史拿出紫玉簫對空中品奏一曲,從天空中飛來赤龍彩鳳。簫史乘龍,弄玉跨風,徐徐地離開鳳樓東去華山了。他們離開後,穆公十分思念女兒,便派人到華山中峰去尋他們以求一見,可是怎麼也尋不到,原來他們已飛升去了仙界。穆公便讓人在明星崖下建祠紀念。從此,人們便把中峰叫“玉女峰”。玉女峰上留有玉女渚多的遺跡,如玉女洗頭盆、玉女梳妝台、玉女洞、簫史洞等,蕭史洞西邊還有一窟名龍窟。據說每當簫史吹起簫來,神龍便臥在那裏。

風格迥異的五峰使華山以險峻秀拔而名聞天下,天下皆知華山之奇之險,而不知華山之淵源,關於“華山”名字的來源由古至今有很多說法,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說法是說華山山峰如同蓮花,古時“華”與“花”通用,所以自然有此聯想。《水經注》記載: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據清代大學者章太炎考證,“中華”,“華夏”中的“華”就是指華山。由此可見,華山是一座孕育了中華文明的大山,黃河渭河日夜從華山腳下流過,因此有人說,華夏文化,脈在黃河,根在華山。既然源遠流長的華夏祖根都在華山,有華山坐鎮的華陰一地,受此大山的庇佑,自然水土興旺。楊氏家族久居華陰,受此“旺地”的滋養,其家族蓬蓬勃勃,到最後終於孕養出楊堅這條“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