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張要命的畫(1 / 2)

神宗皇帝早早起來,去後花園溜達。昨晚他和王安石鬧得很不愉快,一夜都沒合眼。

其實近一年來,神宗都沒睡過一個好覺。從去年秋天開始到現在,北方已經連續十個月滴雨未下,地裏的禾苗枯萎,莊稼幾乎絕收,百姓的生存遇到了問題。

見神宗整日悶悶不樂,翰林學士韓維給他出主意:“陛下可下一道求言詔,征詢一下大家的意見。”

求言詔是委婉的說法,其實就是罪己詔,韓維如此說,也是冒了龍顏震怒的風險。

神宗兩眼瞪得溜圓,過了半晌又黯淡下去,悠悠地說:“隻要能度過天災,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求言詔一下,正在洛陽撰寫《資治通鑒》的司馬光立刻上了一道奏章,說青苗法施行六年以來,百姓不但沒有從中得到好處,反而過得更加困苦,現在又出現如此巨大的旱情,可見此法既不合民意也不合天意,建議廢除青苗法。朝中其他大臣也紛紛進言,說辭大都差不多。

神宗的思想也發生了動搖,連夜把宰相王安石召來,和他商量:“新法實施這麼多年也不見起色,現在又遇到天災,要不咱們先暫緩執行一段時間?”

孰料王安石的態度比石頭還硬:“現在正是青苗法施行的關鍵時刻,絕對不能前功盡棄。水旱災害都是自然現象,自古至今哪年都有。陛下仔細想想,即便新法有問題,老天衝我一個人來就行了,為何要針對普通百姓?可見這天災和新法沒有任何關係。”

“可是,朕下了求言詔,大家為何都反對新法?”

“他們反對不了老天,當然就隻能反對新法了。現在新法實施困難,也隻是因為天災,等度過這段時間就好了。”

不管神宗怎麼說,王安石就是死強到底,最後搞得神宗頭都大了,才揮揮手讓他回去,說:“容朕再想一想。”

神宗正看著園裏的一株牡丹出神,內侍來報,一個叫鄭俠的監門官秘密進折,說有要事啟奏。

“監門官?”神宗詫異了一下,感覺有事情發生,說:“拿來我看。”

奏折是反對青苗法的,寫得觸目驚心,說自大旱以來五穀不登,百姓流離失所典妻賣子,甚至吃麥糠樹皮度日,就這樣還要被官府逼著償還青苗借貸,小官實在看不下去,所以冒死上奏,請求陛下免了青苗法,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神宗看得直冒冷汗,對內侍說:“去把他叫來,朕有話要問他。”

不一刻,鄭俠帶到,向神宗磕頭行禮。

神宗把奏折丟給他,沒好氣地說:“你奏折上說的情況朕也了解一些,似乎沒你說得那麼嚴重,你如此危言聳聽,就不怕朕怪罪嗎!”

“小官每日在城門值守,目睹百姓慘狀,說的句句都是實話。我還就每天看到的場景畫了一幅畫,請陛下過目。”

鄭俠說著從袖中拿出一個畫軸來,內侍忙接了遞給神宗。

這是一幅題為《流民圖》的畫,畫中農民衣衫破爛,肮髒不堪,有的在沿街乞討,有的在挖野草充饑,有的在拆房賣屋,有的在賣兒賣女……滿目瘡痍,一副淒涼的景象。

神宗看得驚心動魄,以至於說話都有些打顫:“你……你這畫……畫得也太過了吧?”

“小官畫得不及實際十分之一,一點都不為過,望陛下明鑒。”鄭俠一個頭磕在地上。

神宗半天才緩過神來,把畫丟在一邊,問道:“你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