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張要命的畫(2 / 2)

“小官鄭俠。”

“鄭俠?這名字好熟悉。”神宗低頭沉思。

“想起來了,”神宗猛一抬頭,目光如炬,“朕聽王愛卿說起過你,你好像還是他的學生吧!”

“正是。”

這鄭俠說來和王安石有段不小的淵源。王安石任江寧知府時,鄭俠的父親是其僚屬。鄭俠當時年紀尚小卻誌氣頗高,他不像其他官二代那樣頑劣不羈,而是每天閉門讀書,立誓考取功名。王安石聽說後,邀他閑談過一次,鄭俠思維敏銳,王安石更加讚賞,此後便經常指點他讀書。鄭俠人前人後都稱王安石為老師。

後來鄭俠中了進士,調任光州司法參軍,王安石當時已任宰相,對他的工作非常照顧和支持。

任期滿後,鄭俠回京待分配,王安石讓他參加新法考試,以便委任官職。當時新法陸續發布,好多地方因領略不到內涵,施行起來便走了樣,鄭俠目睹此景,便認為新法不行,以沒有學過新法為由拒絕了。朝廷設置修經局時,王安石想提拔他為檢討,他也拒絕了,後來便去安上門當了個門官。

這些事神宗多多少少聽王安石說過,登時氣不打一處來,嗬斥道:“王大人待你不薄啊,你為何要和他作對?”

“小官不是有意和王大人作對,實在是不忍看百姓的苦狀,不得已才冒死上諫,請求廢了青苗法。”

“這麼說,你是大義滅親嘍?”神宗冷笑道。

“小官不敢,隻是請求去了青苗法。如果遂了小官所願,十日內不下雨,小官願在宣德門外受死,以正欺君之罪。”鄭俠斬釘截鐵地說。

“你先退下吧。”神宗無力地揮了揮手。

第二天,關於這幅《流民圖》的議論多起來,要求見神宗的也多起來。

先是太後過來,直截了當地問:“聽說有個看門的小官進獻了一幅《流民圖》,不知聖上如何裁決?”

“母後消息很靈通啊,”神宗說,“那人顯然誇大其詞,天災並不足以證明新法的錯誤。”

“如此長的天災我大宋還是頭一次遇見,難道不是咱們觸動了天威嗎?希望陛下好好考慮一下。”

之後是幾個大臣覲見,也是同樣的話,隻是說得略顯委婉。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第三天早上,神宗下詔暫停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八項新法。

蹊蹺的是,新法暫停三天之後,天降甘霖,旱情解除。

大臣們紛紛入朝祝賀,神宗得意地拿出那幅《流民圖》來,說:“多虧了這幅畫才讓朕下了決心,否則這旱情還不知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在舉國歡騰之中,宰相王安石黯然離去。這裏已沒有他說話的份兒,也沒有人想聽他說話。

王安石罷相後,呂惠卿、鄧綰等改革派上書,給興奮中的神宗澆了一瓢冷水:“下雨不過是偶然現象,不廢除新法也一樣會下雨,就像沒有新法時也會發生天災一樣,這不是哪一個人能控製的,和那幅圖畫更是沒有丁點關係。陛下多年來日理萬機,新法已然取得了很大成效,現在半途而廢,實在太可惜了。”

一席話驚醒夢中人,神宗本就是個明白人,隻不過之前被持續的旱情整懵了,又受到《流民圖》的刺激,一時頭腦發熱才廢了新法,現在回想起來也確實太過草率。

不久,神宗再次恢複新法,又重新將王安石請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