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癡呆癡呆主要分為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其中老年性癡呆又稱為慢性變性性癡呆,在老年期不知不覺中發生,並緩慢進行性加重。血管性癡呆是指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或與腦血管病變有關的癡呆。腦血管疾病主要引起血管性癡呆,其中以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為主,出血性腦血管疾病亦有報道。
(五)預防
腦血管疾病在全世界內都是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對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不僅使沒有患過腦血管疾病的人不患腦血管病;而且可以使已患有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再複發。因此,加強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對提高整個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1.健康的四大基石人的正常生理壽命最短是100歲,最長是170歲。比較公認的是120歲。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能使腦卒中減少75%,高血壓減少55%,腫瘤減少35%,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
2.危險因素
(1)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和獨立的腦卒中危險因素。無論收縮壓或(和)舒張壓增高都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率並有線性關係;而且,血壓與腦出血或腦梗死的發病危險性均呈正相關,控製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
(2)心髒病會增加TIA、腦卒中(特別是缺血性)的發病率,是肯定的卒中危險因素,有效防治可降低腦血管病事件的發生率。
(3)糖尿病是腦卒中重要的危險因素,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性可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糖尿病與微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高脂血症及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有關。高血糖可進一步加重卒中後的腦損害。
(4)TIA和腦卒中史也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約20%腦梗死病人有TIA史,TIA患者腦卒中的年發生率為1~15%,TIA發作愈頻繁,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愈高。有卒中史者的疾病複發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
(5)吸煙和酗酒均為腦卒中重要的危險因素。吸煙可提高血漿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粘度及血管壁損傷;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經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卒中危險性與吸煙量及持續時間相關,戒煙2年後卒中的危險性才會降低。酗酒者腦卒中的發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特別是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險。但少量飲酒通常並不構成腦卒中的危險。
(6)高脂血症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速腦動脈硬化的發生。高膽固醇血症,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有關。血膽固醇水平降低可增加腦出血的危險性。
(7)其他腦卒中危險因素,包括體力活動減少、飲食、超重、藥物濫用、口服避孕藥、感染、血液病及血液流變學異常所致的血栓前狀態或血粘度增加等亦與腦卒中的發生有關。以上危險因素都是可以幹預的,如能對其中某些確定的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予以有效幹預,即可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有一些危險因素,如高齡、性別、種族、氣候和卒中家族史等是無法幹預的。
3.日常生活預防
(1)預防中風六字訣
①穩:即穩定情緒。極度憤怒或緊張均可誘發中風,故患者應保持樂觀愉快的心理。狂喜、暴怒、憂鬱、悲哀、恐懼和受驚都會誘發中風。
②防:即防止便秘。大便幹結,易使腹內壓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強,血壓驟增,造成腦動脈破裂而發生中風,患者要保持大便通暢,每天定時大便,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油炸食品。
③低:即飲食低脂、低鹽。動物脂肪易使血脂升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增加中風的可能性;食鹽過多,可引起水鈉瀦留,使血壓進一步升高;長時間血壓升高可誘發中風。
④忌:一忌飲食過飽。腹部飽脹影響心肺功能,還可造成大量血液集中到腸胃,使心、腦等器官供血相對減少,容易誘發中風。二忌看電視時間過久。久看電視,大腦持續緊張,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縮,血壓進一步升高,有些電視情節緊張,場麵驚險,易使情緒激動,容易發生中風。三忌隨意突然停藥,患者應遵醫囑服藥,若擅自停藥,可以造成血壓大幅度反跳,導致中風的發生。
⑤練:即堅持適度的鍛煉。每天堅持散步,做體操或打太極拳,以增強體質,防止中風。
⑥診:即早治“小中風”。“小中風”的主要表現為自覺半身無力或半身麻木,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發生“小中風”的患者在一年內有42%發生中風。必須高度重視“小中風”,及早就診。
(2)防中風有“三戒”
①戒飲酒。從醫學觀點來看,少量飲低度酒(每日每人50克)對於心腦血液循環有益,但對於高血壓患者長期飲酒則是有害健康的。酒可加重血脂水平及動脈粥樣硬化,使腦血管彈性減弱,這就奠定了出血性及缺血性中風的病理基礎,一旦大量飲酒更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在原已較高的水平上驟然升高,硬化脆弱的腦血管即破裂出血。
②戒排便加壓。老年人因活動減少,腸蠕動減弱,習慣性便秘比較常見。緩解便秘應從調理生活人手。適當運動,多飲水及進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瓜果,少食刺激性食物,還可每日用自我摩腹的方法解除便秘。必要時可借助開塞露等潤滑劑幫助大便排出,或同時口服適量通便藥。
戒激情。過度的激情奔放如悲痛欲絕、捧腹大笑或活動過量等均可使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驟高,原有高血壓者可發生腦溢血致死。故高血壓病人對於喜怒應有所節製,保持情緒穩定,性格開朗,遇事樂觀大度,切忌情感過度激動。
(3)中風者的衣食住行
①寒、悶、濕:中醫學認為季節和氣象對中風有影響。中風大多在秋末冬初或早春發病。雖然腦血管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一般冬季多於夏季。冬季幹燥、寒冷,刺激人體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小動脈持續痙攣,血液黏度增高,血壓急劇上升,容易誘發中風。當氣溫、氣壓、相對濕度驟變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中風。
②晝、夜、晨:清晨前後為缺血性中風高發時段。國內統計證實早晨6~8時為缺血性中風的發病高峰,明顯多於晝夜中其它時間。這可能與24小時內血壓節律性波動,有病理基礎的心髒,在淩晨人們醒來時易發生心律失常或與纖維溶解係統的活性、血小板的聚集性、血黏度等晝夜節律變化有關。
③動、靜、食:有報道,活動少、新陳代謝較低者死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性為活動多的人的1.41~1.9倍;反之,體力與腦力勞動過度亦易發中風。在劇烈體力與腦力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或日間活動狀態中(稱動態)可誘發腦出血。相反,腦梗塞絕大多數在靜態下發病。為此,高血壓患者應適當運動,但劇烈體力、腦力勞動,身心勞累與長期過多的靜臥均不適宜。另外,食物對中風的預防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④煙、酒、茶:煙中含有煙堿(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同時還可以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吸煙還可能增加血清膽固醇,促進血小板凝聚,血黏度增高。故吸煙是缺血性中風的明顯危險因素。酒精具有明顯抑製血小板聚集功能,故高血壓者飲酒易誘發腦出血。
茶是最好的飲料,綠茶中含有咖啡因、兒茶素和茶酚,具有殺菌、增強免疫係統抗癌方麵功能,還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花粉過敏、防止基因突變、抗衰老等多種作用。但高血壓病人不宜空腹飲濃茶,尤其是平時沒有飲茶習慣的人,以防發生意外。近來有報道有人空腹飲濃茶發生昏厥(俗稱“醉茶”),導致腦出血。
⑤喜、怒、悲:歲末節假多,婚、嫁喜慶也多安排在歲末,均需中老年人操辦,有的忙於探親訪友旅途奔波,或歡聚娛樂通宵達旦,突發中風住院並非少數,所以春節前後中風多發。精神刺激、情緒激動是腦出血的重要危險因素,因在高血壓或原有血管壁損害的基礎上,應激性血壓驟增能導致腦出血。保持情緒穩定和有規律的生活,避免各種不良刺激,對預防中風意義重大。
⑥尿、便、浴:由於便秘,解大便時費勁用力,以及憋尿,可使血壓驟升,且腹內壓增高致使顱內壓增加引起腦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壓病人應保持大小便通暢以防止中風發生。冬天沐浴,澡堂內外氣壓變化大,溫差大,濕度高,不可停留過久,以防止洗澡時誘發中風。在洗澡時發生腦出血死亡者約占5%。
4.飲食預防醫學專家的長期實驗研究和醫學的臨床實踐發現,經常有選擇地食用一些食物,有可能大大降低中風的發病率。
(1)含鉀豐富的食物:有研究發現馬鈴薯含豐富的鉀,每天吃4~5個馬鈴薯可使中風的發病率降低40%。香蕉、柑橙、橘子、杏、桃及粗糧,豆類、蔬菜等均富含鉀,經常食用這些食物也可以預防中風。
(2)富含鎂的食物:有研究發現,常吃富含鎂的食物的人群,其中風的發病率大大降低。富含鎂的食物有小米、豆類、辣椒幹、幹蘑菇、冬菇、番茄、海帶、紫菜、蘋果、楊桃、桂圓、花生、核桃仁、芝麻醬等。其中,紫菜含鎂量高居食物榜首,堪稱預防中風的上乘佳品。
(3)常飲牛奶:科學研究證實,牛奶中有一種特殊的成分,能夠起到保護腦血管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牛奶可以有效地減少患有高血壓老鼠誘發中風的危險。最近的科學研究表明,牛奶中的鈣有降壓作用,為此,專家建議無論是青年人還是中老年人,都要堅持每天飲用牛奶,從而有效地預防中風。
(4)常飲綠茶:醫學專家認為,導致中風的病理因素之一,是體內產生了有害的活性酶,能促進一種叫做過氧化脂質的有害物質,它能使血管壁彈性降低。而茶葉中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E、鞣酸等可以有效地增強血管壁的彈性,所以常飲綠茶可以預防中風。
(5)服用魚肝油:魚肝油富含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具有對抗血小板凝結和降低總膽固醇和血液稠度的功能,對中風具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但是,任何一種藥物都因人而異,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魚肝油,以防止用藥過量,導致一些不良的後果。
5.體育鍛煉預防實踐證明,體育鍛煉有助於預防中風。
(1)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延緩衰老。
(2)體育鍛煉能夠增強心髒功能,改善血管彈性,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提高腦的血流量。
(3)體育鍛煉能夠降低血壓,擴張血管,使血流加速,並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從而可以減少血栓形成。
(4)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脂質代謝,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從而可以預防動脈硬化。長期鍛煉能降低體重,防止肥胖。
因此,體育鍛煉是預防中風的一項重要措施。
(六)康複
部分康複是常見的,但完全複原比較少見。中風後,可能會有以下四種情況出現:
1.中風發生時受嚴重損壞的細胞死亡,永不複原。
2.由於腦部腫脹而部分受損的腦細胞在腫脹消退後複原,重新工作。這一程序通常在中風後最初幾個星期出現。
3.其他未受中風影響的腦細胞逐漸取代死去細胞的功能。不過,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有限的。
4.病人學習和適用新生活方式,克服中風後失去的功能。大部分康複情況會在中風發生後最初六個月內出現。之後就會停滯不前,並且逐漸消失。
因此,病人不應抱不切實際的希望。最重要的是,雖經中風,病人生活上仍要有滿足、獨立和自得感。
(七)治療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應以改善供血、預防複發、防止腦梗塞為原則。
(1)病因治療:對有明確病因者應盡可能針對病因治療,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2)預防性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改善微循環(靜滴川芎嗪或丹參注射液等)兩方麵。
(3)腦保護治療:可選用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西比林等。
2.缺血性卒中
(1)腦血栓形成
①一般處理:臥床、必要時吸氧。
②恢複腦部血供:主要包括溶栓(應在起病6小時內進行,國內一般用尿激酶靜滴,其間應密切觀察凝血情況)、抗凝(可用速避凝或阿司匹林等藥)、擴容(可用低右靜滴)、擴血管(可用尼莫通或丹參、川芎嗪等藥)。
③腦保護:可防再灌注損傷,盡早使用可延長半暗區時間,為恢複血供提供基礎。包括鈣離子拮抗劑(尼莫通口服),氧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C或E靜滴或口服),壓低溫(27~35℃,一般采用冰敷頭,不發熱也用)等措施。
④中藥製劑:包括醒腦開竅(安宮牛黃丸口服或相關製劑清開靈、醒腦靜靜滴)和活血化瘀(可用丹參、血栓通、川芎嗪等藥)兩個方麵。
⑤防治腦水腫:必要時可用甘露醇快速靜滴。
⑥神經細胞營養劑:療效不確切且價格昂貴,可不用。可選用能量合劑、腦活素、胞二磷膽堿等藥。
⑦控製血壓(急性期在180/110以上,才考慮降壓)、控製血糖、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及防止感染等並發症。
⑧中藥、針灸應盡早介入,促使康複。
(2)腦栓塞
①與腦血栓形成相似,但應特別注意維持心功能。另外,因腦梗塞易造成出血性梗塞,故抗凝、溶栓、血小板凝集抑製及擴容要謹慎,最好不用。
②積極治療原發病,預防病因,防止複發。
3.出血性卒中
(1)腦出血:一般在治療中不選用止血藥。因為對於非凝血機製障礙引起的出血性卒中,止血藥對正常的凝血機製不起作用。但對於凝血機製異常或合並消化道出血情況時,應選用。
①應保持安靜,臥床休息,減少探視,並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②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及保證營養:補鈉、鉀及糖。
③控製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發病後腦水腫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維持3~5天後逐漸消退,可持續2~3周。可選用甘露醇、利尿劑及白蛋白等藥物。
④控製高血壓:一般在180/105以內不用降壓藥。一般可用卡托普利、倍它樂克等藥。
⑤積極預防感染、潰瘍等並發症的發生。
⑥手術治療:宜在發病後6~24小時內進行。一般在顱內壓較高及出血量較大時選用。
(2)蛛網膜下腔出血:應以止血、防止痙攣、祛除病因、防止複發為原則。
①一般處理:絕對臥床休息4周以上,心電監護,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
②止血:主要為防止再出血。可用止血芳酸等藥物。
③脫水:可選用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
④防止腦血管痙攣:可選用尼莫地平口服。
⑤祛除病因。
(八)中醫相關知識
中風病中醫認為是由於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症。根據腦髓受損情況與有無神誌昏迷又分為中經絡和中髒腑,而中髒腑又有閉症和脫症之不同。
1.根據腦髓受損情況與有無神誌昏迷又分為中經絡和中髒腑
(1)中絡:是偏身或一側手足麻木,或兼有一側肢體力弱,或兼有口舌歪斜。
(2)中經:是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症。
(3)中經絡:中絡、中經的合稱,是無神誌昏迷者。
(4)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神識恍惚或迷蒙為主症。
(5)中髒:必有神昏或昏憒,並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等症。
(6)中髒腑:中腑、中髒的合稱。
2.中髒腑根據臨床表現有閉症和脫症之不同
(1)閉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識不清,語言失利,半身不遂,牙關緊閉,喉中痰鳴,二便閉阻,苔厚膩,脈弦。
(2)脫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識不清,語言失利,目合口張,手撒尿遺,麵色蒼白,四肢逆冷。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
(1)中風中經絡者,可根據具體症狀進行點穴。
(2)中髒腑可根據閉症和脫症的不同進行選穴。
(3)另外,可以選擇一些祛風的腧穴進行預防。
①口眼歪斜:取翳風、合穀、地倉、頰車、承漿、下關、四白、太陽、陽白、印堂。
②上肢癱瘓:取肩髑、曲池、手三裏、外關、陽溪、合穀。
③下肢癱瘓:取環跳、陽陵泉、足三裏、委中、承扶、風市、懸鍾、昆侖。
④語言障礙:取啞門、廉泉、通裏、照海。
⑤閉症:取人中、風府、風池、百會、內關、合穀、足三裏、豐隆、太溪、勞宮、湧泉。
⑥脫症:取人中、百會、湧泉、關元、神闕、腎俞、命門。
⑦預防:取百會、風池、內關、合穀、足三裏、豐隆、太溪、太衝。
2.定位
翳風—耳垂後方,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合穀—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地倉—麵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
頰車—麵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中指),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承漿—麵部,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下關—麵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四白—麵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
太陽—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陽白—前額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印堂—額部,兩眉頭的中間。
肩髑—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曲池—肘橫紋外側,屈肘時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手三裏—前臂背麵橈側,陽溪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外關—前臂背側,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陽溪—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起時,拇短伸肌腱和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環跳—股外側部.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陽陵泉—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足三裏—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委中—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承扶—大腿後麵,臀下橫紋的中點。
風市—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胭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懸鍾—小腿外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昆侖—足背外踝後方,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啞門—項部,後發際正中直上0.5寸,第1頸椎棘突下。
廉泉—頸部,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通裏—前臂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
照海—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人中—麵部,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
風府—項部,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風池—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百會—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內關—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豐隆—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旁開二橫指(中指)。
太溪—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勞宮—手掌心,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湧泉—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中1/3交點上。
關元—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
神闕—腹中部,臍中央。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命門—腰部,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太衝—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二)自我按摩法
1.推頭用五指分別從印堂、太陽向後沿督脈、膀胱經和膽經推至大椎和風池,操作約5分鍾。
2.按揉上肢用健側上肢用按揉法沿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路線進行按揉,操作約10分鍾。
3.按揉下肢用健側上肢用按揉法沿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路線進行按揉,操作約10分鍾。
4.拍打全身用虛掌拍打頭部、上肢及下肢,約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