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泌尿生殖係統疾病(3 / 3)

(四)檢查

1.直腸指診直腸指診是診斷前列腺增生症的重要步聚,可摸到前列腺腫大,表麵光滑及中等硬度。

2.膀胱鏡檢查膀胱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前列腺各葉的增生情況,並可了解膀胱內有無其他病變。

3.殘餘尿測定膀胱殘餘尿的多少反映膀胱代償衰竭的嚴重程度,因而這是重要的診斷步驟之一,也是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的因素之一。

4.膀胱造影對不能進行膀胱鏡檢查的病例可行膀胱造影。

5.B超檢查可測定前列腺的大小,包括橫徑、前後徑與上下徑。

6.尿流動力學檢查前列腺增生而引起下尿路梗阻時,最大尿流率降低,排尿期膀胱內壓增高。

7.放射性同位素腎圖可了解兩腎分泌功能及腎盂、輸尿管引流情況。

8.其他檢查有腎功能檢查及尿培養等。如需手術,則應作心、肺、肝功能檢查。

(五)診斷

診斷前列腺增生主要依靠病史、症狀、直腸指診及前列腺B超。

1.患者多為50歲以上的男性。

2.出現尿路梗阻症狀,早期表現為尿頻、夜尿次數增加,繼而出現排尿等待、排尿無力、尿線變細或中斷,嚴重時可出現急性尿瀦留和充盈性尿失禁。

3.肛門指診:是診斷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檢查手段,可以對前列腺的大小、突人直腸的程度、硬度、有無壓痛、是否存在結節、腺體是否固定等做客觀的了解,使醫生取得第一手臨床資料,有助於前列腺增生的診斷和與其它疾病的鑒別。

4.殘餘尿出現,並隨病情變化而增加。

5.前列腺B超顯示其增生情況。

(六)治療

前列腺增生如無尿路梗阻症狀及膀胱,腎功能障礙者無需治療,如已影響排尿及正常生活時,應予治療。

1.急性尿瀦留的處理須予緊急處理,可應用α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使膀胱頸鬆弛,有利於尿液排出,或放置留置導尿管以引流尿液。

2.非手術治療對尿路梗阻較輕,或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全等而不能耐受手術者適於非手術治療。包括激素、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

3.手術治療包括根治的前列腺摘除術及雙側睾丸切除術。

4.其它療法包括冷凍治療、微波和射頻治療、激光治療等,但都有缺陷,可視情況選用。

(七)預防

1.生活護理

(1)保持樂觀情緒,堅持體育鍛煉,減少局部血液淤滯。

(2)不要憋尿,一有尿意應立即排出。

(3)保持大便通暢。

(4)不宜久坐和長時間騎自行車,以免前列腺部血流不暢。

(5)性生活不宜過度頻繁。

(6)衣著要暖和,避免著涼感冒。

(7)忌服阿托品一類藥物,以免發生急性尿瀦留。

2.體育療法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促進會陰部的血液循環。

(1)收腹提肛操:方法是隨著自己的自主呼吸,吸氣時收小腹縮肛門,呼氣時放鬆,連續做百次,每天上、下午各做一遍,姿勢不限,站、坐和臥位均可。

(2)增加會陰部的運動量:例如常年練太極拳等,可改善會陰部的血液循環,防治前列腺增生。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水分、氣海、關元、水道、中極、腎俞、膀胱俞、秩邊、陰陵泉、三陰交、太溪。

2.定位

水分—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1寸。

氣海—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關元—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

水道—下腹部,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中極—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4寸。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膀胱俞—腰部,第2骶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平第二骶後孔。

秩邊—平第四骶後孔,骶正中脊旁開3寸。

陰陵泉—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麵的後緣。

太溪—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二)自我按摩法

1.掌揉振神闕先用掌根揉按神闕穴3分鍾,再掌振神闕穴1分鍾。

2.摩下腹雙掌重疊,以關元穴為中心,摩腹5分鍾。

3.點穴點按前述諸穴,以酸脹為度,每穴1分鍾。

4.擦腎俞雙手背伸,擦雙側腎俞穴,以局部透熱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