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治療
1.治療原則合理的飲食控製,充足的水分攝入,規律的生活製度,有效的藥物治療,定期的隨訪複查。
2.治療目的
(1)減少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泄,糾正高尿酸血症。
(2)防止痛風急性發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發作次數。
(3)防治痛風石、痛風性腎病與痛風性尿路結石。
(4)防治與痛風相關的疾病。
(5)科學地進行健康指導,提高生活質量。
3.痛風的不同階段治療
(1)一般治療:飲酒必須限製,尤其是啤酒和葡萄酒。應采取低嘌呤和低脂飲食。多飲水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適當鍛煉,避免超重與肥胖。
(2)初期關節炎發作的治療:治療目的是控製發作,所以以止痛為主,可采取關節製動和服用適當抗痛風藥。一般在24小時內可以控製痛風發作,最遲不超過2周。關節炎發作完全控製後即停用止痛藥。
(3)控製尿酸的初期治療:約需3~6個月。一般在間歇期進行,先用較小劑量,逐漸增加到足量,血尿酸達理想水平後再減到維持量。
(4)控製尿酸的終生治療:控製尿酸的初期治療6個月以後,可使用維持量。由於高尿酸血症不用藥物治療一般是不會下降的,隻有堅持服藥才能使血尿酸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需要終生治療。但長時期的治療,體內尿酸池也會不斷減少,最後隻要服用很小劑量的藥物就可以達到治療目的。
(5)慢性關節炎期及痛風石的治療:進入慢性期的患者大多數是沒有得到早期治療或不正規治療造成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差。治療原則仍然是避免關節炎反複發作和保護關節功能。
(6)痛風性腎病與痛風性尿路結石的治療:控製高尿酸血症是關鍵,避免有害腎髒的不利因素,防治尿路感染,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合並症。
4.治療痛風的藥物
(1)鎮痛消炎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的症狀,消除關節的紅腫熱痛,同時兼有退熱和改善全身症狀的作用。這類藥物主要有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
(2)抑製尿酸合成的藥:目前隻有別嘌醇1種。
(3)促進腎髒排泄尿酸的藥:常用的有丙磺舒、苯溴馬龍和苯磺唑酮3種。
(4)中藥:中藥對痛風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七)預防
1.預防措施患痛風病以後,應采取措施,積極預防痛風的再次發作。具體方法有:
(1)首先要節製飲食,避免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嚴格戒酒,多喝堿性飲料。
(2)要多飲水以助尿酸排出。
(3)防止肥胖。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寒冷潮濕、關節損傷等誘發因素。
(5)不宜使用抑製尿酸排出的藥物,如雙氫克尿塞、速尿等。
(6)接受藥物治療以降低血尿酸,並積極防治合並症。
(7)接受定期隨訪和定期複查血尿酸。
(8)繼發性痛風的預防主要是積極治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慢性腎病等原發病。
2.痛風患者飲水注意事項痛風患者要求多飲水,以便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適當飲水還可降低血液粘度,對預防痛風合並症(如心腦血管病)有一定好處。但要講究科學飲水,合理飲水。
(1)飲水習慣:要養成飲水習慣,堅持每日飲一定量的水,不可平時不飲,臨時暴飲。
(2)飲水時間:不要在飯前半小時內和飽食後立即飲大量的水,這樣會衝淡消化液和胃酸,影響食欲和妨礙消化功能。飲水最佳的時間是兩餐之間及晚上和清晨。晚上指晚餐後45分鍾至睡前這一段時間,清晨指起床後至早餐前30分鍾。
(3)飲水與口渴:一般人的習慣是有口渴時才飲水,痛風患者應采取主動飲水的積極態度,不能等有口渴感時才飲水,因為口渴明顯時體內已處於缺水狀態,這時才飲水對促進尿酸排泄效果較差。
(4)飲茶:我國有許多人平時喜歡飲茶,痛風患者可以用飲茶代替飲白開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鐵相結合,形成不溶性沉澱物,影響鐵的吸收。另外,茶中的鞣酸尚可與某些蛋白質相結合,形成難以吸收的鞣酸蛋白。所以如果餐後立即飲茶,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鐵性貧血等。較好的方法是餐後1小時開始飲茶,且以淡茶為宜。
二、點穴按摩
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期,腫痛十分劇烈,故不宜施以點穴按摩。此療法可於緩解期時在各關節進行,以預防發作。
(一)點穴療法
1.取穴宜分部取穴。
(1)蹠趾關節:八風。
(2)踝關節:解溪、丘墟、太溪。
(3)膝關節:膝眼、粱丘、陽陵泉。
(4)腕、指掌、指關節:陽池、中泉、大陵、八邪。
(5)肘關節:曲池、少海、天井。
(6)肩關節:肩髑、肩髂、肩前。
2.定位
八風—足背側,第1~5趾間,趾蹼後緣赤白肉際處,一側四穴,左右共八穴。
解溪—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長伸肌腱外側凹陷中。
太溪—內踝最高點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凹陷中。
膝眼—屈膝,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分別稱為內、外膝眼。
粱丘—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陽池—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
中泉—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橈側的凹陷中。
大陵—腕橫紋中央,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八邪—手背,微握拳,第1~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八穴。
曲池—屈肘,當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少海—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天井—屈肘時,尺骨鷹嘴上方1寸許凹陷處。
肩髎—當上臂外展時,出現兩個凹陷,在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肩髎—當上臂外展時,出現兩個凹陷,在肩峰後下方凹陷處。
肩前—肩髑前1寸處。
(二)自我按摩法
1.按揉用按揉法在四肢關節處操作,以病變關節作為重點,約10分鍾
2.點穴用拇或中指對受累關節附近的穴位進行點按,每穴約1分鍾。
3.活動關節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
4.擦法用擦法在受累關節部操作,再施以拍打法使熱透人關節。
第五節 更年期綜合征
一、疾病概述
(一)相關知識
人的一生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和身心特征,更年期是一個醫學名詞。指的是從生育期到老年期的過渡期,更年期在男子同樣存在。但由於男子性腺(睾丸)開始衰老的時間較晚,出現症狀的人較少,故男子更年期的界限一般不明顯,其重要性相對較小。而在女子,更年期包括了月經完全停止前數年至絕經後若幹年的一段時期,平均從40歲左右開始到70歲左右,大約30年。在此期間,卵巢功能開始衰退,月經周期逐漸延長,經量逐漸減少,直至完全停止。雖然絕經是更年期的明確標誌,但它隻是更年期中的一個時程碑,並不包括更年期的全部過程。女性在絕經之前就已存在卵巢功能逐步衰退,據調查,平均4~5年,最長8年,稱為絕經過渡期。絕經之後卵巢功能更為低下,造成婦女絕經後由於缺乏雌激素而發生一係列生理與病理變化,一般要經曆15~20年,甚至更長。所以更年期是:絕經過渡期、絕經期和絕經後期的總和。在此期間,由於性激素減少以至消失,會出現更年期綜合征。
有些學者認為,更年期是衰老過程的爆發點,需引起重視和研究。在我國,當前人們的壽命普遍延長,越來越多的婦女日漸擺脫貧困和性別歧視,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營養和衛生保健得到加強,將經曆更年期的婦女人數日益增多,更年期的社會意義日趨重要。有的學者提出,因為預防更年期的影響被忽略,以至到了不易處理的地步才求醫問治,醫務人員和婦女保健工作者有必要為40歲以後的婦女進行宣傳教育的谘詢,普及更年期的自我保護知識,使之掌握何時及向誰求治。全社會都應給予協助,開展一些可行的普查門診或建立機構,為40歲後婦女及早診治更年期綜合征創造條件。等到絕經後才開始采取保健措施,對很多人來說已經為時過晚了。因此,全麵了解及重視更年期,進行更年期的谘詢及保健,積極診斷及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已成為迫切的問題。
更年期以女性為主,但男性亦有發病。由於男性睾丸的長期存在,雄激素就會不斷產生,所以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則好似從山頂上平穩下滑,隨年齡增長雖有下降,但仍維持在接近正常低限值水平,而且,男性雄激素正常值範圍大,在300~1200納克/分升,尚有部分男性的雄激素終生在正常值以內。所以,男性更年期不僅比女性晚十幾年(55歲左右開始),而且有症狀的僅有30%左右。國外把男性更年期稱為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PADAM)。
(二)病因病機
一般認為,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代謝變化和臨床症狀的主要因素。婦女進入更年期以後,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能降低,以至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活動改變。更年期婦女的內分泌平衡狀態發生變化,導致植物神經係統中樞的功能失調,因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經係統功能紊亂的臨床症狀。症狀的出現與雌激素分泌減少的速度和程度有關,即雌激素減少迅速,更年期症狀就越嚴重。當雌激素減少到不能刺激子宮內膜時,月經即停止來潮,第二性征逐漸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縮,其他與雌激素代謝有關的組織,同樣出現萎縮現象。
所以,引起更年期綜合征的原因大致可分為4類:
1.自主神經失調。
2.雌激素分泌不足。
3.心理因素。
4.社會教育因素。
(三)臨床表現
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常累及全身多個係統,更年期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有以下幾種:
(1)焦慮心理反應: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情緒反應。由於更年期綜合征的出現,使一些患者顧慮重重,常對外界的一點點刺激引起很大的情緒波動和緊張,精神難以集中。
(2)悲觀的心理反應:一些患者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更年期症狀,出現悲觀的想法,情緒消沉容易激動、煩惱。一些人疑病疑癌,擔心自己已經衰老,生命似乎走到終點,好日子過完了,失落感特別明顯。這些人常喜歡回憶過去一段歲月中不愉快的事件(灰色回憶),經常以淚洗麵,思維零亂。
(3)個性與行為的改變:一些患者的某些更年期症狀比較明顯,由於這些症狀,影響並改變了她們的個性,並出現感情的不穩定,其表現為多疑、嘮叨、自私、急躁,不近人情,無端的心煩意亂,有時過度興奮,有時則傷感、絕望,常有孤獨及抑鬱,看問題及處理問題常很極端,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
(4)其它不良心理狀態:興趣變得有限,每天上下班二點一線式生活方式,對社會上的一些活動失去興趣,又不想建立新的興趣。有的人總提不起精神去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失去以往那種靈活性,自感記憶力下降,力不從心,工作幹勁低下。
(四)診斷
1.年齡45~55歲的婦女,除月經失調外,烘熱汗出為典型症狀,或伴有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胸悶頭痛,情誌異常,記憶力減退,腰腿酸痛等。
2.內分泌測定:雌二醇(E2)降低、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增高。
3.應排除精神、神經性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血管疾病等。
(五)治療
更年期綜合征的治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治療和藥物治療。平日以前者為主,不能控製症狀時予以藥物治療。
1.日常生活治療“也許皺紋必須寫在我們的額頭上,卻不要讓它寫在我們的心上,精神應該永不老化。”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更年期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生路程,並不是什麼“年過半百,土掩半截”,從觀念中去除“老矣”二字,讓自己活得更“年輕”。
(1)掌握更年期保健知識,學會科學地愛護自己。充分地認識到:更年期不是衰老的標誌,而是開始科學保健的信號。想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必須重視更年期的保健!
(2)學習現代新理論,正確認識和掌握激素補充療法的知識。充分認識到:激素替代療法不是幹預衰老的自然進程,而是用來有效地預防由於衰老而帶來的各種疾病!。
(3)要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保持心理平衡和青春活力,堅持做到一個“中心”——身體健康,“兩個基本點”——家庭和睦,工作順心。
(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選擇魚、牛、雞、奶、豆製品等動植物蛋白,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多食蔬菜、水果和高纖維食物,盡量堅持每晚睡前喝一杯牛奶或酸奶。
(5)加強體育鍛煉,每周不少於4小時,每天不少於30分鍾。
(6)在醫生指導下及時並堅持接受激素補充療法,堅持每年一次體檢。
2.藥物治療
(1)一般治療:更年期婦女出現一般症狀隻需予以解釋、安慰、消除顧慮,同時積極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若出現明顯症狀,如頭痛、失眠等精神症狀,可給予鎮靜劑,如安定、穀維素等;血壓增高可給降壓藥,均能減輕症狀。
(2)激素治療:絕大多數更年期婦女不需激素治療,僅用於上述治療無效者,一般用3~6個月。①雌激素:可補充卵巢分泌不足,大劑量並能反饋抑製垂體促性激素分泌,但有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生長,發生子宮出血。對大劑量使用時間長者,應注意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對已絕經的更年期綜合征的婦女,使用雌激素量宜小,既達到控製更年期症狀又不引起子宮出血,一般用已烯雌酚0.125~0.25mg/日,連續20天,間歇10天的周期治療。對已切除卵巢和子宮而症狀較重的病例,可用已烯雌酚0.5~1mg/日,連用20天的周期療法,以後逐漸減量。②雄激素:雄激素可抑製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並有蛋白合成作用,服用後有舒適欣快、鎮靜感覺,對消除症狀有一定效果。常用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2次,舌下含化,或肌注長效苯乙酸睾丸酮10~25mg,每周一次,連用數次,間隔數周後再用。每月總量不宜超過300mg。
(六)預防與調養
1.心理調養實踐證明可以通過積極的態度和自身的努力而順利地度過更年期,並且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年齡”大大小於生理年齡,從而推遲衰老,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每個患者在上述不良心理狀態出現的特點上各不一樣,有輕有重,而以生活富裕和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群症狀明顯,因此在糾正這類心理障礙時也要“對症下藥”,因人而異。具體可參考以下幾方麵:
(1)科學地安排和正確對待日常的一切活動。對推遲心理衰老的各種措施都要堅持實施,如堅持鍛煉,這不僅能增強體質,而且能保持身心健康,慢性疾病也會好轉。要有意誌和毅力,保持生活規律化,對數十年生活中的好習慣,從飲食、嗜好到居住的環境、待人接物等逐漸養成的一些良好的習慣性反應,不輕易改變,因為改變生活習慣是一很大的精神負擔,對身心健康不利。既要保持生活中良好的習慣,又要盡早改掉不良習慣。對一些不適於老年人的習慣,例如飲食無節、吃過多的動物脂肪、過少的蔬菜水果、嗜煙酒、不注意清潔、與鄰居不能和睦相處等都要下決心改正。一切活動都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量力而行,建立規律生活。
(2)勞動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源泉。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大腦的衰老和身體其他器官的衰老一樣,取決於健康狀況。堅持勞動可以防止肌肉、組織、關節發生“廢用性萎縮”;同樣,缺乏腦力勞動也會發生“廢用性萎縮”:思維變遲鈍,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不振。人腦有很大的可塑性,人到更年期,隻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不斷地學習和思考以鍛煉腦力,不僅可以改善腦血流的運行狀態,推遲腦細胞的萎縮,而且可以了解社會的各種變化,學習到最新知識,使自己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消除落伍掉隊的感覺,使心胸更加開闊起來。
(3)要使精神有所寄托,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把精力寄托在事業和愛好上,有意識地充實生活內容,如培養好中青年一代,包括事業中的接班人和家庭中的子孫後代;著書立說、種花下棋、手工編織等等;即使退休後,也可以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積極地參與生活,使自己生活在整體的友愛之中。
(4)注意性格的陶冶。更年期常出現急躁、焦慮、憂鬱和憤怒等情緒,一定要設法防止出現這些情況。一旦出現了,要正確對待,努力改善,因為這些消極情緒對身心健康極為有害。培養起開朗、樂觀的性格,用微笑來麵對這人生的多事之秋,為幸福地安度晚年打下基礎。
以上這些都是推遲心理衰老的有效措施。更年期的心理變化過程是緩慢的,倘若預先缺乏思想準備,其危害不亞於體力衰退,但心理上的這些變化是有辦法克服的,甚至可以推遲或避免它的到來。衰老是人生必由之路,這是客觀存在的,人人都要經過更年期。如果在更年期出現了不良的情緒反應,首先要正確而客觀地麵對現實,不要驚慌不安,自怨自艾,然後再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於變化較輕的婦女,可以通過自我克製、自我糾正、自我寬慰、自我調節而達到心理平衡。如果情況嚴重,要盡快找醫生進行心理谘詢,必要時可進行心理治療。
2.飲食調養飲食調養,對調治更年期生理變化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科學地安排飲食還對延緩衰老和預防疾病至關重要。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風池、風府、大椎、肝俞、腎俞、命門、誌室、腰陽關、中脘、關元、氣海、內關、神門、合穀、血海、足三裏、三陰交、太衝。
2.定位
風池—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風府—項部,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大椎—項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命門—腰部,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誌室—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腰陽關—腰部,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脘—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
關元—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
氣海—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內關—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神門—前臂掌側,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合穀—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足三裏—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三陰交—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麵之後的凹陷中。
太衝—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二)自我按摩法
1.推頭用雙掌四隻手指腹側,從前發際推經百會穴,至後發際,再經大椎穴,在百會穴、大椎穴處加大力量點按。然後推頭部兩側的足少陽膽經,自前發際推到後發際,著重推其中的風池穴。最後用四指分抹前額,從印堂至太陽穴。每部位各推5分鍾。
2.推背反手向後,用四指從上向下推脊椎兩側足太陽膀胱經,先推離脊椎1.5寸處,後推離脊椎3寸處。然後點按腎俞、命門穴。每條經線推5分鍾,每穴點按18次。
3.揉腹用右手貼於腹部,左手覆蓋於右手上,用掌揉摩整個腹部約5分鍾。
4.點穴對前麵提到的穴位進行點按,每穴1分鍾,以局部酸脹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