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神經係統疾病(1 / 3)

第一節 頭痛

一、疾病概述

(一)相關知識

中醫學認為,頭痛即指由於外感、內傷或外傷,致使脈絡絀急或失養,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覺頭部疼痛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病症,也是一個常見症狀,可以發生在多種急慢性疾病中,有時亦是某些相關疾病加重或惡化的先兆。頭痛劇烈,經久不愈,呈發作性者,又稱為“頭風”。而現代醫學認為頭痛與機體其他部位疼痛的發生過程一樣,多數都是由於致痛因子(物理性或化學性的)作用於頭部疼痛敏感組織內的感受器,經痛覺傳導通路至中樞神經係統進行分析、整合而產生痛覺。當然,心因性精神因素所致頭痛純屬於患者的主觀體驗。

(二)病因病機

中醫學將頭痛分為外感頭痛、內傷頭痛以及外傷頭痛三大類。外感頭痛,多因風寒濕熱之邪侵襲所致;內傷頭痛,可由痰濁阻閉,或肝陽上亢,或氣血、精液虧損等引起;外傷頭痛,因頭部受傷而發。具體如下。

1.外感頭痛多因起居不慎,坐臥當風感受風寒暑熱濕之邪而致,但多以風邪為主。

(1)風寒外侵:冬季氣候多寒,生活起居失宜,風挾寒邪侵襲,衛陽被遏,則寒凝血滯,阻遏絡道而發生頭痛。

(2)風熱外侵:中於陽絡,或風挾濕熱侵擾清竅,氣血逆亂而致頭痛。

(3)久居濕地,冒雨涉水,風濕外侵上犯巔頂,清陽不升,蒙蔽清竅而發生頭痛。

2.內傷頭痛腦為髓之海,依賴肝、腎、精血濡養及脾胃運化,輸布氣血上充腦,故內傷頭痛其發病與肝、脾、腎有關。

(1)因於肝者:情誌不和,鬱怒傷肝,肝失疏泄,肝氣鬱結,久鬱化火,火性炎上,上擾清竅,導致頭痛。

(2)因於腎者: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腎精虧虛,腦髓空虛而致頭痛。

(3)因於脾者:因病後、產後體虛,脾胃虛弱,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後。營血虧虛.不能上榮腦髓而致頭痛,或因飲食高粱厚味,脾失傳運,痰濁內生,濕困於內,清陽不升,而致頭痛。

3.外傷頭痛外傷跌仆,頭顱受傷,腦髓震蕩,瘀血內阻,脈絡阻滯,不通則痛,易致頭痛,或項部閃挫,頸椎錯縫,督脈受阻,營血不能上充腦髓也可導致頭痛。

現代醫學認為頭痛產生的原因十分複雜,有顱內的,顱外的,有頭顱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許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頭痛。臨床常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類:

(1)血管擴張:顱外動脈擴張最常見於偏頭痛及額動脈炎。顱內外急慢性炎症時,病原體及其毒素可引起血管擴張性頭痛;代謝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腦外傷、癲癇發作後、高血壓腦病、大量服用腦血管擴張藥等均可引起血管擴張性頭痛。

(2)血管被牽引、壓迫或伸展移位:顱內占位性疾病;急性腦膜炎和腦炎、中毒性腦病、腦水腫、腦積水、靜脈竇血栓形成、腦腫瘤或囊蟲的壓迫堵塞造成腦脊液循環障礙等所致的顱內壓增高;還有見於腰穿、腰麻後腦脊液流出較多,顱內壓下降,導致顱內靜脈竇及靜脈擴張引起的頭痛。

(3)腦膜受刺激引起頭痛:顱內急、慢性炎症性滲出物(如腦膜炎等),或出血性疾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的血液刺激腦膜,或腦水腫使腦膜及血管受牽拉而產生頭痛。

(4)神經刺激:腦神經(如三叉神經等)、頸神經炎症及壓迫、移位等均可引起相應的神經痛。

(5)頭頸部肌肉痙攣性收縮引起頭痛:頭頸部肌肉緊張、炎症、局部腫塊、慢性膿腫等頸部疾病,反射性地引起頸肌痙攣、持久收縮,導致頭痛。如頸椎病變引起的頭痛,又稱肌肉收縮性頭痛。

(6)頭部附近器官的放射性或牽涉性頭痛:常見於眼、耳、鼻、鼻竇、牙齒等部位的病變,可擴散或反射到頭部而產生頭痛。

(7)其他原因所致:常見有心因性頭痛,主要由於精神或情緒引起的頭痛,如常見的神經官能症性頭痛、癔病或抑鬱症等,還有一些如遊泳鏡性頭痛、良性咳嗽性頭痛、冷刺激性頭痛以及與性活動有關的性交性頭痛等。

(三)臨床表現

患者自覺頭部包括前額、額顳、頂枕部位疼痛,是頭痛共同的特征。

1.中醫分型中醫學將頭痛分為外感、內傷和外傷頭痛三種,各自有不同症狀,具體如下:

(1)外感頭痛一般發病較急,痛勢較劇,多表現為摯痛、跳痛、脹痛、熱痛等。

①風寒頭痛:受寒後頭痛時痛連項背,惡風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脈浮。

②風熱頭痛: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寒,麵紅目赤,咽喉腫痛,口渴欲飲,便秘溲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③風濕頭痛: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納呆胸悶,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

(2)內傷頭痛一般起病較慢,痛勢較緩,多表現為隱痛、空痛、昏痛,痛勢悠悠,遇勞則劇,時作時止。

①肝陽頭痛:頭痛目眩,心煩易怒,夜眠不寧,胸滿脅痛,麵紅口苦,苔薄黃,脈弦有力。

②腎虛頭痛:頭痛且空,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耳鳴少寐,遺精帶下,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③血虛頭痛:頭痛目眩,病勢綿綿,麵色少華,神疲乏力,心悸怔忡,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④痰濁頭痛: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弦滑。

(3)外傷頭痛

①瘀血頭痛:頭顱受傷,頭痛目眩,痛如錐刺,痛有定處,勞累即發,經久不愈,舌質紫,苔薄白,脈細。

②頸型頭痛:頭痛,頸項強痛,運動失靈,旋轉性頭暈,並伴有頭昏耳鳴,苔薄白,脈弦。

針灸學按部位有太陽、陽明、少陽、厥陰頭痛。頭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經皆循頭麵,厥陰經上會巔頂,一般來說:太陽經頭痛多在頭後部痛,下連於項;陽明經頭痛多在前額部及眉棱骨處痛;少陽經頭痛多在頭之兩側,並連及耳部痛;厥陰經頭痛多在巔頂部痛,或連於目係。

2.現代醫學分型

現代醫學將頭痛分為三種:緊張性頭痛、偏頭痛及神經痛性頭痛。

(1)緊張性頭痛:屬於複發性的頭痛,每次持續數分鍾至數日,典型症狀是壓迫緊繃的感覺,頭痛發生的位置在頭的兩側,有高達90%屬於緊張性頭痛。緊張性頭痛的症狀為,頭頸部的肌肉過於緊繃,疼痛不會因為身體活動而加劇,也不會有惡心的現象,但會有畏光或怕吵的症狀,有時也會有頭暈的症狀。緊張性頭痛確實的機製仍不清楚,可能因精神或肉體因素,所引發不自主肌肉緊縮,純粹的心理因素為另一重要因素,而不良的工作姿勢、職業的特性、運動不足、睡眠品質不良、個性特質也是可能的因素。記者、電腦工作者、秘書、裁縫、司機及情緒不容易放鬆的人,較易有緊張性頭痛的問題。除了藥物及情緒治療外,熱敷、頸肩部運動,也有幫助。

(2)偏頭痛:又可分為兩類:

①無預兆性偏頭痛:通常是單側性、搏動性、反複性發生,日常活動會加重頭痛,常伴隨有惡心、畏光、怕吵,每次持續4至72小時。

②預兆性偏頭痛:反複性發生且發生頭痛前會有預兆性,預兆性症狀通常在5至20分鍾內逐漸產生,一般持續不會超過60分鍾,視覺性預兆是最常見的預兆性症狀,像眼冒金星等,其它預兆還有半身感覺異常、言語障礙、或偏癱的現象,頭痛約持續4至72小時,同時有惡心及畏光的現象。

(3)神經痛性頭痛:為後頸部的枕大神經痛,疼痛如被電擊一般,發作嚴重時,患者會痛得坐立不安、無法入眠,而且吃任何止痛藥,都無法有效緩解。頭痛有時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明的頭痛,應該立即看醫師,接受問診,找出確實的病因。

(四)診斷

1.以頭痛為主症,或前額、額顳、巔頂、頂枕部或全頭部疼痛,頭痛性質多為跳痛、刺痛、脹痛、昏痛、隱痛等。有突然發作,其痛如破而無休止者;也有反複發作,久治不愈,時痛時止者;頭痛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分鍾、數小時、數天、或數周不等。

2.因外感、內傷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複發作的病史。

3.應檢查血常規、測血壓,必要時做腦脊液、腦電圖檢查,有條件時做經顱多普勒、顱腦CT和MRI檢查,有助於排除器質性疾病,明確診斷。

(五)鑒別診斷

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人的一生中沒有頭痛體驗的極少。在健康人群中約2/3的人曾發生過頭痛,其中僅18%以頭痛為主訴而求診。當發生頭痛時,如何加以區別,以下幾項為主要識別點。

1.急性頭痛伴發燒,同時有全身酸痛、乏力、胃納不好,常見於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

2.突發性頭痛伴惡心、嘔吐及意識障礙者,有腦溢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之可能,多見於中老年人。

3.青光眼引起的頭痛部位,多在眼眶的上部或眼球周圍,並常伴有視力障礙。

4.發作性一側或雙側太陽穴跳痛伴惡心嘔吐,多見於中青年女性,可能是血管性頭痛。

5.鈍性頭痛、無顱壓增高現象者,可見於肌緊張性頭痛、副鼻竇炎性頭痛、頸椎性頭痛。若有顱壓增高表現者,要警惕腦瘤的可能。

6.一側麵部閃電樣劇烈疼痛者,常常是三叉神經痛的特征。

頭痛是許多複雜情況的一種表麵現象,通常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治療為宜,當然家人可以根據某些頭痛的特點及早識別,並去醫院神經專科就診,以免延誤治療良機。

(六)治療

1.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請神經內科專科醫師檢查,由專科醫師在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後,判斷頭痛可能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還需要進行哪些檢查。

2.在沒有弄清楚引起頭痛的病因之前,切忌盲目服用止痛藥。如果頭痛確實難以忍受,應由專科醫師決定是否可以服,服用哪種止痛藥合適。

3.在明確病因(找到了引起頭痛的疾病)後,止痛的關鍵是針對病因治療,在此基礎上才適當服用止痛藥物。

(七)預防

1.預防頭痛招數

(1)服用適量的阿司匹林:對於一個月發生1~2次的緊張性頭痛,阿司匹林或其他常見的消炎藥可派上用場。若你決定使用阿司匹林治頭痛,應在頭痛一開始時,就立即服用,否則效果不明顯。但過度使用這類藥物,將引起更多疼痛。

(2)照常運動:如果頭痛的情形不太嚴重,則運動有益於改善情況。假使你有輕微的緊繃性頭痛,運動可以幫助你消除。但若頭痛劇烈,切勿運動,以免情況更糟,尤其是偏頭痛患者。

(3)睡覺:許多人用睡覺消除頭痛,但應避免睡得過多,以免睡醒後,反而出現頭痛。

(4)勿打盹:小睡片刻或許可以消除頭痛,但若你沒有頭痛時,最好不要小睡。小睡可能引起偏頭痛。睡眠姿勢怪異或甚至趴著睡(腹朝下),皆會收縮頸部肌肉,進而引發頭痛。平躺的睡姿有益。同樣地,當你站立或靜坐時,身體勿向前傾斜,也勿使頭扭向某個方向。

(5)熱敷:可熱敷頸部或洗熱水澡。

(6)深呼吸:深呼吸是緩解緊張的好方法。當你的腹部的起伏比胸腔還明顯時,表示你的作法很正確。

(7)自我檢查:專家建議你檢查自己是否有任何緊張的征兆,包括緊咬牙齒、握緊拳頭、肩膀聳起,這些征兆可能引起頭痛。

(8)按摩穴位。

(9)用鉛筆:在上下排牙齒之間放一支鉛筆,但勿用力咬鉛筆。這幫助你鬆弛緊張,因為這動作必須放鬆肌肉才辦得到。

(10)戴頭帶:在頭上綁一繃帶,可減少流向頭皮的血液,從而減輕偏頭痛。

(11)不擦香水:濃烈的香水可能引發偏頭痛。

(12)避免吵雜:過多噪音是引發緊張性頭痛的常見原因。

(13)注意咖啡因的用量:假使你每天服用適量的咖啡因,你的血管將擴張,可能促成頭痛。但服用過量也可能使你頭痛。因此,最好限製每天最多喝兩杯咖啡。

(14)勿嚼口香糖:咀嚼時的反複動作可能使肌肉緊繃,因而引發緊張性頭痛。

(15)少吃鹽:有些人攝取高量的鹽會引發偏頭痛。

(16)準時用餐:省略或延遲用餐皆可能引起頭痛。錯過一餐,會引起肌肉緊繃,而當血糖因缺乏食物而降低時,腦、的血管會收縮。當你再度進食時,會使這些血管擴張進而引發頭痛。少量多餐對頭痛有幫助。

(17)避免對你不利的食物:牛奶對有些人頭痛不利。也應注意其他會引起頭痛的食物,如熱狗及一些醃製食品,它們含硝酸鹽,此化學物質會擴張血管,引起劇烈頭痛。另外,也應避免味精。

(18)拒絕巧克力:吃巧克力不僅易發胖,它也含有幹酪胺,這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可疑物。另外,核果及陳年的幹酪也含有幹酪胺,應避免。

(19)勿邊開車邊抽煙:當你在交通繁忙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抽煙,同時,又未關上車窗,會有何不妥?你正在加倍地吸入一氧化碳!這種氣體對腦部的血流有負麵影響。

(20)少喝酒:烈酒裏也含有幹酪胺。

(21)慢慢品嚐冰淇淋:大口地吃下冰淇淋,可出現劇烈的頭痛。慢慢地品嚐,使得口腔逐漸適應冰冷。

(22)培養幽默感:如果把事情看得很嚴重,可能會常板臉皺眉,滿腦都是煩惱,這樣可能會引起頭痛。應學習放鬆自己,看淡周圍事物。

(23)用維他命C及阿司匹林:高海拔處會引發頭痛。此時,服用維他命C及阿司匹林有益。當你要到高海拔處旅行,應在出發前一天及旅途中,每天服用3~5毫克維他命C,以及兩片阿司匹林。

(24)作臉部美容操:“柔軟操”是專為臉部及頭皮設計的,它們可以幫助你鬆弛這些部位的肌肉,並使你在初見頭痛的征兆時,采取控製行動。

①揚眉:同時將兩邊的眉毛抬起,再放下。

②眯眼:快速地眯上雙眼,再放鬆。接著,用力眯右眼,放鬆。接著,眯左眼,放鬆。

③皺眉:用力地擠眉,放鬆。

④張嘴:慢慢地將嘴巴張到最開,再慢慢閉上。

⑤移動下頜:嘴巴微張,左右移動下頜。

⑥皺鼻:用力將鼻子向上擠,像聞到惡臭一樣。

⑦扮鬼臉:隨興地作鬼臉,像小時候一樣。別擔心,你的臉不會就此變形。

2.常見頭痛病家庭護理

(1)全身疲倦引起頭痛:洗熱水澡,解除疲勞。冬天洗完頭之後仔細地用電吹風把頭發吹幹,然後熱敷頭的後部。

(2)更年期引起的頭痛:用手掌按摩前額至頭後部,或用手指壓內踝骨上3寸的三陰交穴位,也有極佳療效。

(3)高血壓性頭痛:用兩手指捏揉喉結、外側頸肌進行按摩,同時指壓喉結兩側動脈搏動處的人迎穴。

(4)因感冒發燒引起頭痛:用熱水燙腳的同時,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前額及頭後部,即解除疼痛。

(5)牙痛引起的頭痛:如果上齒牙痛引起的頭痛,對顴骨中央突起部做冰袋敷,亦在顴弓下緣的下關穴進行。如果是下齒痛引起的,則冷敷下頜,並指壓下頜角前方的頰車穴,亦有極佳療效。

(6)伴有眼部疲勞、眼痛的頭痛:把冷毛巾或冷冰袋放在眼瞼上部和前額上,冷敷5~10分鍾。用冰袋冷敷眼部,並輕壓按摩,亦有很好的鎮痛效果。

二、點穴按摩

(一)點穴療法

1.取穴

主穴:百會、風池、太陽。

分部取穴:前額痛取陽白、印堂、攢竹、合穀、陷穀;偏頭痛取太陽、率穀、四瀆、外關、足臨泣;後頭痛取後溪、金門、束骨;頭頂痛取內關、太衝、湧泉。

配穴:感受外邪者加合穀、列缺;肝陽上亢者加三陰交、太衝;痰濁中阻者加中脘、豐隆;氣虛加氣海、足三裏;血虛加三陰交、脾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