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郭琇直言敢諫(1 / 1)

郭琇(1638—1715),字瑞甫,號華野,即墨城郭家巷人。清康熙九年(1670)中進士,清康熙十八年(1679)授吳江縣令。處事精明幹練,善斷疑案;征收田賦時實行“版串法”,以杜絕吏役舞弊自肥之風。在任七年,“治行為江南最”。清康熙四十年(1711),郭琇曾多次以病請求辭官,康熙皇帝以“思一人代之不可得”為由予以拒絕。翌年,郭琇因具報苗民起義情況不實,遭權臣借機排斥,被罷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病故於即墨。

清康熙九年(1670),郭琇考中進士,出任吳江縣令。他精明幹練,善斷疑案,兩袖清風,愛民如子,政績為江南第一。

後來,郭琇升任江南道禦史,上《參河臣疏》,彈劾河道總督靳輔在戶部尚書佛倫的支持下,治河措施不當,致使江南地區困於水患,百姓怨聲載道。康熙見了奏章,勃然大怒,靳輔被罷官,佛倫被降職,郭琇升任僉都禦史。

接著,郭琇又冒著丟官喪命的風險,上《糾大臣疏》,彈劾勢焰熏天的武英殿大學士明珠,揭發他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貪汙受賄等罪行。

明珠是滿洲正黃旗人,由於對康熙忠心耿耿,在平定三藩時立了大功,因而成為康熙的股肱大臣,官升武英殿大學士。不料,小人得誌,忘乎所以,明珠竟驕縱起來。

康熙二十七年,明珠53歲大壽,文武百官都來給明珠拜壽。明珠府上熱鬧非常,明燈高懸,達官貴人魚貫而入,傳呼之聲不絕於耳。酒席上山珍海味,鳳肝龍膽。明珠身穿一品官服,端坐中堂,滿麵紅光,接受一批又一批官員的大禮參拜。

將近中午時,門上傳呼:“禦史郭大人到!”明珠心裏一動,想道:“都說郭琇剛正不阿,遇事敢言。今天也能來給我祝壽嗎?”郭琇進了中堂,遞上一個紅包。明珠認為這一定是禮單,便叫下人收下了。郭琇接過一杯酒,一飲而盡,回身便走,旁若無人,走出大門而去。

明珠見狀,心裏犯起疑來,忙叫人將郭琇的禮單呈上。明珠將禮單打開一看,大吃一驚,頓時臉色鐵青,汗下如雨。原來,這哪裏是禮單,竟是一篇彈劾他的奏章。

原來郭琇進京後,了解了明珠的所作所為,於是詳列他的罪狀,上書彈劾他。然後,又將奏章的副本用紅紙包好,直奔明珠府第,明珠看到的正是郭琇所上奏章的副本。

康熙見了郭琇的奏章,下令將明珠罷官。不久,郭琇便遭到明珠餘黨的誣陷,被罷官回鄉。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路過吳江縣,見當地建有郭琇的生祠,百姓都稱他為郭青天。這使康熙深受震動,便有了起用郭琇的念頭。

回到德州時,康熙召見郭琇說:“朕在吳江縣見到了百姓為你修建的生祠,百姓常年供奉不斷,都說你是清官,可見你不負皇恩,忠心可鑒。朕要你再赴江南,擔任湖廣總督,整頓江南風紀,快快整裝上任吧。”說罷,禦筆寫下“賜郭琇‘一代直臣’,任湖廣總督”幾個大字。

郭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連續幾年政績江南第一,充分說明了其鞠躬盡瘁、愛民如子的崇高品質。更為難得的是,郭琇不畏權貴,直言敢諫,剛強不屈,實為後人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