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康熙誅殺鼇拜,遂廢止了鼇拜的所有弊政,如禁海、圈地。
康熙八年(1669)三月八日,康熙頒旨,命永遠停止圈地,開放海禁。清初為了遏製明朝末年的海上戰鬥力,實行海禁。清朝統治者入關後,為滿足貴族對土地的主導權和籠絡八旗將士,清政府派遣官員到漢族民田跑馬圈地。此為清朝嚴重弊政,於康熙八年廢除。
我們熟知的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源於乾隆於1757年頒布的禁海令,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外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
康熙是清朝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文武雙全,既精通傳統文化,又涉獵西方科學;既能上馬左右開弓,禦駕親征擊退噶爾丹,又能治國安邦善於管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收複台灣,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麵,康熙有著過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以條約確保了國家在黑龍江的領土不被侵犯;康熙還特別重視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續100多年的“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