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北魏太武帝滅佛(1 / 1)

北魏為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為兵。那時,由於沙門曆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所以銳誌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438)下詔,凡是50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並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並漸次開展滅佛的行動。

寇謙之早年就熱衷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鬥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煉,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20卷。後來,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重新改造五鬥米道,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納。

太和五銖是北魏孝文帝元宏於太和十九年(495)鑄造的錢幣。形製類五銖錢,然製作粗疏。“太和五銖”四字呈方折篆體,直讀,光背。因許民間自鑄,故銅質混雜,大小不一。大者徑2.5厘米、重約3.4克,小者徑2厘米、重2.5克左右。太和五銖鑄行有限,流通僅在京師洛陽一帶,未成北朝之統一通用貨幣,故傳世及出土數量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