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節 洪皓持節不變(1 / 1)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曆台州寧海主簿,秀州錄事參軍。宋代詞人。

南宋朝廷中除了文天祥,還有一位被譽為與漢朝蘇武不相上下的堅守氣節的大丈夫,那就是洪皓。

洪皓自小便有氣節和誌向。他的一生真可以用一段話來總結: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他曾出使金國,結果在那被流放於冷山15年,受盡艱辛,但其始終持節不變,而且為官無私愛民,受人景仰。

洪皓政和五年進士及第,宣和年間,被任為秀州司錄。當地發大水,百姓流離失所,洪皓向太守請求讓自己擔起拯救災荒的任務,打開糧倉減價賣給災民,百姓受益甚多。

此時,正逢從浙東運往都城的米綱從城下經過,洪皓請求太守留下糧食救濟百姓,太守知道私截皇糧是殺頭之罪,認為萬萬不可為。洪皓大義凜然地說:“我願以自己一人的性命來換10萬人的性命。”百姓都被他深深感動,稱呼他為“洪佛子”。

後來秀州軍隊叛亂,肆意搶掠,無一人幸免,但路過洪皓家門口卻不敢冒犯,說道:“這是洪佛子的家。”高宗建炎三年,洪皓被派出使金國。金大將完顏宗翰強迫其任南宋叛臣劉豫的偽官,洪皓嚴詞拒絕,寧死不屈。完顏宗翰大怒,想要殺他,旁邊的金國官員讚歎洪皓是真正的忠臣,跪下為他求情,洪皓才免於一死,但被流放到冷山一帶(今吉林農安北麵)。冷山非常寒冷,四月草生,八月就開始下雪。住在山洞裏,有時兩年都得不到食物,盛夏時仍穿著厚厚的粗布衣服。

遭遇大雪時,柴火燒完,隻能用馬糞燃火煨麵來吃。在此期間,金人不死心,經常來勸降,洪皓始終不為所動。後來金主聽說他的聲名,想任他為翰林直學士,洪皓堅辭不受。

洪皓在金國很長時間處境惡劣危險,但他堅守氣節,連金人都非常敬佩。

他所寫的詩文,金人都爭著傳誦刻版印刷。

雖然身處危困之地,但洪皓仍竭盡全力幫助大宋朝廷探聽消息,以及救濟幫助流落至此的宋室貴族子弟。

紹興十二年(1142),金與宋議和,金主因生子而大赦天下,洪皓得以南歸。從洪皓出使到回國,在金國流放了 15年之久。一起去的13人中,隻有洪皓、張邵、朱弁得以活著回來。而以忠義聞名天下的,隻有洪皓一人。

在內殿見到皇帝後,他沒有居功自傲,而是請求返回家鄉奉養母親。皇帝說:“您忠貫日月,誌不忘君,即使蘇武也比不過你,怎可舍我而去呢!”

洪皓回國後,金的使者來了,一定會詢問洪皓現在做什麼官,住在哪裏。洪皓後來在論事中對秦檜說:不可苟安錢塘。結果被秦檜所嫉恨,屢次以讒言陷害,致使其多次被貶,在外流離輾轉任職十多年,最後在南雄州病逝,終年68歲。

他死後第二天,秦檜也死了,但是曆史給予洪皓和秦檜的評價卻是天壤之別。洪皓因為持節不變而彪炳青史,萬世流芳;秦檜最終跪在嶽飛坐像前數百年之久。

皇帝聽說洪皓去世,很是歎惜,贈其敷文閣直學士,贈官四級,諡號“忠宣”。

洪皓不畏權勢,直言敢諫,剛強不屈,充分體現出了一代直臣應有的正直本色。由於洪皓持節不變,因此曆史給予他以很高的評價。

洪皓知識淵博,“書無所不讀,雖食不釋卷”,不但精通經學、史學,也精通詩文詞賦。留金期間曾經寫下上千首詩詞,金人“爭抄誦求鋟鋅”,後來大部分散逸。今《鄱陽集》所存數十首,皆清新樸實,含義深遠。洪皓又曾同張邵、朱弁寫詩唱和,集成《軒唱和集》三卷,今已不存。洪皓還“善琴弈”,“能別三代彝器”,識書畫。留金期間,他通過言傳身教,將漢文化向北傳播。著名的故事如“無紙則取樺葉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傳之,時謂‘樺葉四書’”(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炎興下帙六十六引《金虜節要》)。他通過教授金人讀書和其他接觸方式,與許多女真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女真人把洪皓視為知心朋友,熱情地邀請他參加婚禮、禮佛、生產等活動。他每到一地,人們“爭持酒食相勞苦”。在涿州,過韃靼帳,“其酋聞洪尚書名,爭邀入廬,出妻女胡舞,舉渾脫酒以勸”(《容齋五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