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1668—1749),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號望溪,漢族,安徽桐城人,生於江蘇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
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因著《南山集》獲罪被斬,方苞受牽連被逮捕下刑部獄。因名學者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出獄。康熙皇帝知道方苞極有才學,仍招他入置南書房,不久提升為武英殿總裁。乾隆皇帝時,提升他為禮部右侍郎。後來又遭到彈劾,被罷了官,但仍被乾隆留在三禮館編審書籍,直至75歲時自請免職回籍為止。
方苞稟性剛毅、憨直,遇到什麼事都要爭個是非、對錯,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曾經與履恭王一起共事,每次履恭王做錯了事,他總要爭個不休。一次履恭王被惹惱了,忍不住惡語相加,罵他道:“禿老頭子,你怎麼敢這樣做?”
方苞反唇相譏道:“王爺的話有一股馬身上的汗臭味。”
履恭王大怒,進宮奏請乾隆,要處置方苞。乾隆多次勸阻,履恭王才罷休。
又有一次,方苞去相國查郎阿的府邸,查郎阿的門官仗勢不去稟報,方苞怒極,舉起自己的手杖叩擊那個門官的腦袋,打得他頭破血流。門官像瘋了一樣跑進府內告訴了查郎阿,查郎阿立即迎了出來。二人相見後,方苞道:“你是當今天子的左右手,應該以謙和恭敬來對待你的下屬,怎麼可以縱容你的仆傭忤逆天子手下的臣子?你大錯了!”
說完就要告辭,查郎阿再三致歉才算完事。
此後方苞再一次來到查府,那個門官邊跑邊大聲喊道:“那個掄拐杖的老頭子又來了!”
方苞直言敢諫,不畏相國權勢,怒打門官,被傳為一段佳話。他這種持正不阿、不畏權勢的品質值得學習。
方苞是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他尊奉程朱理學和唐宋散文。他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所謂孔子“約其辭文,去其繁重,以製義法”,提倡寫古文要重“義法”。他說:“‘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意以為經而法緯之,然後為成體之文。”提出文章要重“清真雅正”和“雅潔”,他說古文中“不可入語錄中語,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史》佻巧語”,認為歸有光的散文,“其辭號雅潔,仍有近俚而傷於繁者”。又說:“凡無益於世教、人心、政法者,文雖工弗列也。”在《再與劉拙修書》中,方苞反對黃宗羲、顏元的反程朱理學的思想,持論嚴而拘,但能適合清朝鞏固思想統治及文風的需要,所以其說得以流行,影響頗大。
方苞自己寫的散文,以所標“義法”及“清真雅正”為旨歸。讀經、子、史諸劄記,以及《漢文帝論》、《李穆堂文集序》、《書盧象晉傳後》、《左忠毅公逸事》、《與李剛主書》、《孫征君傳》、《萬季野墓表》、《遊潭柘記》等,都寫得簡練雅潔,沒有枝蔓蕪雜的毛病,開創了清代古文的新麵貌。但感情比較淡泊,形象性不強,氣魄不夠宏大。袁枚譏笑他“才力薄”,姚鼐也說他:“閱太史公書,似精神不能包括其大處、遠處、疏淡處及華麗非常處。”
《南山集》,又名《戴南山集》,清戴名世(1653—1713)撰。戴名世,清代文學家,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戴名世的弟子尤雲鶚把自己抄錄的戴氏古文百餘篇刊刻行世,由於戴氏居南山岡,遂命名為《南山集偶抄》,即著名的《南山集》。
康熙五十年(1711)十月,左都禦史趙申喬以“狂妄不謹”的罪名彈劾戴名世,表麵原因就是《南山集》。後來此案牽連人數達300人之多,是清前期較大的一樁文字獄案。此後,南山集被封,直至清中葉道光以後,南山集才多留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