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分組教學模式在青少年遊泳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體育教育
作者:魏真 趙鳳靜 董坤豔 劉誌軍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進行研究,證實了互惠分組教學模式比傳統模式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改善學生的學習交流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 互惠分組 教學模式
互惠分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區別在於教學中心的轉移,它以學生的主動性為主。本文把這一教學模式引入遊泳教學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蛙泳學習。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鄭州市光華體育中心暑假遊泳班的10-14歲的小學生為實驗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收集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和鄭州大學圖書館關於互惠分組教學模式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本課題研究奠定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對參加光華體育中心暑假遊泳班的10-14歲的A、B班70名小學生和A'、B'班遊泳教練發放問卷,發放72分問卷,回收7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A班采用“明確目標—教學啟發—教練引導—互惠分組”的教學模式,B班采用傳統的“講解—示範—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兩班均進行為期12天,2小時/天的蛙泳教學,且均有C教練進行考核)。
3.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對數據進行整理,並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學習效果的比較分析
A班的蛙泳動作技術等級評定結果中的9人優秀、16人良好和0人不及格,明顯要好於B班,且A班的優秀率要比B班高出11個百分點,良好率A班比B班高出八點5個百分點,優良率明顯高於B班。A班的全部合格,B班有11.4%的不合格。這說明互惠分組教學比傳統教學教學效果好。
(二)認知態度的比較分析
A班對課堂有興趣的同學占總人數71.4%,而B班比A班少4人,占總的51.4%。可見,A班學生對互惠分組教學模式的新鮮感和可接受程度明顯高於B班。互惠分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的共同活動,不僅將教師的指導思想不斷延續和強化,學生也得到彼此間的認可和讚賞,也進一步促進了彼此間的學習。
(三)學習方式的比較
A班中93%的學生學習時與同伴交流,所占比例最高。而B班中99%的學生學習時與教練交流,這說明A班中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交流和反饋信息的途徑在不斷轉變,他們不再完全依附於教師的指導和傳授,而是通過與同伴或使用他方式交流來學習。教師在實教時要避免呆板、按部就班的講解,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帶著疑惑主動到同伴或老師處尋求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承擔“解惑者”角色,也要轉變成為“參與者”、“啟發者”角色,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探索者和解決問題的主人或是指導同伴學習的“小老師”。
三、小結
(一)互惠分組教學模式相對於傳統教學模式,它的指導思想優於傳統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體現出現代教育思想中強調學生主體作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能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
(二)互惠分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一樣可以促進蛙泳動作技能學習,但是互惠分組教學模式更為優越。
(三)互惠分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和主動性。並且可以加強了團隊協作精神,減小學生間的心理差距。但在運用互惠分組教學時應當注意教學程序的設計和教學引導的方向性,並做好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結合使用,以便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四)互惠分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間的互動,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是培養“現代人”的有益方法。
參考文獻:
[1] 孫洪昌.摩斯頓互惠分組教學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4.
[2] 劉爭春,董笑然.互惠分組教學模式在初級劍術教學中的實驗[J].遼寧體育科技.2003.8.
[3] 李辰.分組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研究[J].泰安師專學報.2002(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