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師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與特質焦慮的關係研究
運動科學
作者:範紅豔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分析和研究鄭州師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與特質焦慮的關係,並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急性損傷與特質焦慮的內在聯係進行探討。
關鍵詞 鄭州師範 大學生 運動損傷 特質焦慮
運動損傷重點在於運動前的預防,就從預防方麵的角度來看,運動者自身的身體素質、心理生理特點、訓練方法和外圍環境都是在運動中容易發生損傷的因素。本文希望通過調查師範體育類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狀況,去發現和分析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特點和探討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急性運動損傷與特質焦慮的內在關係,從而提出建議以減少體育運動中大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頻率和減輕大學生運動中的焦慮情況。
一、發生運動損傷時期和類型比例的調查分析的調查分析
師範類大學生運動時因為在技術上要求更高的專業水平,專業課運動量大、強度高、對抗性強的特點,再加上專業技術動作的複雜和多變,這都導致了運動損傷率的發生。通過調查發現運動損傷的類型主要是韌帶軟組織損傷、肌肉拉傷,損傷的程度不相同,在心理上容易讓運動者產生焦慮和煩躁狀態。
二、不同運動損傷的焦慮研究結果
高等焦慮水平組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和低等焦慮水平組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發生的運動損傷急性發生率都高於中等焦慮水平組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同一焦慮水平的男女損傷率不存在差異,表明運動損傷率與性別無關。高等焦慮水平組和低等焦慮水平組發生運動損傷急性發生率都高於中等焦慮水平組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
2.運動損傷和非損傷的體育教育大學生特質焦慮沒有明顯差異。因為在運動中,運動者的身心特點、訓練方法、生理狀態以及運動訓練方法都會對運動損傷的發生產生影響。
(二)建議
1.要認真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在運動中要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運動後要及時進行保健指導。
2.在學習新動作或者練習難動作時,要注意適時調整學生的心態,采用表象訓練、放鬆訓練等手段,來放鬆學生的緊張焦慮狀態。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加強動作技術的掌握,提高運動的質量。教學手段上,要時常變化來調動練習者的積極性,改變他們的消極的態度。
參考文獻:
[1] 易銘裕.師範類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情況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04:91-93.
[2] 牟學忠.運動損傷的相關心理因素及心理幹預措施研究[J].運動.2011.01:53-55.
[3] 袁書傑.大學生運動特質焦慮與負麵身體自我的相關研究——以體育類專業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9: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