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消費者更加注重平實化的生活品質,消費目的從物質使用性向自我價值實現性過渡。根據CTR調查數據顯示,引領消費潮流的高端女性開始弱化對服裝、鞋和手提包的品牌要求程度,更加注重自身的舒適性。同時,高端女性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時,更多的是通過內心體驗,強調自我滿足和自我獎勵的自我價值實現。她們更期望通過自己的奮鬥得到自己想要的奢侈品,而非僅僅為了展示虛榮或攀比。
(五)消費主力高齡化,老齡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2010年底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78億人,占總人口的13.26%。老齡人群規模的擴大已經遍布中國的各個區域。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重,有關老齡人群的消費需求也逐漸升級。據統計,這群出生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嬰兒潮一代”的人,總群體規模在2.7億人左右。他們正是目前社會財富和權利(家庭權利、社會權利)的集中者,他們所能夠支撐的消費力遠遠高於目前正處於社會中堅階段的70後(群體規模約為1.7億),更高於目前剛剛走上社會開始結婚生子的80後(群體規模為1.6億)。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1年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現狀調查報告》,老年人的價值觀、消費觀與生活方式都在不斷更新,其消費需求正在向高層次、高質量、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養老服務、服裝、餐飲、旅遊、娛樂健身等正成為新增需求點。社會老齡化所引發的“銀發經濟”逐漸升級,高齡人群的消費市場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六)消費行為轉向線上,互聯網成為生活方式
網購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衝擊著線下零售業務。根據CNNIC的《2012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底,中國網購用戶規模達到2.4億,網絡零售市場交易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1%,13.2%的手機網民(即5500萬左右的手機網民)已經使用手機購物。可見,基於PC的電子商務方興未艾,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又進一步推動了移動購物的崛起。
網購品類不斷豐富,配套服務相繼完善,網絡購物行業形成正向良性循環。電子商務交易品類從最初高度標準化的書籍開始,逐漸滲透到服裝、3C數碼家電、化妝品、母嬰用品、家居建材等各方麵。如今奢侈品網購、生鮮食品和農產品網購發展得如火如荼,電子商務交易品類幾乎已涵蓋所有的實物商品。品類豐富的同時,物流、網上支付及售後等配套服務也在相繼完善。第三方保障交易金融工具支付寶、財付通等的推出和普及,極大地緩解了國人在不良商業環境中的交易恐懼,促成了網絡交易的繁榮。另外,針對讓用戶最為擔心的售後服務環節,2013年天貓電器城聯手聯想、DELL等十餘家品牌商,啟動天貓“在線全國聯保”服務,讓消費者更方便地獲得線上售後,增強網購家電的信心,幫助品牌商完善售後服務管理。
線上與線下完美結合的O2O(OnlinetoOffline)模式,將更大地改變民眾生活的方式。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其移動特性與O2O商業模式的結合在未來將釋放出更大的需求,如時下頗受關注的“打車軟件。”同時,電子商務的創新模式和服務領域也將加速向傳統領域滲透,對傳統交易產生更大衝擊,未來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備受詬病的傳統行業也將會在網購大潮中接受洗禮。網購正在加速滲透到各個消費領域,互聯網正在成為民眾的生活方式。
(七)企業傳播任務眾包趨勢向上,C2B2C模式確立
隨著網絡化的深入和人們購物方式的轉變,互聯網正在從研發、生產、傳播、銷售各個方麵挑戰傳統模式。
首先,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信息傳導溝通機製更加高效。由於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距離在互聯網時代被極盡壓縮,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接觸能夠很好地解決商品個性化的問題,由此催生了全新的C2B2C的商業模式,即消費者將需求傳達給企業,企業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產品生產最後賣給消費者。我們可以從數據中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電商的銷售模式中,預計基於C2B2C模式的互聯網定製服務將會越來越普及。
其次,互聯網也給企業的研發環節帶來了一種新的模式——眾包。所謂眾包指的是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絡的做法,是將人的知識、智慧、經驗、技能通過互聯網轉換成實際收益的互聯網新模式。我們所熟悉的百度百科、大眾點評就是一種低端任務的眾包模式。而未來發展趨勢下眾包模式將更多集合群眾的集體智慧,幫助解決企業在開發、生產中所遇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