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至於乘轎入宮,乾隆時期,已經有了大臣坐轎進宮的特例,因為有些大臣年老體衰,騎馬實際上已經有困難了,如乾隆時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因“年邁不能乘騎”,“蒙恩準在紫禁城內乘轎行走”。嘉慶九年,大學士王傑進宮時,年紀已過八十,特旨準其坐轎入宮,拄拐杖進入內廷,則是極特殊的“恩寵”。(清-趙慎畛《榆巢雜識》卷上,2001年3月版,第72頁。)
以此來看,清前期騎馬、乘轎進入大內是一種很高的禮遇,隻有年高德昭的老臣才能享此殊榮。在實際執行中,得到紫禁城騎馬特權的大臣,並不都騎馬,一些人改用一種小肩輿,用一把椅子兩邊綁上抬杆,由兩人抬著入宮。這樣一種變通,實際上也是在乾隆時期就有了的。一是考慮到馬匹萬一控製不好,怕衝撞了宮中儀仗,二是實際上受賜“紫禁城騎馬”的大臣,不少人年齡都很大了,有的人騎馬有困難,有的人根本就騎不了馬。據說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帝曾專門為此發布上諭,特賜紫禁城內騎馬大臣中,有人年老足疾上馬也覺得困難的人,“加恩準令乘坐椅,旁縛短木,用兩人舁行入直。”這樣一道上諭,後人稱讚“尤為養老尊賢之曠典。”(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二,中華書局,1984年3月版,24頁。)關於這種在宮中行走的小肩輿,與皇帝的“步輿”類似,但椅子要小些,而且隻由兩個人抬行。與上麵這條材料中說的“多用二人舁小椅乘之”的情形,還是一致的。這類宮中行走的工具,一般隻抬在腰部,而不抬在肩上。
但就一般情形而言,清代宮禁甚嚴,沒有特許乘馬坐轎者是不得如此行事的,而且,特賜騎馬者,也不一定就允許坐轎,宮廷禁地,清前期控製還是比較嚴格的。如:乾隆時吏部尚書彭元瑞,有一次在馬西華門內不慎從馬上摔了下來,與他同行的大學士朱珪趕緊喊了門外的二名轎夫,把彭抬進宮去。本來朱珪也知道,彭沒有被特許紫禁城內乘轎,但事出倉促,也顧不了那許多了。就因為這件事,朱珪被“降二級調用”。從這個故事中也能看出,清代對於宮中騎馬和乘轎的規矩,執行得還是認真的。(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七,中華書局,1984年3月版,151-152頁。)嘉慶初,給著名權相和珅被定的十大罪狀中,有一項大罪就是和珅坐轎子進入神武門,坐椅轎直入大內禁地,可見違反這項製度也是一樁大罪。(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卷七,中華書局,1984年3月版442-448頁。)擅自坐轎或乘馬入宮者,無論官職大小,均交刑部或理藩院議處。嘉慶年間,蒙古武職禦前大臣鄂勒哲依圖、領侍衛內大臣索特納木多布齋二人,自恃位尊,擅自坐轎闖入禁門。結果是受到嘉慶皇帝的申飭,並交理藩院嚴加議處。道光間,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永瑆之孫奕經,自恃皇親貴胄,擅自乘肩輿直入神武門,結果被革去“兼職”,降為二等鎮國將軍。未經賞馬者,若擅自乘馬過紫禁城門,都要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