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近代中國學者對日本的影響(1 / 2)

近代以來,日本不僅是中國認識西方、學習西方的媒介,而且在明治維新以後成為中國學習的對象,成為接受近代中國出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之勢顛倒了。然與此同時,中國一些有識之士在學習和研究西方近代文化方麵仍走在日本的前麵,對日本認識和吸收西方文化,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產生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魏源《海國圖誌》和王韜《普法戰記》。

一、魏源《海國圖誌》對日本的啟蒙

魏源曾協助林則徐抗擊英軍。林則徐被革職後,魏源受托繼續編寫《四洲誌》。在此書的基礎上,魏源廣泛搜集中外有關著述,按區分國,增補整理,於1842年12月編成《海國圖誌》50卷。全書共計57萬字,另有地圖23幅,洋炮圖示8頁。1847年,他又補充成60卷,1852年增加至100卷,共計約88萬字,並有各種地圖75幅,西洋船炮器藝圖示42頁,範圍囊括五大洲幾十個國家。此外,該書還有總結鴉片戰爭教訓、論述海防戰略戰術的“籌海篇”4卷,堪稱當時內容最豐富的西方知識文化和海防的百科全書。

《海國圖誌》最初傳入日本是在1851年。因為書中有“幕府禁止之文句”,所以皆收於幕府中。1854年又有15部傳入,7部為幕府專用,另8部拍賣,始廣為流傳。此書深受日本各界重視和歡迎,被譽為“天下武夫必讀之書”。日本國內很快便出現《海國圖誌》的翻刻本和適合普通民眾閱讀的日文譯本。日本幕末時期的一代知識分子都深受此書影響。可以說,該書對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知識分子起到了重要的啟蒙作用。

首先,《海國圖誌》使日本人擴大了視野,加深了對世界的認識。德川幕府采取鎖國的政策,自1639後,除荷蘭人被允許在長崎諸島從事貿易活動外,其他歐洲國家全部被禁止通商貿易。德川幕府200多年中,隻有少數學者和高級官員通過荷蘭商人了解到關於西方史地人文的少許信息。魏源《海國圖誌》對西方各國的史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天文、宗教、科學技術等諸領域均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使日本人對西方的認識豁然開朗。日本學者尾佐竹猛說:“幕末時期,海外知識多由譯自橫行文之漢字書傳入日本,其於新文化之介紹,貢獻殊大。”杉木達在《海國圖誌·美理哥總記和解跋》中高度評價道:“本書譯於幕末海警告急之時,最為有用之舉。其於世界地理茫無所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實不可沒也。”美國是最先迫使日本訂約通商的國家,因此日本知識分子對美國的興趣特別濃厚。一年之間,《海國圖誌》中有關美國部分的譯本竟達十多種。《海國圖誌》在幫助日本人了解世界形勢方麵,遠勝於荷蘭人多年的傳播。

其次,《海國圖誌》啟發日本人加強海防,抵抗侵略。19世紀中葉,日本和中國一樣,也麵臨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機。日本自1854年開始和美、英、荷、俄等國簽訂第一批通商條約後,1858年受美國所迫又簽訂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喪失了關稅自主權,並承認了領事裁判權。麵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加強海防、抵抗侵略成為日本最迫切的任務。《海國圖誌》係統、詳盡地總結了鴉片戰爭的深刻教訓,提出了諸多加強海防、抵禦外敵的戰略戰術建議,對於境遇相同的日本來說,其啟發和幫助意義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1855年,日本學者賴醇在《海國圖誌訓譯》序中說:“清魏默深(魏源)《海國圖誌》六十卷,纂述賅博,擇取而用之,其於海衛邊備,必有裨益者矣!”他期望全部譯出,迅速刊印,“使海內盡得觀之,庶乎其為我邊備之一助矣”!

第三,《海國圖誌》給幕末維新誌士以啟迪,從而推動了明治維新。《海國圖誌》傳入日本前,日本的開國論者和堅持鎖國者兩派正在進行激烈的爭論。《海國圖誌》傳入後,著名的有識之士包括佐久間象山、吉田鬆陰、橫井小楠、橋本左內等都爭相閱讀。開國論者讀了此書後,進一步提高了認識,增強了信念。攘夷論者讀了此書,受到極大啟發,很多人在思想上向開國論轉變。橫井小楠原本是堅定的攘夷論者,在讀罷《海國圖誌》後,轉向讚同開國論,成為與佐久間象山齊名的洋學者。在民族危機的強烈刺激下,受到《海國圖誌》啟發的日本有識之士從中國鴉片戰爭的失敗中汲取教訓,認識到鎖國政策不能挽救危亡。於是,日本掀起了一股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變法維新以抵製西方侵略的滾滾浪潮,有力地推動了倒幕維新運動的到來。

二、王韜《普法戰記》對日本的影響

王韜(1828-1897),初名利賓,字紫詮,江蘇吳縣人,近代中國著名的改良主義思想家。與林則徐、魏源遠隔重洋了解西方世界不同,王韜走出“天朝上國”,實地了解西方文化。1867年,他隨回國的英國傳教士理雅各從香港啟程“往遊泰西,佐輯群書”。遍遊英、法、意大利、土耳其、埃及、新加坡、錫蘭(斯裏蘭卡)等國,考察了各國的政治製度、山川地理、風土人情。王韜的歐洲之行是中國文化知識精英第一次以自由身份對歐洲的實地考察。在這期間,他主要旅居英國和法國,1870年1月始離歐返港,著《漫遊隨錄》。兩年零四個月的歐洲之行,使王韜對西方資本主義製度和科學技術有了深刻的認識,逐漸形成了變法改良的思想。1879年,王韜應日本學者邀請,前往日本進行為期四個月的考察。王韜考察了東京、大阪、神戶、橫濱等城市,寫成《扶桑遊記》。王韜的改良主義思想對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以《普法戰記》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