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崇公道與王法(1 / 1)

最近,看了杭州京劇團青年演員張曉蓓和夏燕平合演的《女起解》。張曉蓓扮演的蘇三,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喘息在封建社會最底層的被汙辱、被損害的女性形象。幾十年前,我曾經看過《女起解》。當時我還是個初中學生,對這出戲並不理解。這次重看。深感崇公道說的一些話,頗能發人深思。

當蘇三懷著一腔悲憤,控訴洪洞縣令貪贓時,老解差崇公道說:“說來說去說到我們‘座兒上’啦。什麼知縣貪贓,你也不打聽打聽,他那個官兒是怎麼來的。也是販本兒販利兒拿銀錢運動來的。所以到任以來,刮鏟地皮,吃的,喝的,使的,用的,哪一樣又不是民脂民膏哪?衙門口衝南開,有理無情拿錢來……那個黑幕大啦!”這段話一針見血地揭穿了封建社會官僚政治的大黑幕:“賣官鬻爵”。《女起解》講的是明朝的事。明中葉後,社會日漸腐敗,銓選、賣官,成了家常便飯。明朝滅亡後,這股歪風仍吹到南明小朝廷,並越吹越邪乎,文官、武將,隻要袋裏銀子嘩嘩響,買來皆易如反掌。以致道路相傳:“職方賤如狗,都督滿街走。”封建社會的官們,稱為牧;統治人民稱為牧民,也就是說對百姓可以像有錢的主兒牧牛馬豬羊那樣,任意鞭打、宰割。因此,大大小小的“座兒上”,究竟是何種角色,也就可想而知。當然,封建社會也有比較好的官,並非如蘇三在怨恨交加時所說的“洪洞縣內無好人”。但是,像海瑞那樣的清官,畢竟太少,翻開二十四史,貨真價實的清官,不過隻有幾十位,足以說明一切了。

有人也許會說,咱們中國古代不是也有隋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等等完整的法典,以及數不清的法令條文嗎?為什麼不能約束這些貪官汙吏呢?還是聽一聽崇公道的妙論吧。他要蘇三卸下重枷,蘇三不敢,說:“此乃朝廷王法,如何能去得呢?”崇公道置之一笑:“什麼王法呀!這是瞞上不瞞下,出城由著我,沒關係。”原來,堂堂王法,一出城就不頂事了。崇公道是個好老頭,但不過是區區押解犯人的差役,講一下人情,就把法律明文規定押解重犯時必須戴枷這一條給勾銷了。對此,《西遊記》裏火眼金睛的孫大聖,早已看穿,作總結報告說:“人情大於王法。”

是人情大還是法律大?這是區別人治社會還是法治社會的試金石。在“人情大於王法”的社會裏,現實中蘇三一類的悲劇,肯定會不斷發生。就此而論,蘇三起解消亡日,始是社會法治時。這是可以斷言的!

1981年春於杭州五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