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弑其君比。無傳。稱君,無道。

【傳】十三年,春,齊侯、衛侯次於垂葭,實郹氏。(垂葭,改名郹氏。高平钜野縣西南有郹亭。郹,古閴反。)

[疏]注“垂葭”至“郹亭”。正義曰:《釋例》曰:“經書所改之名,則傳以‘實’明之。‘許遷於夷,實城父’、‘齊侯、衛侯次於垂葭,實郹氏’之比是也。”則是先名郹氏,後名垂葭。而此雲“垂葭,改名郹氏”者,杜意以為垂葭是新改之名,本是郹氏也,故以結之,與《釋例》不違。劉炫以杜注自違《釋例》,以為地無新舊之異,止是一地二名。若如劉言,案“許遷於夷,實城父”,經書“夷”。“齊侯、衛侯次於垂葭,實郹氏”,經書“垂葭”。“許遷於析,實白羽”,以此準之,經應書“析”,不應書“白羽”。“公會齊侯於祝其,實夾穀”,經應書“祝其”,不應書“夾穀”。杜以文同事異,故以新舊明之。劉不細尋經傳,以規杜過,非也。

使師伐晉,將濟河。諸大夫皆曰:“不可。”邴意茲曰:“可。意茲,齊大夫。邴,彼命反,又音丙。銳師伐河內,今河內沒郡。傳必數日而後及絳。傳,告晉。傳,張戀反,又直專反,注同。數,所主反。絳不三月,不能出河,則我既濟水矣。”乃伐河內。齊侯皆斂諸大夫之軒,唯邴意茲乘軒。以其言當。當,丁浪反。齊侯欲與衛侯乘,共載。乘,繩證反,下同。與之宴,而駕乘廣,載甲焉。使告曰:“晉師至矣。”齊侯曰:“比君之駕也,寡人請攝。”以已車攝代衛車。廣,古曠反。比,必利反。乃介而與之乘,驅之。或告曰:“無晉師。”乃止。傳言齊侯輕,所以不能成功。介音界。輕,遣政反。

[疏]“齊侯”至“乃止”。正義曰:齊侯輕,脫欲得與衛侯同乘,先與之宴飲,而先駕乘廣於門外,豫於廣車之上而載甲焉。飲未終,而使人告曰:“晉師至矣。”齊侯謂衛侯曰:“比及君之駕至以來,君既未有兵車,寡人請以已車攝代衛車,與君同乘。”齊侯乃著甲而與衛侯共乘,驅之而行。或告“無晉師”,乃止。傳載此者,言齊侯之輕,所以不能成功。

晉趙鞅謂邯鄲午曰:“歸我衛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午許諾。十年,趙鞅圍衛,衛人懼,貢五百家。鞅置之邯鄲,今欲徙著晉陽。晉陽,趙鞅邑。著,丁略反。歸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衛是以為邯鄲,言衛以五百家在邯鄲,常為是故,與邯鄲親。為,丁偽反,注同;一音如字。而寘諸晉陽,絕衛之道也。不如侵齊而謀之。”侵齊則齊當來報,欲因懼齊而徙,則衛與邯鄲好不絕。寘,之豉反。好,呼報反。乃如之,而歸之於晉陽。欲如是謀而後歸衛貢。趙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趙鞅不察其謀,謂午不用命,故囚之。使其從者說劍而入,涉賓不可。涉賓,午家臣。不肯說劍入,欲謀叛。從,才用反。說,他活反。注同。乃使告邯鄲人曰:“吾私有討於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午,趙鞅同族,別封邯鄲,故使邯鄲人更立午宗親。

[疏]注“午趙”至“宗親”。正義曰:《世族譜》,趙衰,趙夙之弟也。衰生盾,盾生朔,朔生武,武生成,成生鞅,其家為趙氏。夙孫穿,穿生旃,旃生勝,勝生午,其家為耿氏。計衰至鞅,夙至午皆六代,今俗所謂五從兄弟,是同族也。別封邯鄲,世不絕祀,故使邯鄲人更立午之宗親。

遂殺午。趙稷、涉賓以邯鄲叛。稷,趙午子。夏,六月,上軍司馬籍秦圍邯鄲。邯鄲午,荀寅之甥也;荀寅,範吉射之姻也,婿父曰姻。荀寅子娶吉射女。

[疏]注“婿父”至“射女”。正義曰:《釋親》雲:“女子子之夫為婿,婿之父為姻。”知荀寅子娶吉射女也。

而相與睦,故不與圍邯鄲,將作亂。作亂,攻趙鞅。不與,音預,又如字。董安於聞之,安於,趙氏臣。

[疏]“董安於”。正義曰:《史記》雲“安於性緩,常佩弦以自急”者,即此是也。

告趙孟曰:“先備諸?”趙孟曰:“晉國有命,始禍者死,為後可也。”安於曰:“與其害於民,寧我獨死。懼見攻,必傷害民。請以我說。”趙孟不可。晉國若討,可殺我以自解說。秋,七月,範氏、中行氏伐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範皋夷無寵於範吉射,而欲為亂於範氏。皋夷,範氏側室子。行,戶郎反。梁嬰父嬖於知文子,文子,荀躒。知音智。文子欲以為卿。韓簡子與中行文子相惡,簡子,韓起孫不信也。中行文子,荀寅也。惡如字,又烏路反,下同。

[疏]“文子欲以為卿”。正義曰:既欲以為卿,則當去範、中行二氏,乃始得立。言此者,明文子欲為亂以去之。

魏襄子亦與範昭子相惡。襄子,魏舒孫曼多也。昭子,士吉射。曼音萬。故五子謀,五子:範皋夷、梁嬰父、知文子、韓簡子、魏襄子。將逐荀寅,而以梁嬰父代之;逐範吉射,而以範皋夷代之。荀躒言於晉侯曰:“君命大臣,始禍者死,載書在河。為盟書沈之河。躒,力狄反。沈,如字,又音鴆。今三臣始禍,而獨逐鞅,刑巳不鈞矣。請皆逐之。”冬,十一月,荀躒、韓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範氏、中行氏,弗克。二子將伐公。齊高彊曰:“三折肱知為良醫。高彊,齊子尾之子。昭十年奔魯,遂適晉。三,如字,又息暫反。折,之設反。肱,古弘反。唯伐君為不可,民弗與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三家,如、韓、魏。可盡克也。克之,君將誰與?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聽,遂伐公。國人助公,二子敗,從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韓、魏以趙氏為請。經所以書趙鞅歸。十二月,辛未,趙鞅入於絳,盟於公宮。傳錄晉衰亂。

初,衛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欲令公臨其家。令,力呈反。退,見史而告之。史,史魚。音秋。史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許我矣,其若之何?”史曰:“無害。子臣,可以免。言能執臣禮。富而能臣,必免於難。上下同之。言尊卑皆然。難,乃旦反,下注同。戌也驕,其亡乎!戌,文子之子。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戌必與焉。”與禍難。鮮,息淺反。與音預,注同。及文子卒,衛侯始惡於公叔戌,以其富也。公叔戌又將去夫人之黨,靈公夫人南子黨,宋朝之徒。惡,烏路反。去,起呂反。朝,如字。

[疏]注“靈公”至“之徒”。正義曰:傳於明年始雲:“衛侯為夫人南子召宋朝”,此年言“夫人之黨”,杜巳雲“宋朝之徒”者,靈公之召宋朝,又在前矣。明年為宋人歌而發端,非明年始召之。

夫人愬之曰:“戌將為亂。”為明年戍來奔傳。愬音素。

【經】十有四年,春,衛公叔戌來奔。衛趙陽出奔宋。(陽,趙黶孫,書名者,親富不親仁。黶,於減反。)

[疏]注“陽趙黶孫”。正義曰:案《世本》,懿子兼生昭子舉,舉生趙陽。兼即黶也。

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

夏,衛北宮結來奔。亦黨公叔戌,皆惡之。佗,吐何反,又徒河反 ,子歸反。惡,烏路反。

五月,於越敗吳於槜李。於越,越國也。使罪人詐吳亂陳,故從未陳之例書“敗”也。槜李,吳郡嘉興縣南醉李城。槜音醉,依《說文》。從未陳,直覲反,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