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最新的身份是雜誌主編,他號稱要做中國稿費最高的文學雜誌,即將在2010年出的雜誌取名《獨唱團》。韓寒,曾經是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高中中途退學,暢銷書作家,他現在是著名賽車手,中國訪問量最高的博客主人。出道以來,韓寒被大眾一直關注著,從一個前途未卜的文學青年,到今天轉變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公民韓寒談心中的雜誌他要當一個破壞者,談郭敬明跟他男女有別,談體製他認為不重要。
韓寒決定辦一本新雜誌
2009年5月份,他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千字一千至兩千元、遠遠高出行業標準的數額對外征稿。
“我就是要破壞這個市場”,他說,將稿費定為行業標準的十到四十倍,是要抬高中國文化市場的價碼,“中國做文化的人都窮成這樣,我沒有臉麵說自己是文化大國的。”韓寒在博客中寫道。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雜誌?韓寒會辦一本什麼樣的雜誌?
出版人路金波說,這是一本青年知識分子雜誌,將會影響百萬中國人。
主編韓寒說,這是一本能夠改善作者生活的、給年輕人以安全感的文學雜誌。
當然,一貫自信的韓寒,使用的形容詞還有“人文的、有觀點的、有立場的”。
但是,從2009年5月對外征稿至今,這本雜誌卻一再“難產”。出版日期一拖再拖,刊號至今未獲批準,聚星國際的千萬投資被他放棄,刊名“文藝複興”被斃。
文藝不能複興,雜誌依然要辦。韓寒說,如果十月底刊號申請再遇失敗,將考慮改用書號。韓寒的耐心已經在拖延中喪失殆盡。
如果書號還不行呢?
“那就自己畫個‘號’!”韓寒說,反正今年內一定要出。
韓寒說做定了這件事,他一個人下這個決心,讓無數人感到高興。
十年前,韓寒沒有這個底氣,他的悲喜,他的人生,除了親朋無人在意。
十年前,韓寒隻是《杯中窺人》這篇千字文的作者,雖然靠這篇文章他獲得了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決賽一等獎,但是新概念大賽走到今天,得獎者眾,大浪淘沙,人們還記得幾個?除了韓寒,也許,還除了那個他死活看不上的郭敬明。
十年前,新概念改變不了韓寒七門考試不及格和被留級的命運,但是十七歲的韓寒怒罵一句“爺不陪你玩了”,改行去當暢銷書作家。處女作《三重門》,一個月賣一百萬冊。說實在話,那時候,與其說是賣韓寒的才華,不如說是賣他的“行為藝術”,人們想知道,這個不帶主流規矩玩的小孩,他是怎麼想的。人們還想知道,這個小孩今後會怎麼樣。
十年後,當年那個前途未卜的小文青,有人說,他已經成長為中國最有號召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一份在網上流傳的《2008年度百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韓寒與艾未未、北島、陳丹青等人並列其中。韓寒習慣了對公共事件發表意見,公眾也習慣了在公共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去看韓寒的博客。看看他對這些事都怎麼說:
2010年9月,上海市民張軍遭遇“釣魚執法”事件。韓寒說,“這事太黑,所以一定是我執法機構辦的事”,閔行區交管部門這樣做,是為了“將這些單純的好人從茫茫人海中分辨出來,拘押下車然後罰款一萬”;
2010年6月,中國工信部要在中國銷售的電腦上強製安裝過濾軟件“綠壩”。韓寒說,這是“一條毫無公信力的消息”,“眾所周知,保護青少年從來是我們國家進行文化管製的最好借口”;
2010年2月,一場大火將CCTV巨資建造的新大廈摧毀。韓寒說,“一個事實在政府報道中會變成假的。新的一代人已經成熟,他們將嘲笑這些國有媒體越來越多的做法,難怪這些媒體正在被時代所淘汰”;
一年前的9月份,因為一場與傳統作家的激烈爭端,韓寒的博客首次打敗徐靜蕾,以2.09億的總點擊量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博主。從2006年開始寫博客至今,除了賽車生活,對政府部門的批評和對社會問題的意見成為韓寒博客的主打內容。當他的新博客通過審查發布出來時,常常會成為媒體的頭條。韓寒受到與他同時代的“八零後”、“九零後”們的熱烈追捧,因為頭腦冷靜,他把同齡人熱誠而混亂的邏輯轉化為清晰的思想和犀利的言語;“六零後”和“七零後”們也喜歡他,喜歡這個小孩聰明、尖銳,並始終保持未被失望磨滅的激情。
他始終不吝於站在別人的對立麵,被觸怒的人恨不得打死他。但是大多數人對這位高中沒畢業的年輕公共知識分子有很高的評價,網民稱其為“一個中國文人的傑出代表,一個時代的象征。”對“公共知識分子”這個角色,韓寒並不顯得很有興趣,他說自己隻是在由著性子去做,是作為一個公民對社會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以前隻對朋友說,現在對大家說。
十年後,有人說,假以時日,他就是第二個魯迅。
《中國畫報》雜誌有一份報告,把他的反體製和個人主義稱為“西化的”,責問他:“你怎麼會變成這樣?”
“我不認為一個東西可以被稱作‘東化的’或‘西化的’,”他回答。“這裏隻有一個標準是否適合人類。”
“接受少量專訪,原則上不接受當麵采訪”,韓寒博客上掛著這麼一條拒人千裏的公告。給他發短信約當麵采訪談的新雜誌,第一條沒得到回應,再發讓他給個話,他便爽快答應安排了,出乎意料的順利讓人懷疑做了主編的韓寒是否性情大變。
訪談約在浦東新區韓寒新辦雜誌的辦公室,這是一個保安森嚴的小區,幾經周折才得以放行。新雜誌辦公室是一個套房,月租一萬元,進門是大客廳改造成的辦公間,右邊第一間是個簡單的攝影棚,韓寒常在這裏拍照提供給媒體。再往裏是韓寒的個人辦公室,兩張活動沙發並排放在辦公桌前,桌上有三四盆盛開的綠色植物,電腦旁散落著一些紙張,不出忙碌痕跡。
韓寒不在,他去天馬山替所在車隊試新車了。他又搞錯時間了,這大概就好比他又睡過頭錯過了一次開會或者頒獎,我們約好在天馬山看他試車的帥樣。到達天馬山時,韓寒正一個人駕駛著裝了新引擎的新車在車道上狂飆,突然間濃煙從車身冒出來,現場工作人員拿著滅火器翻過欄杆衝過去,在眾人驚呼中車繼續行駛了幾百米在距離人群較近的地方停下來。韓寒穿著黑色T恤衫從車裏出來。有人喊道,看,我們韓爺多鎮定。
他從冒著濃煙的車裏走來,有點得意地跟大家解釋,知道我為什麼冒煙了還要跑那麼遠嗎,因為我想在距離休息台最近的地方停下來,這樣走過來比較快些。這又印證了采訪過他的同行對他的印象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你越正經他可能越不正經。你嚇得驚魂未定,他偏輕描淡寫。
勞動節當天淩晨,韓寒在博客上貼出了雜誌征稿啟事,除了引起轟動的稿酬標準,還說明了雜誌定價十六元,首印三十二萬冊,其中三十萬冊是普通版本,兩萬冊是創刊號的紀念版。
除了被外界高度關注的這本文學雜誌,韓寒還在籌備另一本與萬榕書業合作出版的文摘類雜誌。問他有沒有準備好做一個體製內的主編,他不屑一顧的勁頭立馬又上來了,他批判體製的標準是捉摸不定的,新雜誌不會按照體製內的雜誌來操作,他會由著性子來做,自己也沒打算做一個體製內的主編。至於風險,能生存下去就繼續,不能繼續也不會覺得遺憾。
絕不搞小圈子內部刊物
新雜誌是一本有觀點和立場的文學雜誌,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多“敏感內容”,也沒有之前傳言中說的向徐靜蕾、王朔這些人約稿,會有韓寒個人的小說連載,這個小說還隻寫了一百字。
《南都周刊》(以下簡稱《南》):新雜誌是一本什麼樣的雜誌?
韓寒(以下簡稱韓):一本文學雜誌,因為根據現有的能力,我也沒有辦法做新聞類雜誌。中國有這麼多新聞類的雜誌,在現有的氛圍內,他們做得不算差。而且做新聞類雜誌要有很大的班底,要有很多錢。況且按我的性格,很容易被槍斃掉。所以我還是想做一個偏人文一點的雜誌。
《南》:你這麼愛發表意見,所以有人說韓寒來做主編,刊號的申請可能會成問題。
大不了就用書號,做成雜誌書,實在不行就連“號”都不用了,自己畫一個書號、刊號唄。其實這個雜誌我個人覺得沒有多少敏感的內容,隻是在走一個流程,隻不過這個流程走得稍微慢了一些。
《南》:路金波說雜誌約了很多大牌的稿子。
的確有些大牌,或者說是我比較欣賞的人。他們是交稿最快的,質量也是最好的。相反的是投來的稿子質量很一般。但我又不能全部用大牌的稿子,不然就成了一個圈子的內部交流了,其實我希望好東西來自投稿。話又說回來,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人才是很難被埋沒的,真正有才的人即使發個帖都能混出來。
《南》:之前聽說你向徐靜蕾、王朔這些人約稿。
都沒有。因為我不想做來做去又做成一個內部的小圈子,那是很不大氣的一件事情。
《南》:新雜誌會不會有你的專欄?
會有我的小說連載,但不會有我的專欄。我並不想把這個雜誌做成粉絲團的內部刊物。
《南》:會用你自己的照片做封麵嗎?
不會,這本雜誌不是個人的,我並不想靠個人影響力來吸引讀者。我不希望雜誌的作者模仿我,靠個人的影響力雜誌活不成,雜誌主編應該隻是決定趣味。所以就算有一天我不做主編了,它也能活下去。而且我不想做成很個人自傳風格的期刊,我哪天吃了個飯啊,哪天開了個車啊,這些都不會出現。這就是一本很正經的雜誌,我的角色就是一個主編。以後也許會有人物做封麵,但絕對不是我,我還不夠資格上這個封麵。
《南》:什麼樣的人有資格?艾未未這種?
其實是誰或者不是誰都不重要,因為中國也就那麼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