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賽車手韓寒的輸贏(1 / 3)

2012年4月29日,日本NHK電視台跟拍韓寒紀錄片的第一天,就撞上韓寒退賽。

那一天,2012年中國房車錦標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行,韓寒作為大眾333車隊車手,角逐超級量產車組決賽。第十一圈時,賽車轉向出現問題,返回維修區。修理完賽車後,韓寒再次返回賽道,但轉向依舊出現問題,兩圈後被車隊召回,他退出比賽。

韓寒的妻子金麗華告訴攝製組:“那是方韓之爭之後的第一場比賽,韓寒非常渴望勝利,比平常更渴望,但他沒有勝利。”

快就是快,慢就是慢

賽車手韓寒有一輛藍色富士“斯巴魯”賽車,車號111。按規定,拉力賽的賽車號碼一般都在一百號以內,韓寒曾經的車號是11。11號時,他的運氣不是太好,時有翻車、退賽的情況發生。後來他特意向中汽聯申請,在11後麵再加了個“1”。“我在乎輸贏,我參加比賽就是要贏!”韓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2年7月22日,北京暴雨第二天,在距離甘肅省會蘭州市五百多公裏的偏遠地級市張掖,為期兩天半的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進入第二天,“111”號賽車跑出了八點五秒的成績,暫列全場第一。

回到維修區,勝利歸來的韓寒卻黑著臉,一言不發。他神色僵硬地衝隊友和媒體揮揮手,獨自端起一台筆記本電腦,鑽進一間臨時搭建的簡易休息室。休息室外,一副“非請勿入”的架勢。

“這舉動太不尋常了。”日本NHK電視台紀錄片導演李秀一說。他們計劃拍攝一部關於韓寒的紀錄片,李秀一和他的攝影團隊已經跟拍了韓寒三個月。此前,在他們的鏡頭裏,韓寒愛跟隊友談笑聊天,很少獨處。

這天清晨出發比賽前,韓寒發了一條長微博,是關於北京暴雨後汽車開車涉水、發生水滑效應、徹底落水和甩尾時如何自救的“技術帖”,同時批評了北京地麵環線設計的不合理。微博是他前一天晚上寫好的,第二天發車前,他在維修區內加上“導語”:“拉力賽馬上就要發車,行文匆忙,標題就不取了,他希望能幫助到一些在北京開車的朋友。”當傳上微博,距離他正式比賽還有不到五分鍾。

“111號”賽車在賽道飛馳的同時,這條微博也以驚人的速度傳播,迄今轉發次數超過十一萬次。

“倒韓派”根據他發微博的時間斷定他“代筆”。方舟子也轉發了這條微博,並進一步將矛頭指向這次拉力賽的公正性,“國內這種汽車廣告比賽的名次其實是可以商量的。”質疑至今被轉發三百六十五次。

二十分鍾後,韓寒從小房間內走出來,看上去平靜了許多。“對於我個人的造謠我無所謂,但是對於賽事的造謠我就很生氣,一百多台賽車,幾千號人在這裏,卻說比賽都是安排好的!”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一次,他沒有正麵迎擊方舟子,而是選擇向微博管理委員會投訴,將問題交給後台處理。

時至今日,在大眾心目中,韓寒仍隻是一個會“玩賽車”的名人。較之作家韓寒,賽車手韓寒的身份常常被人忽略。但他每年卻願意投入超過寫作的時間用在賽車訓練和比賽中。在他眼裏,賽車是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快就是快、慢就是慢,成績放在那裏大家都看得見。”

沒有百萬資產根本玩不了

賽車是韓寒從小就喜歡的運動,但在他掙到足夠多的錢之前,這個賽車夢顯得十分遙不可及。

賽車是一項“奢侈遊戲”,“如果你想玩賽車,沒有百萬資產根本玩不了。”《專業車誌》雜誌記者樓浩說。樓浩連續報道賽車十餘年,他說在成為一名受薪職業賽車手之前,買車、改裝車、練車、養車、養維修團隊,每一環都需要自掏腰包。而僅僅在改裝車環節,一個專業賽車減震器的價格就在十萬至二十萬之間,一條輪胎三千多元,基本試一次車就要換掉三條。要想玩賽車,“錢”是頭等大事。

2000年,韓寒十八歲,那一年他退學了。同時,他的小說《三重門》出版。《三重門》累計發行超過一百九十萬冊,是中國近二十年來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憑借這本書所得的稿費和版稅,玩賽車變得“切實際”了。

他買了第一輛汽車富康,將它從上海開到北京進行改裝。所有配置都按照賽車標準進行改造,並將車的外觀改成誇張的模樣:前輪換了個大輪圈,邊上裝了鯊魚腮,還加了尾翼,把三元催化器等裝置拆掉,直排,為了追求巨大的排氣管聲音。連車帶改裝,他花了二十多萬。

上海鬆江區附近的一個室內卡丁車賽場是韓寒最初練卡丁車的地方,他借此來提高自己的賽車水平。卡丁車場練一天至少要五百元,隨著花的錢越來越多,他終於能判斷哪輛車是快車哪輛是慢車。

當時韓寒和一位教師、一位中年父親是這家卡丁車場最快的業餘車手,在卡丁車場大廳掛著的成績表上,前三名已經擠不進別人的名字。那位父親有個還在念小學的兒子。每次排名第一時,他就帶孩子過來觀戰,看爸爸如何廢了對方。但當他名次落後,兒子隻能在家裏做作業,父親就一個人在場地艱苦奮鬥,直到圈速反超韓寒為止。所以在兒子心目中,老爸永遠是第一。幾年後,在韓寒記錄自己賽車生涯的書《就這麼漂來漂去》中,這位“永遠第一”的父親出現在了書裏。

2001年,韓寒去北京做“北漂”,與幾個玩飛車的朋友組建了一支“極速車隊”,成了賽車圈的個體戶。除了繼續在卡丁車場練車,北京近郊懷柔的山路也成了他的練車場。“當時開得很差,亂七八糟的,也沒有任何練車的地方,隻能在山路上練,等於是非法飆車,還差點掉溝裏去。開車也不是很理性,能開快就開快,很衝動。後來才明白,開賽車是要用腦子開的,不是用手。”韓寒說。

那輛富康沒有陪伴韓寒走上賽車競技場,而是換成了改裝版三菱。三菱是韓寒從香港訂購的,當時訂購車的人意外過世,這輛車在香港被閑置了五年,車內沒有空調,還常常斷油。後來韓寒經人忽悠,通過極為麻煩的外貿手續,以超過車本身價值的價錢買下了這輛車,並花了不少冤枉錢進行改裝。《三重門》時得來的版稅滿足不了胃口不斷膨脹的賽車,韓寒需要不停寫作。那段時間,他的作品《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年》陸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