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寒,新時代的青年先鋒(2 / 2)

一個中學生以他幼稚的寫作叩擊社會的大門,幸運的是,同樣出於對教育的不滿,社會是迎接他的。在承平年代,這麼聰明的青年,這麼早就告別了學校,相當於說,國家和社會都欠他的。但社會畢竟開始多元,賽車象征著青年的解放,這裏有更多的自由和陽光。他在這個跑道上成長順利。幾年後,他成了當代青年形象的代言人,包括引領消費時尚,讓廣告商追捧。在他身後擠進大學的孩子們,則紛紛成了他的粉絲,他到大學演講,是大學生們奔走相告的話題,也是電視台和網絡熱播的視頻。

韓寒的成長路徑跟過去的文人大不相同。他也不認傳統體製那一套。到了三四年前,他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會滿含對文化名人的挑戰甚至輕慢。他常常就是那個說出皇帝什麼都沒穿的孩子。這樣的形象不能不可愛。社會在呼喚這樣的角色,韓寒對應上了。

以下的情況,現在看來,韓寒自己也許是不承認了,但其他關注他的人會認為:到了2008年,他逐漸“成熟”。他對時事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並以尖刻而聰明的反諷表現出來。如果說少年時期,他的反叛行為反襯了時代的蒼白,現在,他的批判鋒芒則指向社會的腐敗。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聲望溢出了他同代人的範圍,成為“公知”。

時事是時代最大的痛感所在。這令韓寒作為時評家的名聲大振,作為小說家的名聲反而不被提及。《1988》在青年中暢銷,以上一代人話語為主的評論界卻沉默不語。在時事評論以外,韓寒已經出版過若幹小說。他作為文學家的成長軌跡擺在這裏。可似乎正宗的評論家還不大好意思去評論他的小說,隻有出版商以敏銳的眼光覺察到他在青少年中的影響。沒有理由懷疑韓寒是一個好的小說家,隻是隨著思想的轉型,他的文學會有怎樣的變化,也多了一層懸念。

這個萎縮的時代對韓寒饋贈太多。韓寒是聰明的,也得益於聰明的紅利。對於成就韓寒的名聲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是,對於一個作家和知識分子的成長環境,也未必樣樣好。今天,包括韓寒在內的新一代作家,很容易明星化。無數的榮譽和利益,有沒有可能把一個作家舉到不接地氣的高度?有沒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把一個作家束縛在另一個有必要深入群眾才能找到群眾的“作協”裏?那麼,韓寒正在啟動的轉型,不僅包括被他重新表述的政治正確,還需要把一隻腳站在榮譽的光環和利益的誘惑之外的努力。

任何聰明都不能超越時代。讓時光倒轉近八十年,巴金也在韓寒這個年齡。巴金也是從中學走向社會,他在同人媒體上寫文章抨擊時事的時候,比韓寒小,也是憑借少年的直覺、熱情和理想,其銳利卻不輸於韓寒前些年的雜文。在今天的韓寒這麼大時,巴金早已完成了傳誦至今的作品。在新中國到來之前,巴金思想有過“轉型”,但沒有像韓寒這麼早“大徹大悟”。而巴金隻是那個時代的文學群星中的一顆,韓寒卻似乎是今日廣大青年中的孤獨標杆。今天的熱情和理想,怎麼就這麼容易走到拐點呢?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張蕾、趙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