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我們手頭上總是有一些未完成的瑣事時,往往就可以借此不斷地忙碌,而分散掉所應該注意、但卻不願去麵對的事物的注意力。如此一來,自然就有借口以較省力的方式處理一些極其簡單的事物,這就是惰性所造成的結果。
表麵上,我們會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或他人:“我之所以這麼拖拖拉拉,是因為有太多重要的事等著我去做,所以,我根本沒有時間來做這些瑣事!”但是實際上,你不但不做瑣事,連重要的事也沒法做,結果常常會以看一天的電視作為收場,你根本沒做任何事。
你要改變拖拉的習慣,不妨試著將一些幾分鍾之內應該完成的事務,詳細地列成一張清單,然後每天照表去執行。例如:“該做的事好多!”所謂“凡事開頭難”,而當完成第一件事後,我們隨之會發現,其實所用去的時間可能遠比最初所列出的時間要短很多。
其次,從這些已經列出的需要處理的事情的優先順序來看,我們會發現,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瑣事都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有一些事情,也許得放上一段時間後再處理才會比較有效率,而另有一些事情甚至不用去理會都無傷大雅,所以,我們就幹脆把它從清單上剔除掉算了。
這項練習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訓練自己如何對自己負責,因為每天規定自己做好兩件不需花費10分鍾就可完成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人之所以習慣於把事情放一放,其實隻是不願意做而已,並非不會做。
如果你認為那種每天被一大堆的瑣事牽絆著的生活,才是充實的人生的話,那麼你可能真的應該花上一些時間,好好地冷靜地重新檢討一下人生真正所追求的目標何在。
舉例而言,喜歡運動的人,卻為了在辦公室工作而放棄上體育館的機會,也許你可以告訴自己:因為我太忙了。然而實際上果真如此嗎?誠懇的麵對自己吧!
有許許多多的動力必須由目標來激發,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因此,你現在就應該列出自己的目標,然後,腳踏實地地去完成它吧!
有一些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事,往往被放在一邊,而去做那些瑣碎而不重要的事情。其實,我們並不是沒有時間,也不是不會做,而是不願意做。這就是惰性在作怪。如果有一件事你認為很重要,就應該立即動手,不要找借口將其推到明天。
20
別躲在角落裏生活
在美國的一家醫院裏,一位病人已病入膏肓了,他的家人也很痛苦。但醫生仍認為病人還有一線生機,便按照平常的慣例來詢問病人。
“先生,你想吃點什麼嗎?”
病人搖了搖頭,默不作聲。
“先生,那你有什麼喜好嗎?”醫生想用心理療法來給他治療。
但病人還是搖了搖頭。
“那您對打牌、喝酒,甚至是交女朋友都不喜歡嗎?”醫生仍不死心。
病人這次用一種極其微弱的聲音回答道:“沒興趣。”
醫生想繼續問下去,病人的家屬在一邊趕緊說:“醫生,沒有用的,就是他健康時都沒有什麼愛好,就甭說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醫生聽了之後,神情一下子憂鬱起來,他歎了口氣,轉身走了出去。家屬們一看,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急忙追了出來很擔心地問:“醫生,是不是他的情況不太好啊?”
醫生說:“我醫治過成千上萬的病人,每次我都是全力以赴的,但這個病人我想是徹底的沒有希望了,因為他是一個失去了一切欲望的人,這樣的人對生活沒有留戀,也就不會有信心來活下去的,所以他並不是完全靠醫生的醫治就能好起來的”。
人生在世,有時候在事情結果並不理想的情況之下,偶爾會有一種悲觀的念頭產生,這的確可以緩解一下失落的情緒。但是,若是持續地對於未來感到悲觀,對於身心便很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這往往也是抑鬱症的症狀之一。或是早就對平淡的生活感到十分煩躁,因此,腦海裏會不自覺地浮現出一些不好的念頭,甚至期待它們發生,借此來刺激一下自己。結果,因為每天生活在悲觀與消極當中,自然也就永遠都快樂不起來了。
人生的確充滿許多的不如意,而時時都有消極悲觀的想法存在,隻會讓事情的處理更加棘手。因此,試著以積極正麵的態度來期待所有的事情,來為自己填裝精神子彈,以麵對未知不確定的未來,就永遠不會被徹底打倒。所以,當下一次再有悲觀的念頭閃過腦海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馬上想出一個比較積極樂觀的念頭,然後再冷靜地權衡一下,也許,自己就會以比較客觀的態度來待人處事,而不會再那麼地悲觀了。
事實上,正因為人生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如何減少這些不確定性,才會成為每個人的人生之路能否順利平坦的關鍵,也因此,雖然我們可能無法改變所有事情的進展與結局,但是,我們卻絕對可以將自己的思緒指向一個比較正麵樂觀的態度,來看待所有人事的變化。既然如此,何不姑且一試呢?
也許我們會發現,從樂觀積極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會和以消極悲觀的角度所看到的事情完全不同!
人是靈與肉的結合,缺少其中的一種,都將不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個人的靈魂需要放射出對生活的愛好、追求和欲望,隻有這樣,生命才會堅強,也才會有希望。沒有航向的船隻無疑是沉船,靈魂之中沒有了希望,那必然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