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品質1(2 / 3)

勤奮使平凡變得偉大,使庸人變成豪傑。成功者的人生,無一不是勤奮創造、頑強進取的過程。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一時勤快不難做到,要一生任勞任怨卻不容易。

勤奮是說人生每日都應當做點什麼,不斷地有所行動。而進取精神則是講為人處世,應當不斷地發展自己,不斷地豐富自己,努力吸取新的知識,思考新的問題,努力爭取年年有所變化。不斷否定自己,不斷超越自己,不斷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

總之,勤奮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成功的必要條件。隻有付出心血才會換來真正的享受。一生之計在於勤,而一個成功人生的關鍵,更在於及時努力,在有限的時間裏努力拚搏。

古人雲:“勤能補拙”,大凡成大事的人,莫不在“勤”字上下功夫。我們要知道,勤奮是一個人受用不盡的財富,更是奠定成功的基石。

23

誠實是“成功”的第一步

農場主查裏森的客店裏有很多寄宿的人。瑪莎的媽媽每周都給他們代洗衣物,報酬是5美元。一個周六晚上,瑪莎像往常一樣去客店裏替媽媽收取洗衣服的報酬。她在馬廄裏遇到了農場主查裏森。

顯然,他正處於氣頭上。那些總和他討價還價的馬販子激怒了他,令他火冒三丈。當瑪莎向他要錢時,他沒有像從前那樣訓斥她,說她打擾了正在忙碌的他,而是馬上將一張鈔票遞給了瑪莎。

瑪莎暗暗高興自己今天順利地拿到了錢,她急忙走出馬廄。到了路上,她停下來,拿針將錢小心翼翼地別在圍巾的褶皺裏。這時她發現查裏森給了她兩張鈔票,而不是一張。農場主多給了她5美元,她往四周望了望,發現附近沒有人看到她。她的第一反應是為得到了這筆飛來橫財而興奮不已。

“這全是我的了。”她心想,“我要買一件新的鬥篷送給媽媽,媽媽就能把她那件舊的送給姐姐瑪麗了。這樣,明年冬天瑪麗就能同我一塊兒去上學了,說不定還可以給弟弟湯姆買雙新鞋呢”。

但是,過了一陣子,瑪莎又認為這筆錢一定是查裏森在給她時拿錯了,她沒有權利擁有它。正當她這樣想時,一個充滿誘惑的聲音說:“這是他給你的,你又怎麼知道他不是想要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呢?拿去吧,他絕對不會知道的,就算是他弄錯了,他那大錢包裏有那麼多張5元鈔票,他也絕不會注意到的”。

瑪莎一邊往家走,一邊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她一路上都在思考著是拿這筆錢享受重要呢,還是誠實重要。

當她經過家門前那座小橋時,她的耳邊響起了媽媽曾對自己說過的話:“做人一定要誠實,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得怎樣對待別人”。

瑪莎猛地轉過身,向回跑去。她跑得很快,快得讓她差點連氣都喘不過來了,仿佛是在逃離什麼無形的危險。就這樣,她徑直跑回了農場主查裏森的店門口。粗魯的查裏森見她又一次出現在他麵前,忍不住驚訝地問:“你這回又有什麼事呢?”

“先生,你給我的鈔票不是一張,而是兩張。”瑪莎一邊顫抖,一邊回答。“什麼?兩張?我看看,的確是兩張。難道你剛剛發現嗎?為何不早點把它送回來?”瑪莎臉紅了,她低下頭,沒有回答。

“我猜,你是想留下它自己用吧。”查裏森說,“唉,幸好你媽媽比你誠實,否則我可要白白丟掉5美元了。”

“我媽媽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瑪莎說,“我在到家之前就把錢送回來了。”

查裏森注視著眼前這個小女孩,當他看到一顆顆淚珠順著孩子的臉頰滾落下來時,仿佛也被她的委屈打動了,便從口袋裏取出了一先令(英國的舊貸幣單位)遞給了瑪莎。

“不,謝謝您,先生。”瑪莎抽泣著說:“我不能僅僅因為做了件正確的事就得到報酬。我唯一希望的是您不要把我看成一個不誠實的人,因為那對我來說的確是個巨大的誘惑。先生,如果您曾看到過自己最愛的人連尋常的生活用品都買不起的話,您就能知道,要做到對金錢視而不見,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困難”。

此時,這個一向自私的老人也深受感動。他對瑪莎道了晚安,接著回到了屋子裏。他喃喃自語說:“這世上有些人雖然年紀小,但卻非常明白事理。”瑪莎如釋重負地回到了她那簡陋的家中。後來,她成了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而且在她那漫長的一生中,她從沒有忘記過她是如何抵製住那次誘惑的。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就有堅定的意誌,把誠實看做無價之寶,覺得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他,而不能說一句謊話;如果他在人生之初就有這樣的品質,那麼他會最終獲得無上的美譽,獲得所有人的信任,而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24

“賠本“的買賣最賺錢

從前的秤16兩1斤,因此有半斤八兩之說。那是還在16兩1斤的年代,某縣城南街開著兩家米店,一家叫“永昌”,另一家叫“豐裕”。

“豐裕”米店的老掌櫃眼看兵荒馬亂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了一個多賺錢的主意。這一天,他把製作杆秤的師傅請到家裏,躲開眾人,對師傅說:“我多加一串錢,麻煩師傅給做一杆15兩半1斤的秤”。

這位師傅為了多得一串錢,就忘掉了職業道德,滿口應允下來。老掌櫃吩咐完畢,留下師傅在院裏星秤,自己就踱進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櫃有4個兒子幫父親料理米店。最小的兒子兩個月前娶一私塾老師的女兒為妻。新媳婦正在屋裏做針線,公公吩咐製作杆秤的師傅的話被她聽見了。

老掌櫃離開後,新媳婦想了一會兒,走出新房對師傅說:“我公公年紀大了,有些糊塗,剛才一定是把話講錯了。請師傅做一杆16兩半1斤的秤,我再送您兩串錢。不過,千萬不能讓我公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