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品質2(1 / 3)

26

做人不要太張狂

富蘭克林年輕時,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言行傲慢,處處鋒芒畢露。造成他這種個性的最大原因應該歸咎於父親對他的縱容,從來不對他的這種行為加以管教。倒是他父親的一位摯友看不過去了,有一天,把他喚到麵前,用很溫和的言語,規勸他一番。這番規勸,竟使富蘭克林從此一改往日的行為,踏上了他的成功之路!

那位父親的朋友對他說:“富蘭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見,事事都自以為是的行為,結果將使你怎樣呢?別人受了你幾次這種難堪之後,誰也不願意再聽你那一味矜誇驕傲的言論了。你的朋友們將一一離開你,是為了免得讓自己再受一肚子冤枉氣,這樣你從此將不能再從別人那裏獲得半點學識。何況你現在所知道的事情還很有限而且沒有實際價值”。

富蘭克林聽了這一番話大受感動,深深意識到自己過去的錯誤,決意從此痛改前非,處事待人處處改用認真的態度,言行也變得謙恭和婉,時時慎防有損別人尊嚴的舉止。不久,他便從一個被人鄙視、不願與之交往的自負者,一變而成為到處受人歡迎愛戴的成功人物了。他一生的事業也得益於這次的轉變。

如果富蘭克林當時沒有接受這樣一位長輩的勸勉,仍舊事事一意孤行,說起話來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裏,那結果一定會不堪設想,至少美國將會少了一位偉大的領袖。

要改正目中無人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一件難事,隻要記住:未來要去成就的豐功偉業還多呢,現在即使有了一點點小成就,比起未來的成就也隻是微乎其微。即使有人已對你大加讚美,也隻是表明他們的眼界太低,而不能說是你的成就已達頂峰。當你對人說話時,應該打定主意:你是在向對方吸取學識經驗,而不是把你淺薄的學識全部搬出來獻禮。你發表意見,必須抱著求人將它改善的目的,而不是用來壓倒人。因為實際上,沒有一個人是情願被迫接受任何意見的。

人們都不喜歡那些常愛自吹自擂的人,你當然不願人家也是這樣看待你。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平日談吐行動之間,處處給人留下一個自由旋轉的餘地,如果你的意見的確是對的,他們經過思索之後,自然也會樂於接受的。萬一他們抱著一種成見,始終堅持不接受,那你也必須知道:過分強調、誇大的語氣,並非是征服他們的武器,反而易使他們走向異端,與你深溝高壘地對峙起來了。

自吹自擂、高高在上不但不會為你贏得尊重,反將會給你帶來譏笑,張狂的人永遠是被嘲笑的對象,獲得別人尊重的唯一要訣就是尊重別人。

27

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

許多人認為,做人最好隱蔽自己的觀點,處世最好從眾求和,不與人隨便發生見解上的爭執。尤其在一個群體中,當一個人的觀點獨樹一幟,與大多數人不相合時,千萬不要堅持己見,因為按一般邏輯,你若堅持自己的觀點,就有不自量力、自以為是之嫌。你無疑會“不得人心”,會遭白眼甚至唾棄的。為避免這種尷尬局麵的出現,一個人應當盡量營造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麵。

毫無疑問,這樣的處世方法看起來似乎無可指責,然而,世界上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其兩麵性。當一個人見機行事,藏鋒隱芒,從不擺出他的觀點,更不願在原則問題上與人爭長論短,從而過得四平八穩之時,他的人生也會因怯懦而平庸,因圓滑而蒼白。不管他是不是滿腹經綸,是不是才高八鬥,若缺乏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和耐力,都隻不過是個被動的老好人。一味做這樣一個老好人顯然缺了點骨氣和上進心。

亮出你的觀點,這是人們在生活和事業上的基本權利,也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一個人在家裏會有某些見解和看法,在單位裏、在社會上,同樣會有種種認識和觀點。有的時候,我們僅僅有一種自身的感覺就行了,不必表露出來,因為那不關乎多大的是非。有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溫和的方法,來申明自己的觀點,比如當麵解釋、寫信說明等,那也不過是一些瑣屑問題上的交流和磋商。但是如果你處在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麵前,你除了能將你的觀點亮出來,更要具有堅持自己觀點的決心。如果你擺出你的意見,卻遭到群體的否定,而你又抱著息事寧人、少數服從多數的心理屈服了,那麼即使你的意見貴如珍珠,也終究難生成效。

能在大是大非麵前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已屬不容易;在遭受反對和批駁的情況下,能始終將自己的觀點堅持下來,更是難中之難。在這方麵,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在遵義會議之前,中央紅軍經過一個叫打穀新場的地方時,包括張聞天、周恩來在內的領導集體,決定攻打此地的國民黨匪軍。討論時,隻有毛澤東持反對意見,他明確指出:打穀新場不可攻打。在當時群情激昂之時,作為普通委員的毛澤東,他的觀點遭到排斥。在一番各不相讓的爭執後,毛澤東憤然離開,其他委員竟一致決定撤銷他總指揮的職務。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仍不放棄自己的主張,他主動找周恩來,反複闡明自己的理由。最終,張聞天、周恩來等人,經過心平氣和地研究,采納了毛澤東的意見。一次重大的戰略錯誤得以避免。

同樣,一代名將粟裕,也有過堅持自己的觀點、在上級麵前“鬥膽直陳”的經曆。當時,中央軍委決定讓粟裕率軍南下,渡過長江開辟新的戰場。但粟裕卻認為,此時大軍南下不是最佳時機,應該留在江北,多殲滅敵人,這樣在江南人口稠密地區作戰的範圍相對可減小,對老百姓的損傷可減低到最小程度。基於當時的形勢,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起初質疑粟裕的主張,要求他執行命令。但粟裕則堅定地表示:如果中央下命令,我們無條件執行,並保證完成任務。但我個人的意見,還是以留在江北作戰為好。最後,粟裕的觀點,終於取得中央領導的認可,其價值自然是無可估量的。

因此,堅持自己的觀點是需要勇氣的。與隨遇而安、模棱兩可相比,這樣做顯然會承受一些壓力甚至是風險。尤其在大多數人見解一致的時候,個別人的異議很容易遭到輕視,有時還可能產生誤解甚至中傷。

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嶽飛當年力主直搗黃龍,南宋小朝廷卻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結果他因是主和派的對立麵,被難存“異己”的秦檜陰謀加害。如果嶽飛沒有一定的骨氣,跟在秦檜等實權派的後麵,隨聲附和,哪會落得個“三十功名塵與土”的悲劇結局?然而正因為他有一身錚錚鐵骨,不與禍國殃民的小人沆瀣一氣,矢誌不改自己的觀點才成為後人敬仰的英雄。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觀點。有一些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敢與領導或別人發生觀點碰撞,這首先是他們投鼠忌器,瞻前顧後,患得患失,而與尊重對方無關。尤其在現代社會,人們更是從利益角度出發,來操縱自己的觀點,往往見風使舵,明哲保身。如某年廣東查處了一樁走私貪汙案,記者采訪了一些該單位的工作人員,問他們是否察覺過犯罪人的違法行為。他們都說:“他是領導,他要幹什麼,我們也不好說什麼。”其實正是這種不明是非的現象,使犯罪人在工作人員的眼皮底下一次又一次違規操作,終致累積成大案。如果有人及時提出異議,引起有關部門重視,貪官汙吏就不會給國家造成巨額損失。誠然,在當時情況下要挺身而出絕非易事,需要非凡的勇氣。

勇氣,這就是左右你是否肯說真話,是否能向錯誤叫板的主要條件。但勇氣的產生,又不是孤立的。歸根到底,你能亮出你的觀點,不怕被否定,不怕被抵觸,不怕因觀點觸犯某些人而招致打擊,一再堅持不改初衷,首先在於你的責任心。毛澤東不怕丟掉領導職務,不計個人得失,堅持與眾不同的意見,無疑是對紅軍命運竭盡全力的保護。粟裕麵對高層決策,敢於提出意見,敢於直陳自己的觀點,是對中國革命高瞻遠矚的把握。像他們這樣堅持正確觀點的偉人,既依據自己超凡的睿智,更表現了革命家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