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拒絕采納不合理的建議十分謹慎,因為我們深知,人們對自己的建議十分謹慎,我們還深知,人們對自己的建議遭到拒絕是多麼敏感。批評雇員提建議的公司,最終將會挫傷雇員的自尊心,使他們從此不再提出任何建議。由於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總是給提建議的人寫信,表示感謝”。
一家公司如果鼓勵革新,就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不一定每一個可接受的設想最終都會被采納。事實上,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新計劃提出來時往往會使人興奮不已,可是試行後可能會令人失望。例如,曾經有人向玫琳凱公司提出一個被稱做“盒子裏的生意”的建議,它是幫助第一線人員記賬和安排時間的係統。該係統開始被采納了,可是實施過程中卻發現開支很大,而且第一線人員認為它太複雜,於是直截了當地拒絕使用它。盡管這個建議最終沒有被采納,但是提出建議的人並沒有因此受到冷落。因為那樣做必將挫傷其他人向公司提出自己富有創新精神的想法的積極性。
年齡和冒險精神之間,存在一種關聯。經驗越豐富,人就越謹慎;財富越多,人就越想求穩,這是人性的基本組成部分。一個人獲得的東西越多,就越想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雖然你還是原來的你,但是你發現自己已經變得不那麼願意承擔風險,也不那麼爭強好勝了。你可能發現自己身上增添了不少循規蹈矩、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傾向。這是很危險的。
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冒一點兒風險,盲目地追求百分之百的把握,那麼這件事情根本就無從做起。冒險精神是一個成大事者必備的素質,冒險可能帶來失敗,但不冒險卻永遠不會成功。
72
挫折隻是一道小坎
小澤征爾是日本國際大音樂家、名指揮家,然而,他之所以能夠建立今天世界著名指揮家的地位,得益於他參加貝桑鬆音樂節的“國際指揮比賽”時的出色表演。
起初,小澤征爾隻是一名十分普通的音樂青年,但他決心參加貝桑鬆的音樂比賽,以圖一鳴驚人,經過重重困難,他終於充滿信心地來到歐洲。但一到當地後,便有重重的難關在等待著他。
小澤征爾到達歐洲之後,首先要辦的是參加音樂比賽的手續,但不知為什麼,證件竟然不夠齊全,他因此不為音樂實行委員會正式受理,這麼一來,他就無法參加期待已久的音樂節了!
一般說到音樂家,多半是性格內向而又不愛出風頭的,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在遇到這種狀況時,必定是就此放棄,但小澤征爾卻不同,他不但不打算放棄,還盡全力積極爭取。
首先,他來到日本大使館,將整件事說明原委然後要求幫助。可是,日本大使館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正在束手無策時,他突然想起朋友過去告訴他的事。
“對了!美國大使館有音樂部,凡是喜歡音樂的人都可以參加。”
於是,他立刻趕到美國大使館。
這裏的負責人是位女性,名為卡莎夫人,過去她曾在紐約的某音樂團擔任小提琴手。
他將事情的本末向她說明,拚命拜托對方,想辦法讓他參加音樂比賽,但她麵有難色地表示:“雖然我也是音樂家出身,但美國大使館不得越權幹預音樂節的問題。”
卡莎夫人的理由很充足。但小澤征爾卻不放棄,仍執著地懇求她。
原來表情僵硬的卡莎夫人,逐漸浮現笑容。
思考了一會兒,卡莎夫人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是個優秀的音樂家嗎?或者是個不怎麼優秀的音樂家?”
小澤征爾刻不容緩地回答:“當然,我自認為是個優秀的音樂家,我是說將來可能是。”
小澤征爾這幾句充滿自信的話,讓卡莎夫人的手立即伸向電話。
她聯絡到了貝桑鬆國際音樂節的實行委員會,拜托他們讓小澤征爾參加音樂比賽,結果實行委員會回答,要兩周後做最後決定,請他們等待答複。
此時,小澤征爾心中便有一絲希望,心想,若是還不行,就隻好放棄了。
兩星期後,小澤征爾收到美國大使館的答複,告知他已獲準參加音樂比賽。這表示他可以正式地參加貝桑鬆國際音樂指揮比賽了!
參加比賽的人,總共約有60位,小澤征爾很順利地通過了第一次預選,終於來到正式決賽,此時他嚴肅地想:“好吧!既然我差一點就被逐出比賽,現在就算不入選也無所謂了!不過,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我一定要努力。”後來,他終於獲得了冠軍。
就這樣,小澤征爾建立了世界大指揮家不可動搖的地位。我們可從他的努力中看出,直到最後,他都沒有放棄,很有耐心地奔走日本大使館、美國大使館。為了參加音樂節,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此才能為他招來好運——獲得貝桑鬆國際指揮比賽優勝、成為享譽國際的名指揮家,建立了現在的地位。
其實,任何挫折隻是人生中的一道小坎兒,堅持下去就能勝利,但是如果你選擇的是放棄,那麼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困難,你也沒有辦法逾越。
73
不玩,就別想贏
博彩推銷商總是說:“不玩,就別想贏。”行動是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你兩元都不願付出,中500萬元的彩票那還不是癡人說夢。然而,現實中不敢玩卻又想著贏的人實在太多了。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西爾維亞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地想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使是陌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她在等待奇跡的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西爾維亞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麼奇跡也沒有出現。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麵去搜尋天才,都是別人去找他們。
另一個名叫辛迪的女孩卻實現了西爾維亞的理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她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辛迪不像西爾維亞那樣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她不是在等待機會出現。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學的舞台藝術係上夜校。畢業之後,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每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每個地方的經理對她的答複都差不多:“沒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我們是不會雇用的。”
但是,辛迪不願意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走出去尋找機會。她一連幾個月仔細閱讀廣播電視方麵的雜誌,最後終於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招聘一名播報天氣預報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