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奮鬥3(2 / 3)

朱明瑛說:“你知道嗎?我曾經一夜一夜地睡不著,看著天一點一點地亮起來。我對自己進行著分析。我想,我樂感好,學外語的接受能力強,還有這麼多年的舞蹈訓練。我把我的舞蹈、外語和音樂的才能結合起來,是可以闖出一條一邊舞蹈一邊演唱外國歌曲的新路子的。亞非拉的藝術很需要載歌載舞,團裏還沒有這樣的演員,讓我來填補這個空白。

“一個藝術家沒有特色和個性就很難立足。不要觀眾喜歡什麼就唱什麼,要動腦子。很多大藝術家都不是在台上賣力氣,而是用藝術的感受去感染觀眾,用自己的智慧去發明創造,和科學一樣,不同於別人,勇於發明創造,才站得住,才有生命力”。

這個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大概隻有自己了。通過這些名人的自白,我們可以把他們的成功歸結為這種思想: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根據自己的特點,發展不同於其他人的特殊才幹。

從某種意義上說,求“新”求“異”也是廣大觀眾的一種常見心理。文學家、藝術家並未忽視對文學、藝術需求和讀者、觀眾需求的把握,事實證明,他們的特殊才能之所以能夠受到群眾的持久不衰的欣賞,恰恰是因為他們滿足了社會在這方麵的需求。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不僅在於他們知道社會需要什麼,還在於他們知道滿足這種需要所需的才能是什麼。他們正是在特殊性上下功夫,培養“人無我有”的才能,所以才能先聲奪人,領先一步。

78

把釘子釘進軀幹裏

在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切納5歲那年,有一次,他看見一個農民將8枚釘子深深地釘入了一株樹齡已老而久不結果的蘋果樹幹上。當年秋天,一個奇跡出現了,這株老樹竟又長出了豐碩的紅蘋果。當時,米切納非常奇怪,不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位農民告訴他:“把生鏽的釘子釘進樹幹內,猶如給了它陣陣震動,並提醒它,它的任務是要長出蘋果來”。

此事讓米切納震動不已。他在早年曾經施行過心髒外科及左髖關節換置等手術,他說:“這些,就像是幾枚釘子釘進了我的軀幹內,並在不斷地提醒我,我的工作就是寫作,寫作。”因此,到他年屆80歲高齡的時候,仍然寫作不輟。

這實在是個令人深思的現象,把釘子釘進軀幹裏,這近乎殘忍的舉動竟然能讓它“恢複青春”,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觀察一下我們的周圍,不難發現,當一個人生活得磕磕碰碰、厄運連連時,他的生命力、創造力卻異常旺盛,他的精神產品也碩果累累。但當他因此獲得種種殊榮,擁有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日子開始過得舒適愜意之時,反而常常陷入了“江郎才盡”的窘境,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靈感、銳氣和才幹。

原因在哪裏?眾所周知,有壓力才有噴泉,真正的思想是碰壁之後才會產生的。我們平時若生活在慣性中,庸常的生活像流水,日複一日,平穩而緩慢地流動,這樣的生活使我們耽於流動本身而疏於思考,迷戀輕鬆安逸而甘於平庸。久而久之,惰性增強了,激情減弱了,銳氣消磨了,目光短淺了,創造力也喪失了,就成了老化的不能結果的“蘋果樹”。而一旦這平緩的生活之流突然受阻,甚至碰得頭破血流時,就像釘子猛然釘進軀幹內,我們才猛然驚醒,在撫摸傷口的呻吟中,開始審視自己的處境和碰壁的原因,重新思考未來之路,猶如湍流遇到礁石、險灘,才碰撞出浪花,才發出喧囂的聲響,才可能改變它的走向。

米切納提出的“釘子理論”,不正印證了這個道理嗎?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已經長久處於一種慣性中,開始滿足於自己的這樣一種庸常狀態,創造的激情與活力漸漸消失時,就應該猛醒了。這時,不妨也拿幾枚“釘子”狠狠地“釘”進自己的軀幹,給它以劇烈的震動。比如自加壓力,製訂新的人生目標,甚至敢於毅然放棄眼前的種種好處,把自己重新置於“零”的地步;或者當你真的突然麵臨不期而遇的種種厄運時,不妨把這看成是一種難得的契機,甚至是一種幸運,因為它將你逼得不得不去選擇走另一條路,而當你一旦踏上了這條新路,思考,勇氣,再加上努力的行動,厄運就會無可奈何,而新的成功可能就在向你招手了。

有壓力才有美麗的噴泉,卓越的靈感是在磨難之下才產生的。一個人當他的生活磕磕碰碰、厄運連連時,他的生命力、創造力卻異常旺盛,他的精神產品也碩果磊磊。但當他因此獲得種種殊榮,擁有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日子開始過得舒適愜意時,反而常常陷入了“江郎才盡”的窘境。其中的巨大反差令人深思。

79

走好人生關鍵的幾步

如今,“創維”彩電的名字已經響徹大江南北,在1997年以超過20個億的銷售額位列全國第五的排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創維”二字的後麵,隱藏著它的創始人黃宏生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黃宏生說:“人生走過的路很長,但最關鍵的隻有那幾步”。走好這幾步,人就會取得成功,但要堅持走好這幾步,是很不容易的。

黃宏生一生最難忘的第一步,始於海南瓊中黎母山區四年半的知青生涯。1972年,剛好17歲高中畢業的黃宏生下鄉到五指山。來到鄉下隻有一個星期,他們就趕上了台風暴雨,那些日子隻能喝沉澱的雨水,全部知青都得了痢疾。持續了一個月的陰雨天氣,知青點裏沒有菜也沒有肉,每天隻有難以下咽的臭魚。回顧自己那段歲月,黃宏生的形容隻有四個字:“艱苦卓絕。”

下鄉後期,成群結隊的知青開始返回城裏,各自謀生。那時留在鄉下的知青們精神極度空虛、恐懼,覺得生存的價值都沒有了,前途無望的現實使很多人的精神瀕臨崩潰。那時黃宏生的心中整天翻騰著保爾·柯察金的人生格言,他雖然並不清楚自己的未來走向,但他卻不願虛度光陰。他每天堅持寫日記、學習《十萬個為什麼》、複習中學課程。

在等待中,他迎來了恢複高考的消息。1977年高考,成為黃宏生人生道路上一個明晰的目標,成就了他在關鍵時刻的轉折。黃宏生是穿著露出大腳趾的解放鞋進入無線電班的,他成為華南理工大學恢複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

21歲的黃宏生是用“爭分奪秒”的方法來走人生第二步棋的。在大學裏,他就像“饑餓的乞丐撲在了麵包上”,專業理論知識和世界上一流企業家們的成功故事,融進了他的血液。

畢業之後,黃宏生進入華南公司,不甘寂寞的他在無人問津的冷板凳上沉寂了一年有餘。但他並不急功近利,而是想盡辦法使自己所在的電腦事業部成為華南公司效益最好的部門,他由助理工程師升任電腦事業部長、副總經理,並在28歲時成為該公司曆史上最年輕的常務副總經理。

黃宏生的第四步令人們難以理解。1988年,他放棄了來之不易的職位,隻身到香港白手起家重新創業。多年的電子貿易生涯使他清楚地知道中國電子產品的水平,由貿易轉向實業的思路在他的腦中浮現。“廣東不缺外貿人才,缺的是高科技電子企業。”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黃宏生樹起了“創維”的牌子,開始一試身手。

當時,幾個共同出身於華南理工大學82級無線電係的學生,在中國的彩電市場上已經紛紛樹起了自己的旗幟,貌不驚人的黃宏生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

創業之初,生活給予黃宏生的禮物是接連不斷的打擊。他以代理電子產品出口、組織進料加工開始資本積累,原來生意場上的朋友轉眼間成為競爭對手,紛紛為各保其身而割袍斷交。人地兩生的黃宏生處於經濟拮據、孤立無援的境地。加之基礎薄弱,市場不熟,生意經曆的中間環節太多,因而連連出現虧損,黃宏生急切之中病倒了兩個月。但他沒有放棄,他仍然堅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