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想象與中國近現代報紙的現代性(1 / 2)

西方想象與中國近現代報紙的現代性

傳媒史話

作者:雷世文

中國近現代報紙的現代性特征,是在西方想象方式的參與下形成的。西方想象,側重指的是中國報人、知識分子對西方現代性的想象。

中國的現代化後發於西方社會,其現代性的表征在很多方麵承襲了西方的現代性,中國近現代報紙的現代性特征正是這種承襲的產物。西方的現代性構成包含了諸多範疇,啟蒙、公共空間、民族國家構建、文體等範疇在西方語境經曆了一個從想象、實踐再到想象的過程。中國近現代報紙的現代性特征是在西方想象的牽引下逐漸生成的,這種生成性表現在很多方麵,比如中國報業的新聞獨立價值觀、媒介公共空間的營造、民族國家的建構、啟蒙的文化價值觀、都市空間敘事、市民文化敘事,這些方麵無不體現出西方想象為主導的現代性風貌。可以說,中國近現代報紙在其創立與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停止過對“想象性”的“西方現代性”的追求。這種追求對於中國報人、知識分子而言,既體現為對現代化追求的執著,又體現為對現實政治的抗爭。

事實上,中國為數不少的報人都有著西方遊學和留學的經曆,對西方的現代性有著切身體驗,這就使他們在辦報實踐中對“想象性”的“西方現代性”追求顯現出了務實色彩,也就是加以中國化的轉化。因而,近現代的中國報紙呈現出具有西化色彩的多樣化、現代性形態。

在西方的語境中,現代性是一個流動性的概念,它以想象形式進入中國語境後,就具有了共時性特征,因此,我們說中國近現代報紙對西方現代性的想象具有綜合性的特征。作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中最主要的媒介形式,報紙以其現代性的構建及其傳播,對20世紀中國現代性運動的宏大展開起到了積極的刺激作用,對於近現代中國的製度文明、思想文化進步、民族精神改造起到了推進作用。

中國近現代報紙的興起受到傳教士報紙和外文報紙的啟發,其興起的情境也很特殊,是在一個半殖民地的情境中興起的,因而中國報人的西方想象當然也不能不受到媒介殖民主義的影響。

英國報人彭內爾(Wilfred Pennell)就指出:“這些在中國的外國媒介,特別是英國媒介,已是西方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懷有曆史使命,引導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將之帶往經濟和政治的世界體係中……它更廣闊的使命在於將西方解釋給中國,運用西方的批評標準刺激中國走向更深層的變革。”①這一觀點在西方世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西方世界正是要通過報紙媒介來推行他們的價值觀。這種推行自然是十分有效果的。上世紀30年代初,美國的《編輯人和發行人》(Editor and Publisher)不無自豪地宣稱:“最重要的中國報紙都已經美國化了。”②這樣的宣稱雖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國報業的實際情形,卻透露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西方報紙確實是在將西方的現代性輸入中國社會,隻不過這種輸入帶有一種文化侵略的意味,因而中國報人的西方想象也帶有了某種屈從的色彩。

在中國報人的西方現代性想象中,包含了對報業自由理想的渴望。這可以從抗戰勝利後《大公報》的言論看出。《大公報》借“社評”表達了對中國報紙的理想,認為治國尤須“以報為鑒”。③《大公報》要求報紙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呼籲政府要具有民主意識和法製觀念,以保護堅持“正義”和“真理”立場的報紙。可以看出,《大公報》的理想是“以西方自由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的政治觀為基礎”④的。可惜的是,在上世紀40年代國民黨對新聞事業實行專製統治的情形下,《大公報》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