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媒體新聞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路徑(2 / 2)

3.積極建設全媒體實訓實踐平台

在“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中,要真正達到“練和做”的應有效果,離不開合理的、係統的實訓、實踐平台。新聞采編專業為了推進實踐教學,先後創辦了校報、電子雜誌《新聞聚焦》、學院網絡電視台、學院及新聞采編專業網站、學院手機報等“五大媒體”,打造了“五位一體”全媒體實訓平台,同時成立了全媒體新聞中心。與其他高校校內媒體不同的是,這些媒體全部由新聞專業師生共同完成。全媒體實訓平台的建設,提高了學生全媒體的采編技能,培養了學生的全媒體意識,增強了學生對全媒體流程的認知程度,尤其在全媒體技術的熟練運用上,得到了強有力的鞏固,為全媒體記者未來的新聞從業打下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4.積極探尋全媒體傳播語境下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高校新聞教學中存在理論性強、實踐性弱的特點,但在全媒體傳播時代,單純的刻板課堂,很難滿足學生求知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全媒體傳播時代的需要。新聞采編專業加大實訓課程的分量並進行優化設計,將學生分為文字記者、攝影記者、校報編輯、通聯編輯、發行人員、攝像、剪輯、電子雜誌編輯、手機報編輯、主編等10個崗位,將課堂變成新聞采編會議。在課堂上,學生記者彙報線索,編輯彙報選題策劃和版麵編排,最後再通過采編流程,做出真實的校內媒體進行信息傳播。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增強,新聞敏感、新聞職業道德得到了實質性的強化,教學效果非常顯著。

5.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教育

先學做人,再學做事,新聞人才職業道德的培養必須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德育五分鍾”是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一個獲得國家級獎勵的教學成果,值得大家借鑒。2012年12月,筆者開設了一門新的課程《手機報編輯與製作》,期末考核的時候,讓學生做一期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手機報,要求手機報的內容必須包含“給父母的一封信”、“你和父母之間難忘的………”、“給父母的過年禮物……”文圖搭配,投入真情,同時請父母收到手機報之後給予評價。結果學生家長好評如潮,學生也從中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體會到了感恩的快樂。

結語

在全媒體傳播時代,作為承擔著新聞人才培養的高等教育新聞院校,應及時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法、培養模式、培養內容等作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隻有這樣,才能為社會新聞事業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適應職業發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上穩穩地站牢腳跟。

【本文為上海市民辦高校骨幹教師科研項目“全媒體新聞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路徑研究——以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①羅鑫:《什麼是全媒體》[J],《中國記者》,2010年第3期,第82~85頁

②朱金平:《時代呼喚全媒體型人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蔡雯訪談錄》[J] 《軍事記者》,2010年第3期,第15~18頁

③鄭文達崔嶽張峰:《構建全媒體人才培養機製[J],《軍事記者》,2011年第4期,第13~14頁

(作者單位: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