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市場調查。成功的選題策劃來自對市場深入的了解和預測。市場調查的目的,主要就是搞清消費者的需求。世界上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隻有消費者不需要的產品。所謂“需求”,既有消費者的現實需求,也有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前者如何去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引導生產者,後者如何去開發——生產者的產品引導消費者。消費者既有個人,也有組織。調查的方法有讀者需求調查,學校、圖書館、政府需求調查,零售市場調查,批發市場調查,圖書交易會調查,市場分析機構調查等等。通過調查,了解和掌握總體和細分市場情況,主要暢銷和常銷品種分析,本版書與同類書比較,市場發展的趨勢以及讀者閱讀取向、審美趣味的變化等。關鍵是多觀察、勤思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偶然中發現必然,由細微處找到趨勢,對宏觀、中觀、微觀的市場作分析,對當下、近期、中長期的市場作判斷。這是合格編輯的基本功。

2.注重成本核算。在經濟學中,需求是消費者在某一時期內,在某一價格時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所以,需求是購買願望與購買能力的統一。控製成本,一方麵可以降低書價,進而擴大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麵,在書價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增加利潤、提高收益。增強編輯的成本意識,有助於出版社更好地走向市場,參與競爭。圖書的直接成本主要由三大要素構成:紙張費用、排版和印製費用、稿費和編校費用。要努力學習相關的業務知識,在保證圖書質量和閱讀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成本,讓讀者買得起,讓出版社有利潤,實現好兩個效益。

3.注重銷售渠道。近年來,市場圖書的銷售渠道和銷售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銷售趨勢上出現了大城市不如中小城市、地麵店不如網絡店、店內不如店外等現象。編輯要把握趨勢,適應變化,根據渠道特點開發相應產品。

——“走上去”,網絡渠道;

——“走下去”,農村市場(小連鎖、農家書屋等);

——“走開去”,專有渠道(政府采購、圖書館配置、企業訂製等);

——“走出去”,國外境外市場。

黨和政府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支持。對出版社而言,實現圖書“走出去”,不僅是社會責任,也是商業機會。用好兩種資源、開發兩個市場,也對編輯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更廣闊的視野,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和國外讀者的閱讀習慣,策劃出適應兩個市場的選題。還要有更強的組稿、加工和裝幀設計能力,製作出更加精致、美觀的圖書。同時要了解“走出去”的渠道和方法,有版權貿易談判的能力和技巧。

(四)規則意識

編輯工作既是一項思想文化工作,也是一項經濟工作,必須遵循與此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和政策製度。否則,就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糾紛,甚至法律問題。這方麵有很多的案例,值得我們每個編輯人員認真記取。

1.《著作權法》、《合同法》等:作者和出版社各自的權利保護。

——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走進博物館係列”,原計劃出版六種,實際出版兩種,就是因為許多圖片的著作權問題無法解決,不敢做下去。

——保護出版社合法權益。出版社在與作者簽約時,要盡可能獲得包括數字版權、海外版權等授權,盡可能簽《委托創作合同》,掌握更多的出版資源,積累更多無形資產。

——有矛盾糾紛盡可能協商解決。

2.《出版管理條例》、《圖書質量保障體係》等:內容管理、書號管理、三審三校和流程管理。

——禁載內容是高壓線。嚴格按照《出版管理條例》的各項要求,尤其要嚴守25、26條所確定的“底線”。

——防止買賣書號、一號多書。鼓勵和支持與民營機構合作,但是在合作過程中一定要守法、合規,防止此類情況出現。

——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機製運作。三審三校必須貫徹落實,因為它既是出版規則也是出版規律,要努力養成遵守規則、尊重規律的良好職業習慣。

3.《商標法》、《廣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圖書書名、設計、宣傳營銷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

——書名要注意規避法律風險。確定書名時,要注意是否涉及注冊商標。

——圖書宣傳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要隨意使用“最”、“第一”等詞。

——銷售活動要控製獎品金額。有獎銷售最高獎不能超過5000元。

(五)協作意識

編輯工作是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的工作。編輯在策劃、組稿、加工、設計、校對、印製、宣傳、銷售各階段,要麵對形形色色的人,如果對人沒興趣,或者不能很好地協調處理關係,是很難做好的。

日本講談社“現代新書”的總編輯鷲尾賢也,集35年編輯工作實踐經驗,寫了一本《編輯力——從創意、策劃到人際關係》的書,開篇就談到對編輯人員的要求,“編輯需要完整獨立的人格和適應性”。具體地說,在選題策劃、組稿催稿、加工付印和宣傳促銷流程中,編輯要學會扮演不同角色,善於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要有旺盛的好奇心,把自己的視野盡可能拉開;要做一個策劃者,從無到有的創意人;要有商業意識,讓讀者喜歡你的書;要有樂在工作、為社會服務的誌向。

1.編輯工作以“人和”為貴。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大成功。

——社內,保持和諧、融洽的工作關係。處理好一、二、三審關係,處理好與編務、設計、校對、印製、發行等人員關係,處理好上下、左右之間的關係,可以提高質量、加快進程、增加發行。

——社外,建立網絡,熟悉人脈關係。處理好與作者、畫家、媒體、經銷商、研究者的關係,掌握更多的行業和專業信息,獲得更多的出版資源和市場資源。

2.團結協作、誠實守信是編輯的職業道德。《中國出版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要求我們發揚團結協作精神,誠實守信,重合同,守信譽,提倡公平競爭,反對利用不正當手段損害同行利益。

3.和諧人際關係的建立,靠的是真誠、友善和包容。

——真誠。以誠相待是協調一切人際關係的基礎。虛情假意是人際關係的大敵,不可能持久。

——友善。友好善良的態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與人為善,要放下身段,要學會道歉,要學會感激。

——包容。包容是自信、氣度、涵養的體現,也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有容乃大。沒有包容,難成大器。

結束語:編輯出版工作是有關文化傳播、文化積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作,值得我們尊重和熱愛;出版業正麵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呼喚大批出版人才,希望大家勤奮努力,通過一個個選題、一本本圖書,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盡快成長為各自領域的業務骨幹、出版專家。

(2013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