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年來,浙少社有多位知名編輯和營銷人才,在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社裏在人才的培養方麵有哪些舉措?人才的引進方麵又做了哪些工作?
陳純躍:在人才培養上,社裏鼓勵大家參加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和必要的學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求大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提高,所謂“實踐出真知”。經過這些年實際工作的鍛煉,特別是市場經濟的洗禮,我社員工編輯策劃和市場營銷方麵的意識和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不少同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中有影響的知名編輯和營銷專家。在人才引進上,我們有計劃地從高校、文化單位分配和調入一批高素質年輕同誌。現在的編輯人員中,40%是近五年來引進的,既解決了新老交替問題,又改善了隊伍的年齡和知識結構,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人才的保證。
記者:業內對浙少社的出書風格有這樣的評價,浙少社的書做得非常精細、非常有創造力,在少兒書的多個細分領域都達到了全國一流水平,這是浙少社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的直接原因。這種出書風格與人才的合理使用有關嗎?
陳純躍:在列入計劃的教輔讀物被砍掉以後,我們不得不開始走市場。為了擴大一般圖書的陣容、減少出書風險,我們采取了“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策略,把兒童文學、科普百科、低幼讀物、文教讀物及引進版圖書作為重點,精心打造,形成多元產品結構。這種策略和結構的形成與我社的人才布局、使用情況密不可分。此外,將圖書做精做細可能還與我社的整體氛圍有關,就是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做事,不尚空談、不圖虛名,讓好書說話、讓市場評判。
記者:幾年前,您曾提出要把“一個好的出版態勢、一種好的出版機製、一支好的出版隊伍”帶入21世紀。現在已進入了新世紀,您覺得這個任務完成了嗎?還有什麼新的打算?
陳純躍:當時我和班子提出這個目標,主要是激勵自己以這三個方麵為著力點,有所作為、有所突破,推動出版社各項工作向前發展。經過幾年努力,三個方麵都取得了一定成效。進入新世紀,我們麵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還是要團結和依靠全社同誌,繼續做好這幾個方麵的工作,多出好書、多出人才,走健康、持續發展的路子。
(本文為《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範占英對作者的訪談錄,原載《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