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禮儀概述(2 / 3)

(二)禮儀的相關概念

禮貌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行為準則和精神風貌,是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時的外在表現。它通過儀表及言談舉止來表示對交往對象的尊重。它反映了時代的風尚與道德水準,體現了人們的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

禮節是指人們在曰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交際場合中,相互表示問候、致意、祝願、慰問以及給予必要的協助與照料的慣用形式。

禮節是禮貌的具體表現,具有形式化的特點,主要指日常生活中的個體禮貌行為。

儀表是指一個人的外表,主要包括一個人的容貌、姿態、服飾以及個人衛生等方麵,它在一定意義上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性格等特征,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

儀式指在一定場合,為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舉行的具有專門化行為規範的活動,如頒獎儀式、簽字儀式等。

護理禮僅屬於職業禮儀範疇,是護理人員在醫療護理和健康服務過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認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它既是護理工作者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護理人員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

禮的本意為敬神,後引申為表示敬意的通稱。禮的含義比較豐富,它既可以指表示敬意和隆重而舉行的儀式,也可泛指社會交往中的禮貌禮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還特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在《中國禮儀大辭典》中,禮定義為特定的民族、人群或國家基於客觀曆史傳統而形成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典章製度和行為方式。禮的本質是“誠”,有敬重、友好、謙恭、關心、體貼之意。“禮”是人際間乃至國際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行為。

三、禮儀的特點和作用

(一)禮儀的特點

禮儀是一門社會交際的學問,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點:

共同性人們追求真善美的願望是一致的,禮儀是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共同遵守的準則與行為規範。每個人都要依禮辦事,全人類不管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以講禮儀為榮。例如:禮尚往來,禮貌待客,文質彬彬,舉止得體都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價值取向的文明標誌。

1、差異性

由於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就形成了禮儀表現形式上的差異性。例如:有一種手勢,大拇指和食指環成圓圈,其餘手指伸展,意思是“06”,這種手勢在美國表示“讚同”、“了不起”,但是在巴西則是指責別人行為不端。

2、繼承性

禮儀規範將人們交際活動中約定俗成的程式固定下來,這種固化程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沿襲下來,形成了繼承性特點。人們對傳流下來的禮儀規範應采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的態度。例如:在重大活動中,座次以北為上,以右為尊的規則,就是繼承了傳統禮儀,並傳承下去,發揚光大,並付諸實踐。

3、發展性

禮儀規範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推陳出新,體現著時代的要求與時代的精神。如今節假日給親朋好友打個禮儀電話,發個短信,或送去禮儀鮮花,表示祝賀與問候,這些都反映了禮儀發展性的特點。

4、針對性

禮儀是用於需要以禮相待的特定的交際場合的儀式、禮節。在特定範圍、特定場合,禮儀會行之有效,發揮很好的作用。如“歡迎光臨”這些禮貌得體的語言,如果在商場、酒店使用,會使服務對象倍感溫5、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