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像紳士一樣排隊在水田裏上方優雅地穿梭,像拐線一樣一去一來,收蛾子的初中生下半身纏著薄膜已從棉花田裏收罷蛾子,提著蛇皮袋子回家,雲雀是最快樂的,一路唧唧喳喳跟隨冬子們來到巴茅林,巴茅林更是百鳥啁啾。
“冬子,我們為啥要揀糞呢?玩不好嗎?”
全子在揀完糞後問冬子道。
冬子的父親果真為冬子準備了一張揀糞用的小板車,前後都用板子定牢,四周又用板子加高了。不僅可以攔糞而且還可以多裝糞,牛還可以拉這個板車呢。
“你們以為我不想玩嗎?我可以說我比你們任何人都想玩,我恨不得一到巴茅林什麽都不做,隻看巴茅林和漢江上的美景,讓自己的心隨江鷺飛起來到很遠的地方,那裏不用勞動、什麽好吃的都有,你們說棒嗎?”冬子感慨道。
小夥伴都有同感地點點頭說,不僅棒而且大棒特棒,不過隻要回到家裏不挨棒就行了。
“這隻是玩笑,異想天開,我們又不是神仙,不食人間煙火。”冬子說。
小夥伴點點頭。
我們是窮人家的孩子,我們命裏注定一生來就要為吃穿發愁,為了不使一日三餐發愁,所以就得屁股掉在漢江裏--------啥意識?誰知道?”冬子問道。
好子、幫子、江子都搖搖頭。
“撈洞(勞動)”全子說道。
“所以我們要放牛、要揀糞、要為家裏掙工分,隻要我們勞動,大米會有的、饅頭會有的、新衣服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冬子高興地說道。
小夥伴都跟著高興起來。
“其實,放牛、揀糞都不是我們的目的。”冬子像是自言自語道。
冬子的這句話,無疑像一顆定時炸彈在孩子們的腳下炸開了,先給孩子們以聽覺地衝擊再給孩子們以心理震撼。放牛、揀糞、掙工分都不是目的那還有什麽是目的?難道還有比吃飯更重要的目的嗎?孩子們瞪著冬子就像瞪著一個怪物,覺得冬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在蹂躪大家,一會把我們拋向浪峰一會兒把我們扔下浪底,讓我們頭暈目眩。半天才異口同聲地問道:
“什麽是目的?”
“簡單,目的就是--------”冬子賣關子不說了。
大家焦急地催促道:“快說啊!”
“目的就是培養鍛煉我們自己。”冬子肯定地說。
“培養鍛煉我們自己?”小夥伴們反問道。
“培養就是培養我們從小熱愛勞動的習慣,隻有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的東西。比如這巴茅林就是老一輩人勞動的結果,沒有他們的勞動我們就不能看到這麽美的景色。如果從小就不熱愛勞動,那長大了還能幹啥啊?就有可能‘走丫’。”冬子像學者一樣解釋說。
“什麽叫‘走丫’?”有小火伴問道。
“還農村人呢,連‘走丫’都不知道,像個知識青年,就是二流子!好吃懶做遊手好閑的人,長在棉花上的二流子是不開花也不結果的還吸收養分,是要被掐斷的。”江子解釋說。
“那鍛煉呢?”小夥伴繼續問道。
“鍛煉就是要鍛煉我們的意誌、鍛煉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我們不能像溫室的花朵,太陽一曬蔫了、風一吹歪了、雨一打落了。我們要把自己鍛煉成暴風雨中的雄鷹。這樣貧窮、饑餓、困難再也嚇不倒我們,我們會戰無不勝!”冬子解釋說道。
幾個小孩聽得雲裏霧裏,就像七仙女吹笛子。
其實這些都是冬子活學活用一個大學生的話。這個大學生是冬子的鄰居在家裏度假,冬子有時間就跑去和他玩,聽他講故事聽他高談闊論,使冬子的眼界開闊了一些。
“冬子,長大了想幹什麽?”全子冷不放問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