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沭陽縣博物館存在的困難
在眾多縣級博物館中,由於管理水平、藏品種類、硬件條件等諸多因素製約,導致許多縣級博物館發展存在很多製約因素,表現為:
(一)文物儲藏不夠。文物的數量有的很少,而且種類比較單一,年代久遠的物品或者精品卻非常的稀少,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一般級別的文物,根本不能適應現代博物館展覽的要求,而嚴重製約了自身的發展。
(二)經費不足。由於地方財力所限製,沭陽縣博物館業務經費十分緊張,雖然有免費開放經費支持,但免費開放經費隻能支持博物館正常運營。在博物館文物征集、保護方麵,博物館安防、技防方麵,基本陳列改造等方麵,資金存在著嚴重不足,造成縣級博物館建設麵臨極大困難。
(三)科研能力薄弱。當前,沭陽縣博物館人員多是半路出家,專業水平薄弱,導致研究成果稀少,很長時間也沒有發表的專業論文、論著問世,與其他地區及國家的學者缺乏交流,在同行中沒有一定的地位,不能形成一個很好的科研環境,從而造成了現存數量有限的館藏資源的閑置與浪費,使博物館的應有功能無法合理發揮。
四、沭陽縣博物館的下一步打算
博物館事業的繁榮是社會公益事業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標誌。如何讓沭陽縣博物館在傳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更好的服務於群眾,這是沭陽縣博物館文物工作者所應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一)開展文物征集活動。藏品是博物館發揮社會功能的關鍵依托,是博物館存在的價值所在,是博物館的生命線。文物是博物館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的基礎,如果沒有藏品,博物館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而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博物館的工作,在一定意義上說,文物的征集是發展博物館事業的基礎,是絲毫不過分的。一個博物館的建立和發展,首先是從收集藏品開始的,藏品數量的多寡及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博物館的社會地位。在文物藏品征集工作中,應該摒除重古代輕現代、重珍貴文物輕一般文物的現象。
(二)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非物質文物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一些獨特的語言、文字、工藝、民俗正在消亡,許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繼乏人,大量珍貴的實物資料難以得到妥善保護,流失現象十分嚴重。對此,沭陽縣博物館可以將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豐富博物館藏品的一個方向。
(三)積極申請財政扶持,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無論是舉辦陳列展覽、文物征集、文物養護、展覽提升等事項,博物館都需要投入很多財力。雖然免費開放資金給縣級博物館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有限的資金滿足不了縣級博物館飛速發展的需要。在資金爭取上,一方麵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扶持,一方麵申請本地財政支持,在資金使用上保證專款專用。也可以積極探索,多方麵的加大產業的開發,緩解資金壓力。
(四)加強人力培養,提高博物館科研水平。加強博物館人力資源建設是縣級博物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善於開發現有的人才資源。培養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的自身各方麵素質,尤其是要提高政治和業務的素質,以及建立培養職業道德,積極的組織並參加各項專業技能培訓和訓練。其次能夠保留現有的人才。博物館的發展壯大,專業人才的存在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人才培養和工資福利方麵的優勢尤其關鍵,我們可以建立博物館的專項津貼,盡力改善工資製度,使博物館的優良人才更熱愛自己的崗位和事業。
當前,我國博物館事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沭陽縣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難免麵臨一些困難,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從長遠看,沭陽縣博物館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良好的社會效益,勢必得到蓬勃快速的發展,作為文博工作者要把握機遇,加快博物館的發展進程,為沭陽縣經濟社會全麵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作者單位:江蘇沭陽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