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蔣英的歌聲在上海上空飄蕩的時候,“飛將軍自九霄來”,錢學森從大洋彼岸乘坐飛機降落在上海。蔣英說,1947年她跟錢學森重逢,兩人一見鍾情,6個星期後就結婚了。原本是錢家的過繼女兒的“錢學英”,最後還是嫁到錢家,變成錢家的兒媳,可謂良緣天成,佳話傳世。
錢學森在上海期間,交通大學有意聘任他為校長,他謝絕了。1947年9月26日,錢學森先乘飛機離開上海,飛往美國波士頓,重返麻省理工學院。一個多月後,錢學森在波士頓迎接新婚妻子蔣英的到來。他們在麻省理工學院附近租了一幢房子,作為自己的新家。錢學森給蔣英買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作為結婚禮物。
“兩彈一星”的半壁江山在上海
1948年10月13日,錢學森的兒子出生於波士頓。按照錢家宗族輩分“繼承家學,永守箴規”,錢學森的兒子屬於“永”字輩,取名錢永剛,希望兒子是一個剛強的男子漢。1949年初夏,錢學森從波士頓前往洛杉磯,出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航空係教授。1950年初,女兒錢永真出生於洛杉磯。從此,錢學森與蔣英有了一子一女,家中充滿笑聲、歌聲和琴聲。
新中國崛起於世界的東方。海外遊子錢學森準備以探望病中老父的名義率全家回國探親,從此“海歸”,為祖國效力。然而,不期而遇的災難,突然降臨在這幸福的家庭。在美國議員麥卡錫的煽動下,美國反共浪潮鋪天蓋地。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至:1950年9月7日,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們包圍了位於洛杉磯巴薩迪那的錢學森住宅,以“間諜”罪逮捕了他,並把他關進洛杉磯以南一個叫特米諾島的聯邦調查局的監獄裏。經過錢學森的導師馮·卡門等友人多方努力,15天後,錢學森終於結束了監牢之災。出獄之後錢學森被軟禁了5年。由於中國政府的多次交涉,1955年8月5日,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通知錢學森,允許他離開美國。10月8日,錢學森一家從香港走過羅湖橋抵達深圳,祖國張開雙臂熱烈歡迎他們歸來。
10月12日,錢學森一家乘火車從廣州抵達上海。從1947年秋錢學森與新婚妻子蔣英告別父親錢均夫離開上海,如今已經整整8年。錢學森和蔣英帶著7歲的兒子錢永剛和5歲的女兒錢永真歸來,74歲的錢均夫分外欣喜。尤其高興的是,翌日——10月13日,正是錢永剛的生日,全家吃麵,表示慶賀,在上海愚園路岐山村家中拍攝了團圓照。錢永剛和錢永真當時一口英語,講起漢語來反而不利索。
為了便於錢學森回家看望,有關部門安排錢學森一家住在岐山村附近的賓館。錢學森一家,步行幾分鍾,就可以到家與父親團聚。回到賓館之後,錢學森就接到電話,提醒道:“錢先生,請坐車,務請注意安全。”不言而喻,剛剛回國的錢學森,受到中國有關部門的嚴密保護。即便是這幾分鍾的路,也務必請錢學森乘坐為他提供的專車,以保障他的安全。
在上海,錢學森兩度前往母校交通大學看望師友,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10月22日,錢學森來母校交通大學參觀。錢學森在彭康校長、陳石英副校長陪同下參觀了學生宿舍及實驗室。10月23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辦事處舉行茶話會,歡迎錢學森歸來。
10月25日,錢學森又應邀再度回母校交通大學與係主任、教研室主任等30餘人舉行了座談會。座談會由陳石英副校長主持。會上錢學森以親身經曆及回到祖國的感受,認為祖國科技發展有無限廣闊的前途,還介紹了他近期正在從事的科研工作。
10月26日,錢學森一家乘坐火車前往北京,從此定居。不過,錢學森常常來上海,因為他領導的“兩彈一星”的許多項目在上海研製。
作為“實現衛星上天”的第一步,是“發射探空火箭”。錢學森指出,先放探空火箭和氣象火箭,可以為研製運載火箭和放衛星積累經驗。1959年5月4日,錢學森主持了“和平1號”探空火箭協作分工會議,就遙測係統、箭上儀器、結構設計、彈道測量、與靶場掛鉤問題作了具體安排。緊接著,新成立的上海機電設計院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在總工程師王希季和副院長楊南生主持下,開始著手製造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T7M”。上海南彙老港鎮東進村被選中作為探空火箭的發射基地。
1960年2月19日,“T7M”探空火箭豎立在東進村的簡易發射場,準備發射。下午4點47分,“T7M”火箭點火發射,一舉成功!1960年4月18日,聶榮臻副總理在張勁夫、錢學森的陪同下,到上海視察“T7M”探空火箭主發動機熱試車。當時,上海郊區機場旁的一個過去侵華日軍遺棄的廢碉堡,被用作火箭發動機的試車台。聶榮臻元帥和錢學森冒雨站在這個碉堡外,通過觀察窗觀看發動機的點火和試車。錢學森當場發表講話:“中國人不比美國人差,我們在美國初期幹的時候,也和這次差不多。中國人不必自卑。”
就在“T7M”探空火箭發射成功3個多月後,1960年5月28日晚,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的陪同下,來到上海市新技術展覽會,饒有興趣地在保密館裏參觀了“T7M”火箭。毛澤東在聽取了關於“T7M”火箭的介紹之後,問道:“火箭能飛多高?”技術人員回答說:“能飛8公裏。”毛澤東高興地說:“8公裏那也了不起。”他鼓勵火箭研製人員說:“應該是8公裏、20公裏、200公裏搞上去!”毛澤東接著還說,“搞它個天翻地覆!”
正是由於有了“T7M”火箭的成功,中國的“兩彈一星”在錢學森領導下,從此“搞它個天翻地覆”。為了紀念第一枚火箭在上海發射成功,1997年11月4日在上海南彙火箭發射原址建立了紀念碑。
上海是研製“兩彈一星”的半壁江山。錢學森不斷前來上海指導研製工作。1979年2月23日,我正是在上海延安飯店,第一次應約訪問錢學森,從此與錢學森有了許多交往。也正是由於那些交往,促使我完成了長篇傳記《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