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世界上最大的沙島——崇明縣(四)(1 / 1)

瀛洲仙境

崇明島三麵環江,一麵臨海:西麵是萬裏長江,東臨波濤洶湧的東海,南與寶山、太倉隔水相望,北與海門、啟東唇齒相依。島上沒有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也寥寥無幾。但是,當你踏上綠林成蔭的寶島,極目四望,廣闊的田野、潔白的農舍、整齊的公路、縱橫的渠溝,給人一種格外清新的感受。崇明島秀麗的田園風光,真可謂東海之濱的“瀛洲仙境”,使人神往,令人迷戀!

在這座水潔風清的寶島上,到處都是未經斧鑿的天然風景。當你漫步在千裏西堤,數不盡的自然美景盡收眼底。島上“桑堤千頃”、“潭子潮聲”、“海天浴日”、“水格分濤”、“七浦歸帆”、“壽刹煙林”、“沙堤臥龍”、“吉貝連雲”等“瀛洲八景”均為古代文人吟詩作畫的地方。現在,島上還有“明潭”金鼇山、孔廟和鄭成功血戰清兵的古戰場遺址等名勝古跡。

環島大堤長207公裏,猶如一條蛟龍,盤伏在長江入海口上。清晨,登上大堤觀東海日出,“不減泰岱奇觀”;傍晚,登上大堤飽覽長河落日,令人心曠神怡。崇明島已成為上海一帶的又一處旅遊勝地。

如果乘飛機從其上空掠過時,可以見到十分誘人的田園風光。這裏還正在島的中部建設麵積達5000餘畝的森林公園,北端臨近長江,可眺望萬頃碧波,氣勢壯觀;四周綠野平疇,河渠交錯,村落參差,一派繁茂景色。園內還將開設海味小吃,林間放牧馴鹿。為了方便遊人和新婚伉麗,這裏還計劃設立度假村。

崇明島處於長江黃金水道和以上海市為中心的黃金海岸的交彙點,內通長江沿岸18個省市,外通太平洋。島南沿有深水岸線40多公裏,具有良好的建港條件。崇明島對外交通已開辟牛棚港至青龍港,南門至瀏河、石洞口、老白港、堡鋪至軍工路、石洞口和新河至石洞口車客渡,以及南門至吳淞氣墊船和堡鋪至十六鋪航班,對外航線十多條,每天開航30個班次。崇明真正成為上海與蘇北地區的“島橋”已見端倪。島內19條公路線通往所有鄉鎮和國營農場,有貫穿全島東西的陳海公路的南門至堡鎮路段四車道白色水泥路。目前,正在籌劃之中的吳淞至崇明間的氣墊船通航後,從上海到森林公園觀光旅遊,隻要花三四十分鍾就可到達。崇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島以其獨特的田園風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永莊安瀾

崇明島氣候溫和,水草豐盛,港汊密布,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島上出產的白山羊、水貂、絲瓜絡、螃蟹等,都是上海地區重要的出口項目。

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命名為“長江三角洲白山羊”的崇明白山羊,每年能換取七八十萬元外彙。白山羊頸部的“細光鋒”毛挺直,有光澤和彈性,是製書畫筆的特級材料。這種書畫筆不僅為國內書畫家所喜歡,而且一直是國際市場上的熱銷品。

崇明島是喂養水貂的理想地方。水貂全身都是寶,內髒、貂油可入藥,毛皮尤為珍貴。崇明貂皮皮板柔軟,絨毛細密,光澤華麗,禦寒力強。

崇明島的絲瓜絡,入藥可舒筋活血,消腫防濕;用來洗澡擦身,柔軟舒適。崇明人民見縫插針,利用田邊地角、房前屋後,大量種植絲瓜。絲瓜長老去皮後,就成了一條條黃白色的絲瓜絡。

螃蟹也是崇明一寶。每到春暖花開的潮汛時節,幼蟹成群結隊從海中洄遊到寶島四周,在河溝、湖蕩、港汊棲息生長。待到西風一起,每隻螃蟹體重達200克,雖比不上大閘蟹膘肥體壯,卻也黃多肉香,味道鮮美。

崇明島四周漁場環繞,島上溝洫縱橫,魚塘密布。這裏春有銀魚、刀魚、鰣魚、青白蝦,夏有鳳尾魚、鱸魚、大黃魚、鯧魚,秋有海蜇、鱭魚、鯿魚、大蟹,冬有帶魚、青條魚、白魚。一年四季,崇明人民源源不斷地向上海市區居民提供數百噸海鮮、河鮮。

崇明島土壤肥沃,盛產稻、麥、油菜、玉米、棉花和藥材。島上居民用米釀酒,取名“老白酒”,酒精隻有13度左右。香醇可口,營養豐富,近年來已成為出口飲料中的暢銷品。崇明水仙更是珍貴花卉品種,世界上有“英國玫瑰,崇明水仙”之稱,每年都有大量崇明水仙暢銷國外。

崇明大氣汙染程度較輕微,水、土地也較淨化,加之氣候屬北亞熱帶,溫度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因此,崇明島生產的蔬菜、魚蝦等都很衛生幹淨。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造就了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無數候鳥到島上棲息、覓食,農牧漁業有許多名、特、優、稀產品,如麵丈魚、鰻魚、對蝦、金瓜、蘆筍、食用菌、崇明大白菜等。崇明已成為全國候鳥重點保護區、全國漁業生產重點縣和上海市淡水魚、蔬菜、藥材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