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起飛的“蝶島”——東山縣(二)(2 / 3)

也有人更迷戀東沈灣的嫵媚和明麗。十裏平沙,婉婉轉轉,淡淡定定,陽光下像一幅碩大無朋的銀色織錦,徜徉在那上邊,真有如漂遊在一片流雲裏……

從銅陵鎮南端的南門、南嶼沙灘起,迤邐而北依次是馬鑾灣、後港灣、鳥礁灣,每一處灣頭都有一拱俊美的沙灘,直到宮前灣的沙灘,首尾相接幾十公裏,一色是50米到100米寬、有淡水取用、有林帶依托的濱海沙灘。而且天造地設,每一處都是沙質白白細細,海水澄澄澈澈,開闊、壯美,幾乎無處不可以開辟海濱浴場,無處不可以興建旅遊渡假村的療養別墅群。

幾處灣頭的沙灘,一處賽過一處俏麗。我去遊過南門、南嶼沙灘,這兒沿岸水深漲潮時也隻有二三米,退潮時隻有1米上下,很有點兒“初級池”的味道。更兼沙灘外緣比較板實,跑摩托車也蠻適宜,可謂還有點兒“水陸兩便”尋樂。此外灘地裏就有淡水,還可以大叫“怪哉”之餘盡情享受一下掏泉煮茗歎閩南工夫茶之妙趣。

我也遊過澳角灣。灣裏的龍、虎、獅、象四嶼,酷似畢肖,形具神完,沙灘背靠正在實現著茅草屋向磚瓦屋轉換的漁村。聽說夜裏漁船出海,沙灘上跑滿漁家婦女,各自擎著一炷敬神香,喃喃地向各自心目中最靈驗的神虔誠祈求漁獲豐收,人船安康。相比之下這一處沙灘多一些漁家的生氣,可也似乎多一些神秘感。

我在馬鑾灣沙灘上停留的時間稍長。這兒已經有了一個海濱浴場的雛型,必不可少的相關設施大抵上都已經從無到有開始接持遊客。海島邊遠,創業維艱,可也從中得見東山島人自強不息的堅忍。馬鑾灣沿岸漲潮時水深兩米半,退潮時又隻有半米多深。漲潮時可當“高級池”,退潮時又釣魚、摸螺樣樣方便,劃艇和劃水就看尊家技術水平高低選擇潮漲潮退了。這處海灣,東北麵有一座“三枝尖”山為屏,南麵著赤嶼、頭嶼、二嶼、三嶼四座小島為衛,近陸無大浪,無暗礁,海豚是這兒的鎮港魚,一物降一物,所以也不必擔心鯊魚為患。

最引人注目的是東山灣,它是富繞的海灣,也是一個待開發的“處女灣”。這個海灣肚大口小,東山銅陵鎮和漳浦古雷頭,處在灣口的兩端,相距僅4千米。天晴時,彼此都能看到。灣口矗立著一座東門嶼,它就像中流砥柱,抵擋著台灣海峽湧來的巨浪,起著緩衝的作用,因此,東山灣內風浪較小,底質、水溫、酸堿度都很適宜。灣口又處於東海和南海交彙處,東海和南海的魚類都可在灣內生長、繁殖。灣內沒有汙染,又有雲霄的漳江淡水注水,水質肥沃,餌料豐富,因此成為多種魚蝦甲貝及藻類增殖的極好場所。

東山灣沿岸已經養殖了不少海珍品。被稱為海產“八珍之冠”的鮑魚人工育苗,在東山避風港“鮑魚站”試驗成功,榮獲了全國科學大會獎。隨後培育出雜色鮑和皺紋盤鮑苗。現在,在銅陵鎮西南角建成了我國最大的“鮑魚增殖場”。東山灣口的塔嶼附近,是一個紫菜生產區,采用水麵浮動網簾養殖法生產的“東山紫菜餅,早已暢銷東南亞各國。這裏還產有蝦、蟹、銀魚、石斑魚、沙丁魚等幾十種名魚,是一個“天然的大魚巢”。

這裏如今還鮮為人知,真正的是塊安詳、寧靜、恬淡的海灣。它的不事修飾的本色的美,迷住了我的眼睛;那黃黃的沙灘,白白的海浪,迷住了我的心。

我第一次看到一個島上有這麼多的海灣。它們背貼背,肩依肩地偎傍著,有的平靜,有的激蕩。一個海灣裏蹲踞著龍、虎、獅、“石虎”似乎要撲向大洋,“石龍”懶懶地倘佯,“石象”深深潛在水中,“石獅”的尾巴在水麵上晃動,攪起一串串泡沫,好像就要遊上岸;另一個海灣碧綠青碧,風掀起一層一層又一層的白浪,就像一個任性的少女,把自己綴滿紗邊的舞裙,隨意地拋棄在鮮為人知的海邊。

奇特的風情

我遊覽了銅山風動石、武廟、黃道周讀書處……而我的目光卻放在了東山島奇特的民俗風情上。

你看,一群穿著花花綠綠的婦女走來了。她們戴著笠頭,臉用布包得隻露出眼睛、鼻子和嘴,襯衫又短又小,緊硼在身上,還露出肚臍眼!可褲子呢,是又肥又大的免襠褲,我想過去給她們拍個照,她們笑著捂起臉跑了。當地人用四句話概括她們的裝束特點:“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據說這裏曾有這樣的風俗:女青年在婚後三天必須回娘家住,直到懷了方可回丈夫家。否則不許回。因為不能在三天內讓妻子懷孕,是丈夫的無能。此後,丈夫若想見老婆,隻有在深夜偷偷赴會。如果在溜回家途中被人發現,便要投海或上吊,以表示無顏立足於世。

我還碰見長長的出殯的隊伍。打頭的是鼓樂齊鳴的現代儀仗隊,後邊是披麻戴孝的隊伍。雇請的壯工抬著棺材,擁著紙人紙馬,那個樂隊大概不會奏哀樂,隻是神氣十足地吹奏著港台流行歌曲。聽說,他們在為一次殯奏哀樂時,奏出了“送你一朵玫瑰花”,終於使敏感的雇方感到不對勁,於是才得到唯一一次抗議。

到處都能見敬神的佛龕,香火極旺。一次去澳角,看到了三個姑娘在求簽。同去的老羅很有采訪經驗。他湊過去問:“怎麼求簽呀?我也要求求。”三個姑娘相視而笑。她們是三個同胞姐妹。大姐受媽媽之托,前來問問嫂子是生男還是生女。二姐天天賣豆腐,不知生意是否會興旺。老三天真活潑,對神將信將疑,也跟著來看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