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熱浪滾滾的日子,我來到了吳淞口外的嵊泗列島。登上嵊泗李柱山碼頭一看,哈,竟是滿眼青翠,仿佛來到了一個清涼世界:海是這般藍,山是那麼綠,連撲麵而來的海風,也格外地涼快、舒適。嵊泗列島被人們譽為“南方北戴河”,真是名不虛傳。
海外仙山
素有“海外仙山”之稱的嵊泗列島,位於長江口和杭州灣的彙合處,在上海正東約一百公裏海麵上。從上海十六鋪碼頭坐船,不需一個晚上即可抵達嵊泗縣城。嵊泗列島東臨太平洋,南與普陀山相峙,西與金山衛相望,北接黃海;扼長江、錢塘江之咽喉,為滬、杭、寧之屏障。嵊泗海域是遠東南北航線的要衝,出上海港遠航世界的必經之道。列島形成了許多天然港灣,十至二十萬噸級的巨輪可以自由進出,是良好的天然避風錨地和深水港。嵊泗又以豐富的海產、宜人的氣候和旖旎的風光,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常年濕潤溫和,日照充足,空氣新鮮,是避暑療養的理想之地。
嵊泗海域水產資源極為豐富。長江、錢塘江入海,帶來了豐富的有機物和營養鹽質,成為各種魚類優良的棲息、索餌、產孵場所。東海水流和台灣暖流交江,又帶來了大量魚群。因此,嵊泗海域成為舟山漁場的中心漁場,一年四季漁汛不斷,盛產大小黃魚、帶魚、鯧魚、墨魚等經濟魚類及海蜇、海蜓、蝦米、淡菜、梭子蟹等海味珍品。嵊泗縣是全國重點產魚縣之一,全縣年產魚量達120萬擔左右。嵊泗縣的工業近年來也有著顯著的發展,由原來的幾副銅匠擔子發展到初具規模的水產品冷凍加工、電力、機械製造、塑料、化工、船舶修造等多種行業。風能、太陽能利用也取得可喜的成果,現已被國家科委列為新能源島。綠華山錨地成為上海港的載減站和遠洋輪的避風港。
嵊泗列島主島之一的嵊山島,是全國著名的漁場。每到冬季旺訊,六省二市十餘萬漁民雲集於此,十裏港灣,舳艫相繼,桅牆林立。入夜,萬盞漁燈似銀河繁星,紅綠黃白相輝映,景色壯觀。嵊山位於嵊灑列島的最東端,是東海北部最靠近外海的一座島嶼。據《定海縣誌》記載:“陳錢山亦名嵊山,其位居中國海山之盡處,而又日盡出”。
基湖沙灘
從嵊灑縣城菜園鎮出發,穿越隧道,步行約20分鍾,就到了基湖大沙灘。基湖沙灘倚山傍海,海水清澈,沙粒純潔,黃如金屑。灘旁岩礁造型奇異,在灘與海映襯下,猶如一個個雄奇的大盆景。
基湖大沙灘總長2200餘米,300米,海灣淺平,沙質潔淨。您若站在高處觀望,即會看到海浪衝灘時“風翻白浪花千片,濤似蓮山噴雪來”的美景。當海浪徐徐退去時,您又會觀賞到整個沙灘猶似平鋪一層琉璃,映照出礁峰、鬆柏的奇觀。至於麵對海灣裏眾多的紅男綠女,追逐和嬉戲於碧水微波之中的場麵,恐怕定會激起您領略大海的激情,引起您潛入龍宮的冥想,發出足可同北戴河、青島海濱媲美的慨歎!
在基湖大沙灘的防浪堤上,有幾幢新建的水榭建築,塊石紅瓦,峰穀屋頂,嵌鑲在青翠蔥籠的鬆柏之中,就象兩顆珍貴的紅寶石,十分醒目。右麵一幢是服務中心,占地麵積500餘平方米,室內四壁全部用乳白色瓷磚並砌,組成各形圖案,古色盎然,專供前來弄潮的遊人淋浴更衣之用。左麵一幢是接待中心,占地約700平方米,辟有休息室、多功能餐廳和頗具海島景觀的微型園林,專供遊客住宿、就餐和娛樂之用。您若坐在休息室裏小憩,透過高大明亮的落地玻璃窗,那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灘,山光的麗影,跳躍的漁船,翱翔的海鷗,無不盡收眼底。單就這充滿海山特色的詩情畫意,足以使您胸襟大開。便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座姐姊建築,相距約150米,其間有一條用方塊小石鋪設的曲徑小道,兩旁栽滿了各種常青樹木和花卉綠草,清幽明媚,極富詩意,由此穿行而過,自會產生一種漫步城市公園的舒暢感。基湖的夜景也是十分迷人的。傍晚,不妨請您趁坐小筏子去領略一下海上垂釣的樂趣。小筏子造型別致,竹木條結構,推入海裏,穩性很好,坐上四、五個人絕無傾覆之險。
據說,這裏海上魚蝦很多,巧手一小時能釣上好幾斤虎頭魚,足可一飽口福。在海上,您還能看到無數巨輪寄碇海麵,燈火點點,晶瑩蕩漾,閃爍不定,形同流螢相撲,實為海上一大景觀。原來,鄰近海域即是外輪進入上海港的錨泊地。回首沙灘,在迷朦的月色中則可發現兩座如鼠欲竄、形態逼真的島嶼。傳說東海龍王九女嫁夫,路經基湖海麵,為四周的美景所吸引,頓生沐浴之念。兩隻扶轎鼠精由於行為不軌,竊觀似花玉體,得罪九女被罰於此,永世不得返回龍宮。後人就把它取名為裏老鼠山和外老鼠山。不久,兩山之間將架起一條長橋,築起釣魚台。
外高峰是“南方北戴河”的又一風景區。峰頂有1000多平方米的平屋建築,周圍有望海閣、初陽台等遊覽點,也是一個初具規模的度假村。這裏山不高,海拔不到300米,您可以從基湖海濱乘車盤山而上,或沿山間小徑徒步登攀。一路上流水潺潺,鬆濤聲聲,奇峰怪石,隨處可見。登上望海閣,極目遠眺,長空白雲悠悠,煙波縹渺,遠山近島,時隱時現,風光極佳。在初陽台觀看日出,更是氣象萬千。須晴日,當迷朦的晨曦,簇擁著一輪紅日,徐徐脫水而起時,彩霞滿天,光芒萬丈,整個大海,波光粼粼,五彩繽紛,煞是好看,古往今來,不知激起過多少文人雅士的詩興。有人寫道:“碧海青山來眼底都是秀氣,詩情畫意湧胸中盡成佳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