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海上仙島——岱山縣(1 / 2)

她是個島,名岱山,四周有一碧的海水,可是繞著她的島嶼,有飄如荷蕖,有環如玉帶,浮動在水麵。大海是看不見邊的,然而在這島上,望海卻如一個湖,但比湖又多著一層神秘感,她是大海中的湖,湖之外又是海,“大中有小,小中見大”。我有些糊塗了,因為這樣空靈飄忽,從來就叫她為蓬菜佛國。

岱山十景

岱山縣城在岱山島上,全縣由51個島嶼組成。岱山,自始唐朝,名為蓬菜,有“海上仙島”之稱。這裏流傳著神奇的傳說:秦始皇於贏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09年)巡遊浙江沿海,東觀滄海數日,似有蓬萊、方丈、瀛洲仙山幻覺。次年始皇得病,為求生長不死之藥,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乘舟入海尋蓬萊采仙草。當船隊航至岱山海域時,眼前島嶼棋布,岸上鬱鬱蔥蔥,雲霧繚繞,時隱時現,頗有步入仙境之感,徐福等人讚歎不已,料必已是蓬菜仙山,即率眾舍舟登岸,覓尋長生不死之草仙。因此,岱山被譽為“蓬菜仙島”,一直相傳至今。

岱山,宛如撒落在碧波大海中的一串明珠,景色秀現,島海相依,水天相連,構成了一幅風旖旎,氣象萬千,具有海島風情的天然畫卷。蒲門曉日、石壁殘照、南浦歸帆、石橋春漲、魚山蜃樓、橫街漁市、衢港漁火、竹嶼怒濤、白峰積雪、鹿欄晴沙等,被清代著名詩人劉夢蘭賦為“蓬萊十景詩”,高度讚頌了岱山的旅遊景觀。

如今,曆史勝跡不少已修葺恢複,錦上添花;許多新的景點正在開發,各項旅遊服務相互配套,已能接待大批遊客前往觀賞。

白峰積雪位於岱山本島中部摩星山巔。海島雪景,古來罕見,而摩星山為岱山諸峰之尊,冬積雪痕,煞是壯觀,故得此名,是蓬萊十景之一。

摩星山秀麗挺拔,蒼鬆翠柏懷抱,盛產“蓬萊仙芝”名茶。密林叢中建有多處亭台樓閣。從碧波亭、望海亭(雙鶴亭)鳥瞰海島風光,可見平靜的海麵上,翠綠點點,白帆張張,猶如海上盆景,一幅豔麗壯觀的海上千島湖圖景盡收眼底;遇有雲霧,幻變莫測,碧海綠洲時隱時現,大有身臨西天銀河之感,使人心曠神怡,爽身悅目,留連忘返。

慈雲庵位於摩星山巔南。建於清乾隆年間,1983年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募資重新修複。

慈雲庵由大雄寶殿、玉佛殿、華藏世界、牌位堂、蓬萊園五部分建築組成。華藏世界采用大塊鏡子玻璃以不同角度拚接合縫而成。使室內一尊阿彌陀佛映增輝,如同四方萬佛,一個善男信女入室,類同萬人參拜,別具一格。

慈雲庵玉佛殿下有現龍進,井水常年不幹,清澈甘甜。此水用來泡蓬萊仙芝,可與龍井茶、虎跑水相媲美,遊人品賞後讚歎不已。

鹿欄睛沙位於岱山島東北部,因地處鹿欄山下而得名。沙灘長3600米,寬200米左右,是舟山最長的沙灘,沙質細膩偏硬,可行汽車,有萬步鐵板沙之稱。西對黃大洋,氣勢磅礴,中間隔一泥螺山,近處有一雞冠礁,透過雞冠礁觀日出,別有一番情趣。清代詩人劉夢蘭有詩曰:一帶平沙繞海隅,鹿欄山下亦名區,好將白地光照飾,寫出蕭湘落雁圖。隔一山嘴的小沙灘,坡平潮緩,已開辟為海濱浴場,旅遊設施齊全,可供遊客坐快艇乘風波浪,沐浴、戲水弄潮,領略海島風光的樂趣。

在“鹿欄晴沙”的泥螺山上,有一曆史古跡——刑馬欄舊址。據史料記載,隋朝末年,隋煬旁開拓疆土,派驃騎將軍陳棱和張鎮州率兵萬餘人去流求(今台灣)招撫,途徑岱山,在沙洋一帶安營紮寨,出於效忠朝庭,在泥螺山設刑馬欄,殺馬祭天,後人在此建廟紀念。

燕窩島原為懸水孤島,近年圍海造田,修建拷門海塘,才與岱山本島相連。“石筍”其實是海中礁石風化形成。燕窩石筍不僅形態類似竹筍,更奇的是其色澤也與真的竹筍難易分辨,大的有10多米,小的隻有幾米,隨著湧浪起落時隱時現,自生自滅,不知經曆了多少個春秋。

石筍叢附近的彩石塘,遍地鵝卵石,色彩繽紛,可作旅遊紀念佳品。

雙合位於岱山本島西部,原名兩頭洞,為南洞山和北洞山的總稱。現兩山相連,故改名雙合。

雙合以開采石料著稱,石質細膩堅韌,是製磨盤,打石條、石板、鑿石柱的理想材料。雙合洞景係500多年來人工開采石料的曆史遺跡,景觀類同紹興東湖。全山有50餘處洞景,有形如刀劈的石壁,雄偉挺拔的石峰,色彩繽紛的石幔,清澈可見的石潭,坦蕩可行的石道,一人當關萬夫莫開的石門。若站在洞口下窺,碧水挽天,進洞上望,峭壁戴雲,如夕陽投影石壁上,煞是壯觀,故名石壁殘照,為蓬萊十景之一,如夕陽投影石壁上,煞是壯觀,故名石壁殘照,為蓬菜十景之一,清詩人劉夢蘭有詩曰:“石壁潺顏影倒橫,夕陽閃閃十分明,若教移入天台郡,霞彩何曾讓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