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粵東海上明珠——南澳縣(1 / 3)

從汕頭港出海,向東航行,船過表角,從外海奔湧而來的大浪,遇到橫亙的沙汕、暗礁,激起滔天波湧。轉過海岬,船行平穩,便看見峙立潮州灣外的南澳島。

南澳雄居粵東海麵,西南距廣東汕頭市區24海裏,東北離台灣高雄160海裏,素享“閩粵咽喉、潮汕屏障”和“粵東海上明珠”之美譽。其間賞心悅目的山光水色,歎為觀止的人文古跡,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北回歸線橫貫的島嶼

在汕頭,就聽說有一個北回歸線標誌點,但未能親睹,心中確有點遺憾。登上南澳,才聽說北回歸線橫貫該島東西主軸共19公裏,這不僅在我國是罕見的,即使在世界上也不多見,令人大喜過望。

北回歸線是一條環繞北緯23°26′的緯線,這是太陽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北緯線,也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正因為橫臥北回歸線的緣故,南澳島集熱帶和溫帶的氣候特征於一身,形成了獨特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這裏冬暖夏涼,年平均平溫21.5℃,年平均降雨量1340毫米。正因為如此,島上植被良好,生物資源極其豐富,除出產糧食外,還出產柑、桔、茶葉等。南澳地處台灣淺灘,沿岸流、台灣海峽暖流和黑潮暖流等5股潮流在這裏彙合,加上海區底質以泥沙為主,並有多處岩礁、珊瑚礁,為優質魚蝦的棲息、繁衍、生長、索餌回遊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據統計,南澳海區有軟體頭足類動物11科28種,蝦類48種,蟹類20種,各種魚類600餘種,為海洋捕撈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最近幾年來,南澳人民充分利用海區優越的自然條件,開展多品種的海水養殖,麵積已達2500畝,初步形成一個以網箱養魚為龍頭,魚、蝦、貝、藻全麵發展的新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南澳有岸線77公裏,大小灘頭60多處,青澳灣等處沙灘沙質鬆軟,海水潔淨,既有林蔭可供休憩,又有溪水可為浴者衝淡,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海水浴場,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陪同參觀的主人自豪地告訴我們,這裏是“東方夏威夷”。我覺得,雖是溢美之辭,但立意基本成立。

參觀途中,一位朋友也許受氣氛感染所致,欣然提了一條建議:在南澳設一北回歸線標誌點,配以必要介紹,屆時,旅遊者雙腳分跨北回歸線南北,自有一番情趣。陪同的南澳原縣長連聲叫絕,表示要鄭重向縣裏提出。由此我想到,我國海島眾多,但開發比較單一,特別是許多旅遊資源往往被忽視,這實在是太可惜了。

深澳榴花紅

南澳美名“榴花島”,以石榴為島花,家家種榴,戶戶增收。每年4至5月,全島石榴盛開。我來到南澳島的深澳,站在金山頂上放眼四望,見到那一片鬱鬱蔥蔥的石榴林,盛開著一朵朵火焰似的紅花,與青山、碧海交相輝映,煞是好看。

深澳石榴,以果大、皮薄、清甜、核細而飲譽海內外。它從品種上分,主要有甜、酸二種。甜石榴,又名“冰糖石榴”,成熟時果體每個重達05公斤,皮呈金黃色,子潔白透明,如一顆顆晶瑩的玉珠,液汁飽滿,味甜似密。酸石榴,俗稱“紅皮石榴”,皮紅,子也紅,如透明的紅寶石,吃起來微酸,又帶有甜味,營養豐富,含糖、丙種維生素、磷等,性清涼,美味可口。

石榴,原產於中亞國家。西漢張騫通西域後始傳入我國。約在明代中期,它才出現在南澳島上。奇怪的是,全島中惟獨深澳石榴樹壯果碩,別的地方,連距它隻有幾裏遠的三澳,所產的榴果就小得可憐。這是因為深澳深凹於三麵高山、一麵臨海之外,地濕土肥,風平氣潤,四季如春,很宜石榴生長,加上管理得法,故這裏的石榴樹特別壯旺,石榴味道分外甜美。深澳石榴,很受東南亞國家的華僑歡迎。在子滿枝頭的金色秋天裏,一些回國探親的僑胞,總是受親友重托,捎帶深澳石榴樹回僑居地栽種,以寄鄉土之思。

鎮懾雲深兩澳關

山石赭黑,沙灘雪白,樹叢濃綠,木棉花紅,倒映在深潭一樣的碧水之中。南澳島,像是濃墨重彩,畫在藍天上。繞島一周,到處可見能夠泊船的澳口,這就是島名南澳的由來。有島作屏障,海麵輕波細浪,平滑軟溜。三三兩兩竹筏子,輕飄飄,漫悠悠。一個人劃漿,裝在竹籮裏的漁網,隨著竹筏前進,自動投下水去。乍一看,幾令人誤以為是在鱗波細細的江南之鄉。走遍四海,隻在澎汕海麵,有這樣的漁人,敢在大海上用小竹筏捕魚。

南澳島古有“沉東京,浮南澳”之說,海中大地震使東麵的南澎列島部分沉沒,在南澳卻升起古老山、金山兩座各600米的高山。我們向兩山之間的雄鎮關攀登。

山道陡峭,時時急轉,使人覺得路已到了盡頭,可拐過山角,路又繼續蜿蜒向上。向海看去,南澳島正處在南海、東海分界處,東去福建、台灣海峽,西來廣東,出洋遠行的商船都從左近航道通過。這裏扼南海、東海通道咽喉。明嘉靖年間,倭寇勾結漢奸、海匪吳平占領南澳,東劫西掠。1567年,戚繼光率五千士卒,登陸南澳,連夜披荊斬棘,開辟道路,奇襲匪巢,剿滅吳平,把倭寇全部趕下海去,俞大猷率領水師在海上把他們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