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不祥之器:指戰爭是不吉利的事物。祥,祥和、吉祥。《文子·下德》:“夫兵者,凶器也;爭者,逆德也。好用凶器治人之亂,逆之至也。”
②物或惡之:大家一般都討厭戰爭。物,此處指人。或,也許、通常。惡,厭惡。
③不處:意為有道之人厭惡戰爭,不與它同流合汙,同它劃清界限。而孟子更進而主張“善戰者服上刑”(《孟子·離婁》)。
④居:安居、平時相處的意思。
⑤貴左:以左為貴。古代人認為左陽右陰,陽生而陰殺,故貴左而賤陰。《史記·淮陰侯列傳》:“兵法,前左水澤,右倍山陵。”但戰國後情況有些變化,人們常常尚右而輕左,以右為尊。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⑥用兵則貴右:用兵打仗是凶事,故以右為尊,以示貶斥鄙薄之義。《逸周書·武順篇》:“吉禮左還,順天以立本;武禮右還,順地以利兵。”範應元注:“左陽也,主生;右陰也,主殺。是以居常則貴左,用兵則貴右。蓋殺伐之事,非以為常也。”
⑦恬淡為上:對戰爭應采取的最好態度是冷漠、淡漠。恬淡,淡漠處之,無所關心。吳澄《道德真經注》:“恬者不歡愉,淡者不濃厚。謂非其心之所喜好也。”
⑧勝而不美:即使打贏戰爭,也不能稱譽高興。與前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義同。美,得意洋洋、自以為是、沾沾自喜的意思。
⑨之:指戰爭。
⑩是樂殺人:如果以取勝為追求,因勝利而自鳴得意,那麼這就等於是以殺人為快樂。是,這、這樣。樂,以……為樂。
⑾得誌於天下:指滿足自己的心願,伸展自己的誌向。《左傳·襄公十四年》:“衛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誌。”
⑿吉事尚左:在冊封、壽慶、婚娶等喜慶活動中,按一切以左邊為上的禮製要求進行。吉事,先秦時期,祭、祀、冠、婚、娶等活動稱為吉事。尚,崇尚,以……為上。
⒀偏將軍:偏裨將佐。
⒁上將軍:軍隊中發號施令,統率一切的大將或主將。按,上將軍在春秋時也指上軍之將(或先頭部隊主將)。《孫子兵法·軍爭篇》:“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又,上將軍有時還可理解為“賢能之將”,《呂氏春秋·簡選》:“令能將將之。”高誘注:“能將,上將。”
⒂以喪禮處之:以喪禮的儀式對待戰爭,這是用以顯示反戰厭武的基本立場與態度。
⒃泣之:“泣”應作“蒞”,參與、臨場的意思。朱謙之《老子校釋》引羅運賢之說:“‘泣’當為‘蒞’之訛。說文無‘蒞’字,蓋即隸也。”帛書本“泣”作“立”,當為“蒞”之省字。
⒄戰勝以喪禮處之:戰勝攻取之後要以喪禮的儀式來處理、對待,千萬不要把它視為值得喜慶祝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