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
出類拔萃
作者:張致軍 高海霞
摘 要: 本文在結合民勤縣各類農作物秸稈資源量和利用現狀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對民勤秸稈資源潛力和秸稈資源利用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合民勤區域特色的相關對策,以期實現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生態化、循環綜合利用。
關鍵詞: 民勤縣 農作物秸稈 綜合利用現狀 對策
1.引言
民勤縣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遊,東經103°02′—104°02′,北緯38°05′—39°06′,東西北三麵被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東北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南鄰武威市涼州區,西南與金昌市相毗連,東西長165km,南北寬115km,總麵積1.6萬平方公裏。境內地勢四周高,中部低,海拔為1200—1500m[1]。全縣轄18個鄉鎮、249個村,總人口27.43萬,其中農村人口24.02萬,占88%,城鎮人口3.41萬人,占12%。總土地麵積1.59萬平方公裏,其中各類荒漠化土地麵積2254萬畝,占總麵積的94.51%,耕地麵積89.73萬畝,其中各鄉鎮合計85.9萬畝,各類農林場4.1萬畝[2]。年均氣溫8.7℃,無霜期170天;年日照時數3028小時;年降水量110毫米,年蒸發高達2646毫米,平均相對濕度最大53%,最小為35%,幹燥度為11.4。境內主風方向為西北向,年均風速3.7米/秒,8級以上大風日數年均29天,最大風力達11級。年均沙暴日數37天,以春季最多。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生產的副產物,秸稈主要由粗纖維、半纖維、碳水化合物和木質素等構成,含有氮、磷、鉀、鎂、鈣等農作物生長必需的主要營養元素和大量有機質,農作物秸稈實際上是一筆巨大的資源,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3]。近年來,由於各種資源的短缺,為農作物秸稈資源的利用提供了發展空間。秸稈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增加全縣農民收入,保障城鄉發展和交通暢通,減輕環境汙染推進農村節能減排工作,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全麵可持續協調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4]-[7]。因此,搞好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戰略意義。本文在對民勤縣各類農作物秸稈資源量詳細調查、秸稈利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對如何促進秸稈綜合利用進行了若幹思考。
2.民勤縣農作物秸稈資源量調查現狀
2.1過去5年主要作物年均秸稈資源產量
過去5年各主要農作物播種麵積、產量、草穀比取值及秸稈資源理論產量。可見全縣過去5年年均主要農作物秸稈總量為48.05萬噸,秸稈資源比較豐富。可以看出,向日葵的秸稈是民勤縣的主要秸稈資源,占總量的35.88%;其次為棉花,占總量的33.22%;玉米、小麥的秸稈資源量較少。從季節特性看,主要農作物秸稈收集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小麥秸稈收集期從7月中下旬到8月底,向日葵秸稈主要收集時間為8月中下旬至9月第,玉米秸稈收集期從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曆時近一月,而棉花秸稈收集期主要在11月和12月。
2.2未來10年主要農作物年均秸稈資源產量預測統計
2012~2021年年均秸稈資源產量預測:調查區域內未來10年年均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總量為43.49萬噸。各主要農作物播種麵積、產量、草穀比取值及秸稈資源理論產量。從品種結構看,秸稈資源以向日葵、棉花為主,占全縣秸稈資源總量的77.26%。其中,向日葵秸稈最多,達17.58萬噸,占40.42%;棉花秸稈16.02萬噸,占36.84%;小麥及玉米秸稈9.89萬噸,占22.74%。未來10年年均秸稈資源產量同過去5年年均秸稈資料產量相比,向日葵和棉花均增加1.97%和0.38%;小麥和玉米秸稈資源量均有所下降。隨著壟作溝灌、雙壟溝播等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普及,以及種植效益的提升,全縣向日葵種植麵積逐年擴大,預計未來10年全縣年均種植向日葵達21萬畝,向日葵秸稈量將逐年增加,預計到2021年,全縣秸稈量將達到17.58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