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在紀念錢學森提出沙產業、草產業理論二十周年研討會上,夏日的演講不同凡響。他認為錢學森院士的沙產業、草產業理論,是對傳統沙漠觀和傳統防沙治沙工作的革命。這是人類對沙漠認識曆史上的新飛躍、新高度,是人類與沙漠自然和諧共處的真正開始!夏日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認為,“防沙、治沙”必須和“用沙、管沙”四位一體,有機結合。他說,人類與沙漠的最初關係是人類因無知而製造了沙漠,當沙漠化嚴重到人類沒有生存和發展條件的程度時,人類隻好遠離沙漠。隨著人口增加、生產力發展,又有一定經濟技術條件時,人類開始采取堵攔、固定、恢複植被等辦法來對待沙漠化,即治沙。這是人類曆史上認識沙漠的一次飛躍。第二次飛躍是開始防沙,即預防沙化,人類開始更加自覺地對待自然、對待環境,節製自己的行為,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路子。人類認識沙漠的第三次飛躍就是用沙。科學用沙的最高境界就是錢學森沙產業草產業理論提出的“寓保護於合理開發之中”。這一帶有顛覆性創新理論的提出,為人類確立科學沙漠觀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科學平台,把沙漠和人的關係理順了、拉近了,為人類與沙漠和諧相處奠定了感情基礎,實現著“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的互相依存和終極關懷。由於變對抗性思維為順應性思維,人們發現了沙漠的另一麵,即經過人的建設性活動,新的平衡係統可以形成,沙漠可以成為人類生活的新空間和新經濟的“增長極”。夏日同誌的這一認識,表達了全新的沙漠觀,是對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基礎的大跨度、深層次闡釋,因而受到錢學森辦公室的好評。
郝誠之同誌也心得多多。他在二○○三年的作品集《瀚海憑欄》一書中指出:“西部大開發,生態是重點,沙漠化防治是難點,產業化是突破口。沙產業、草產業、林產業是最合理、最現實、最科學的選擇。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首倡的知識密集型的沙產業、草產業、林產業,就是西部大開發的‘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的新型主導後續產業。隻有走這條可持續發展的路,才能實現‘沙漠增綠、草原增值、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瀚海憑欄——郝誠之作品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二○○三年十一月)他的研究成果問世後,錢學森學術助手塗元季將軍稱讚“正確理解了錢老的思想”;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任繼周、馮宗煒先生也評價很高,認為不但有“新意”,而且有“深意”。
我注意到夏日同誌在新作《實踐與探索》(二○○六年四月)一文中第一次歸納了沙產業的十大功能。包括治沙功能(或叫生態功能)、致富功能(或叫增值功能)、科技功能、綠色功能、集約功能、節約功能、集群功能、多元功能、動力功能和可再生功能。他說:“這十項功能,其它農業型產業不同程度地具備,但唯有沙產業更完整、更集中,更對人類有用。”
因為夏日同誌擔任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時,同時擔任著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因而有機會通過全國政協提案等多種渠道,為沙草產業的健康發展呼籲建言。如二○○五年二月,他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全委會的書麵發言中,有理有據地列舉了沙產業、草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認識不到位;(二)資金、項目、稅收等方麵尚無明確的優惠政策;(三)人才匱乏。與此同時,他又提出了把發展沙產業、草產業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目標和“十一五”規劃之中。他要求,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必須給予政策傾斜,並通過法律、政策的具體化、可操作,落實到沙產業、草產業的開發項目中。他建議盡早為第六次產業革命培養高素質人才,占領高新技術的製高點,為二十一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做準備。
夏日、郝誠之同誌在進行理論探討和研究的同時,還十分重視跟蹤典型深入調研,總結基層新鮮經驗,探尋沙產業、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和創新模式。一九九九年,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趙永亮斥巨資在庫布其沙漠東緣圍封沙地十萬畝,搞起了沙區適生灌木沙柳的產業化綜合利用項目,用沙柳的嫩枝葉喂羊,用粗枝條粉碎拌木漿造紙,實行林草間作和林牧互補,開始取得生態、扶貧、環保“一舉三得”的效果。郝誠之同誌與內蒙古政協經濟委員會專家對此項目跟蹤一年,全麵分析後認為:起點高,方向對,潛力大,完全符合錢學森沙草產業理論的要求,值得在鄂爾多斯和全區範圍推廣。二○○一年五月中旬,趙永亮和郝誠之將試點進展情況向錢老書麵報告。十天後,九十一歲高齡的錢學森先生給他倆寫來充滿鼓勵的信,稱“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是在從事一項偉大的事業——將林、草、沙三業結合起來”,“形成農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鏈,達到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我希望你們取得更大的成就”。在錢老的鼓勵和指導下,內蒙古鄂爾多斯,以民營企業大兵團介入為特點,以組織化帶動產業化,以市場化推動產業化,成長起一批知難而進,唯旗必奪,艱難探索幾十年如一日的產業治沙、回報家鄉的龍頭企業,形成了甘草藥品、沙棘飲品、螺旋藻新品、反季節蔬菜、絨山羊和獺兔“種養加一條龍”經營和生物質發電等有市場競爭力的新型產業體係,取得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效統一的好成績,受到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中外專家和聯合國官員的好評,也使農牧民得到了實惠。
我看到夏日同誌對內蒙古赤峰、通遼、呼倫貝爾、巴彥淖爾、烏海等市和阿拉善、興安、錫林郭勒等盟防沙治沙及發展沙產業、草產業情況的多份調研報告,發現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用錢老沙草產業理論來重新審視傳統的沙漠觀和現實區情,總結實踐經驗,宣傳新的產業理念。這些都為沙產業、草產業協會從西到東全麵開展紮實有力的普及工作,打下了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