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播錢學森沙草產業理論的熱心人(3 / 3)

近十年來,我與夏日、郝誠之同誌利用鄂爾多斯學研究會活動的機會相遇,總能感到他二人緊緊抓住沙草產業這個主題,一直在調查、思考,不斷充實著新材料,總結著新經驗,產生著新想法,完善著新模式,不斷加深著對錢老科學思想的理解。實踐證明,內蒙古的沙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由理論探索進入了較大規模的生產實踐,以“綠化——轉化——產業化”為標誌,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錢老在北京家中親切接見夏日會長,聽取他的工作彙報後語重心長地說:“內蒙古各民族人民在沙產業、草產業上給全國帶了個好頭,做出了榜樣。我希望你們把經驗好好總結一下,把沙產業、草產業推向全世界!”夏日同誌說,這是錢老對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代表的西部的厚望,也是對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群體的重托,我們感到信任高於天,責任重於山!

在夏日同誌主持下,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的活動活躍而有效。承擔國家科技部和內蒙古發改委、內蒙古科技廳的課題;先後舉辦過六、七次大型研討會;與內蒙政協辦公廳合辦的會刊《政協經濟論壇》創辦近十年,出版五十期,刊登調研成果數百篇;與新華網合作,申報並開通“中國沙產業、草產業網”;與自治區辦公廳、呼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錢學森與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圖片展》,合作出版《沙產業、草產業、林產業理論實踐叢書》和《錢學森論沙產業草產業林產業》等國內填補空白的專著。夏日和郝誠之同誌雖屬半路出家,但天道酬勤,他們關於沙草產業的論文不少被收入相關國際會議的論文集中。為此,夏日、郝誠之分別被聘為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大學的客座教授,擔任了內蒙古大學中國沙草產業研究中心的顧問和副主任。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郝誠之應邀為中國科技大學作題為《錢學森院士與中國沙草產業》的學術報告,主持會議的黨委書記鹿明同誌總結時說:“我們組織的紀念錢學森院士誕辰百年的七場學術報告,這一場內容最新、掌聲最多!”

二○○八年以來,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發起並參與自治區黨委、政府、政協專題調研後形成的《關於加快我區沙產業發展的幾點意見》,二○一○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以內政發〔二○一○〕一二三號文件正式出台。這是我國省市自治區頒發的第一個紅頭文件,標誌著內蒙古沙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引領全國、政府導向、整體設計、有序推進的新階段。

二○一○年,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被國家民政部經逐級申報、遴選,評定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二○一一年十一月,內蒙古黨委常委兼秘書長符太增同誌在沙產業、草產業協會的報告上批示:“該協會成立以來,為自治區乃至國家沙產業草產業的發展奔走呼號,做了不少工作,財政每年適當給予支持是應該的。”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同誌在有關會議上明確表態:“要支持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發揮更大作用!”

據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在今年《恩格貝論壇》“紀念錢學森誕辰一百周年暨胡錦濤同誌發表沙產業重要談話發表三周年理論研討會”的書麵講話披露,錢學森院士首創知識密集型沙草產業理論的初衷,是為了解決中國未來“百年之困”的“三個怎麼辦”,即:一、常規能源煤、天然氣、石油用完怎麼辦;二、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突破怎麼辦;三、“人口發展到三十億,要豐衣足食怎麼辦”。錢老認為,與其到月球上找未來的生存發展空間,不如把地球表麵的沙漠治理好、草地利用好。用“高科技”和“可持續”確保中華各族兒女過“富裕而有尊嚴的生活”,“給世界帶好這個頭”(《內蒙古林業》二○一一年第六期,錢永剛《錢學森的“三個怎麼辦”與沙產業理論》)。

據我事後得知,錢老二○○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在京去世,夏日、郝誠之同誌徹夜未眠,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治喪委員會主任賈慶林同誌,致信中央,建議把錢老對沙草產業的理論貢獻寫入悼詞。中央采納了來自基層的意見,在《錢學森同誌生平》中寫進了“倡導發展沙草產業,幫助農民依靠科學技術脫貧致富”。因此,這段話在今年“紀念錢學森同誌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上,由賈慶林同誌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宣布,坐在會場的夏日、郝誠之同誌的激動和欣慰就是可想而知的了。因為這不但是對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理論的高度肯定,也是對社會主義中國未來扶貧道路的科學選擇。

我從二○○九年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的《錢學森論沙產業草產業林產業》一書的附錄中得知,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內蒙古黨委原書記儲波同誌,對參加“認真落實胡總書記談話精神,科學發展內蒙古沙產業座談會”的北京上海知名專家說過這麼一段話:“內蒙古的沙產業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一靠錢老理論指導,二靠在座各位專家大力幫助,三靠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四靠龍頭企業帶動和市場機製形成。”他接著特意指出:“還因為我們有兩位熱心人夏日、郝誠之。”

人們高興地看到: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若幹意見》的文件中出現了“鼓勵發展沙產業”五個字。中央電視台報道“二○一一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出現頻率最多的話是“發展沙產業,應對荒漠化”。新聞界評論,“聚焦沙產業,紀念錢學森”成為我國二○一一年的新亮點和關鍵詞。從當年錢學森先生風塵仆仆,“大將西征久未還,航天捷報滿關山”;到今天西部綠意盎然,“暖日躍起中南海,春風已度玉門關”,我們切身感受到草原的春天來臨了,沙漠的春天也來臨了。我的這兩位六七十歲的老朋友夏日、郝誠之同誌,也迎來了他們人生追求的又一個春天。

〔責任編輯 阿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