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簡?愛》,看多瓊瑤,熟悉一切月下私奔十八相送以死殉情的愛情故事,便以為真愛需要轟轟烈烈、死去活來。我戀愛無對手,但見家中的那對衣食父母相親相愛,就開始發揮我的想象,遙想他們當年。
常翻父母的影集,發黃的舊照片上母親梳著美麗的麻花辮子微笑地倚靠在父親身旁,當然不能與今日的母親同日而語。據說那時流行的愛情是李雙雙式的“先結婚後戀愛”,父輩都如此。我早對父母的故事神往已久,不禁“問了再問,問了再問”,但兩人相視嘿嘿笑樂,臉顯溫馨,卻絲毫不提那年那月。
其實我也隱隱約約知道一些他們的過去,那時父親在日照的安東衛教書,窮卻才華橫溢;母親卻是個富家主的女兒。於是便在心裏為他們設計了一場千轉百回蕩氣回腸的窮教書人與富家小姐的才子佳人戲。
後來問起外婆,她說:“那時你爸被打成‘黑主筆’,很是抬不起頭來;而你外公當時說錯了話,天天小會批大會鬥的,你媽眼看年齡越來越大卻無人敢娶,媒婆自是一說就合。”
我失望之極,果真是這樣嗎?父母竟在沒有愛情的婚姻裏度過了半輩子?
直到去年的一場百年難遇的暴雨,我才解開心中的結。那時臨沂城一片汪洋,我被困在單位,當雨停,我趕至家中,隻見父母在齊腰深的水裏正一起抬我家的冰箱,媽抬一頭,爸抬另一頭,口裏喊著號子,齊心協力,冰箱終於被抬到了桌子上。看到這一幕,我忽然徹悟:誰說父輩無真愛,他們已攜手走過了大半風雨人生路,早已把真愛融於平凡的生活之中了。
父輩愛情,簡單而平凡。平時各自為政,媽下班早,準備好飯菜,爸回家就是開飯時間。吃過飯,父親在燈影裏讀書,母親就在燈影裏緊縫密補,在瑣瑣碎碎中相對紅顏老。一種平平常常的關懷,一聲平平淡淡的問候,都孕育著一種平凡的真愛。沒有經曆過風吹雨打的愛情,不會天長地久,隻有平平凡凡的生活中才有真愛啊!
(原載1994年10月10日《山東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