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樂綝依命行事,果然趁蜀兵不備,搶回來四匹木牛流馬。司馬懿大喜,找來能工巧匠,讓他們將木牛流馬一一拆解,然後依樣仿照。
司馬懿用這個辦法,不到半個月就製造出了兩千匹木牛流馬,與諸葛亮的一模一樣,運轉靈便。
司馬懿隨即下令,讓鎮遠將軍岑威率領一千軍兵,驅著這兩千匹木牛流馬,去隴西搬運糧草,往來不絕。
司馬懿自以為得計,卻不料早已墜入諸葛亮的彀中。
蜀兵將魏兵搶走木牛流馬之事向諸葛亮彙報。諸葛亮哈哈一笑,說:“正合我意!我就是希望他來搶幾個木牛流馬。我們很快就要得到大批糧草資助了。”
諸葛亮低聲叮囑王平一番,然後讓他領兵,扮作魏軍,連夜悄悄渡過渭河,繞過北原去襲擊魏將岑威的運糧隊伍,將魏軍的兩千匹木牛流馬盡數搶了過來。
王平等人趕著木牛流馬路過北原,被魏軍擋住去路。王平手下軍兵,早得諸葛亮指點,伸手到木牛流馬口中,將舌頭扳轉過來,然後一哄而散。魏軍搶回木牛流馬後,卻發現牽拽不動,扛抬不去。
魏兵正在納悶間,蜀將張嶷早已奉諸葛亮將令,扮作六丁六甲神兵殺將過去。魏兵四散而去,王平所部卻又轉回身來,扳回機關,兩千匹木牛流馬卻又行走如飛了,隻看得魏兵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再說鎮守北原的魏將郭淮聽說軍糧被劫,急忙率兵攔截。諸葛亮早已派了魏延薑維,帶著一萬兵馬攔住廝殺。郭淮大敗,退回北原。
等到司馬懿聞報趕來,卻又被預先出擊的馬忠、馬岱攔住去路,司馬懿也被擊敗,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苦心仿製的兩千匹木牛流馬成了諸葛亮的囊中之物。而更讓他氣憤難平的是,這兩千匹木牛流馬上載著的一萬多石軍糧也成了蜀軍的戰利品。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這一次較量,沒有料到諸葛亮連環設計,吃了一個大大的啞巴虧。司馬懿痛定思痛,卻又別無良策,隻好堅守不出。
諸葛亮見司馬懿又當起了縮頭烏龜,立即又想出了新花樣。諸葛亮下令讓蜀兵與當地的魏國百姓相雜種田,約定收成為蜀兵一分,百姓二分。諸葛亮同時嚴令蜀兵不得侵擾百姓,如有擾害者,斬首示眾。魏國百姓因此頗為安心。
諸葛亮的這一策略,擺出了一付長期駐紮的姿態,其實更多的是攻心戰。司馬懿見了,憂心似焚,悶悶不樂。
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見狀,忍無可忍,對司馬懿說:“父親,蜀兵劫去我們的軍糧,又與百姓屯田於渭水之濱,我們如果還是隻守不攻,怎麼能掃平大患?父親,為什麼不與諸葛亮約日大戰呢?”
司馬懿心知肚明,自己和諸葛亮比的其實就是耐心。諸葛亮大舉出征,卻在五丈原對峙不前,他心中應該比自己更為著急才對。如果受不了諸葛亮的挑弄,主動約戰,正好是中了諸葛亮的計了。司馬懿又想起曹叡臨行前的諄諄囑托,堅守之心更為堅定,於是對司馬師說:“聖人有雲,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還是繼續防守吧。”
諸葛亮見司馬懿不為所動,又想出了一條絕計。他派馬岱在附近一處叫做葫蘆穀,又叫做上方穀的山穀中,埋好了地雷等物,備足了幹柴,卻將此處偽裝成蜀軍屯糧之處。
諸葛亮命大將高翔,每日虛作運糧,屯於葫蘆穀中。諸葛亮隨即將自己的中軍大帳也移至葫蘆穀附近。諸葛亮的這個舉動,釋放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葫蘆穀是蜀軍的軍機重地。
魏兵探聽明白後,報知了司馬懿。
對司馬懿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如果他能將蜀軍屯於葫蘆穀內的軍糧燒掉,諸葛亮隻能不戰而退!
司馬懿反複掂量,終於沒能抑製住一戰而勝的衝動,親自帶著兩個兒子,前往葫蘆穀放火燒糧。
司馬懿不知道,諸葛亮早已在葫蘆穀中布置好了他最為擅長的火藥地雷陣。司馬懿這一去,就等於是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心理感悟:人生的敗局往往是因為在誘惑麵前失去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