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預判,司馬懿連普通的“麵塗紅粉,身穿女衣”都不堪忍受,必定無法忍受自己這一記“寡婦之辱”,從而怒發衝冠,失去理智,而與自己決一死戰!
諸葛亮還料定,即便司馬懿堅忍無比,能夠咽下這口窩囊氣,他的部屬們也不堪忍受這赤裸裸的侮辱,一定會群情激憤,逼著司馬懿出戰,以雪大恥。
諸葛亮至少判斷對了一大半!
司馬懿看完這封信,再看看盒子裏那套寡婦素衣,心中的怒火騰然而起,恨不得立即拔劍而起,將這套素衣和整個盒子剁個稀巴爛!
但就在怒火即將噴薄而發的那一瞬間,司馬懿修煉多年的堅忍終於派上了用場。他咬牙切齒般地克製住了衝動,轉怒為笑,說:“諸葛亮這是把我當作婦人了嗎?那我就收下吧。”
司馬懿笑的時候,臉色肌肉抽搐變形。這一聲笑,簡直比哭還難聽。但他畢竟還是極其艱難地笑了出來。
司馬懿這一笑,諸葛亮的激將大法就宣告失敗了。激將法是“諸葛三寶”之一,諸葛亮終身運用不爽,雖然有時候激化了與下屬之間的矛盾,但從來沒有在刺激對方情緒上失手過。司馬懿是唯一一個能夠在諸葛亮的強效激將法麵前,強行控製情緒衝動的人。難怪諸葛亮從一開始就會將名聲尚不卓著的司馬懿視為平生最大的對手。
如果不是司馬懿獨特的個性特質和獨特的人生經曆交相融合,飽嚐十數年的痛苦煎熬,淬煉出來的超級堅忍,諸葛亮就將又一次力挽狂瀾,逆轉形勢!
司馬懿笑出來之後,再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就容易得多了。司馬懿平靜下來,吩咐設宴,好好款待諸葛亮派來的送禮使者。
諸葛亮做事的風格是從來不對下屬“授之以漁”的,這個使者隻知道諸葛亮讓他來給司馬懿送東西,除此之外,一概不知。於是,他欣然接受了司馬懿的邀請。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使者一邊喝酒吃飯,一邊拉家常。這個使者見司馬懿所說所問的不是兩軍的軍機軍情,很快就放下了戒備,化入了其樂融融的氛圍之中。
司馬懿問道:“諸葛丞相的寢食情況如何啊?一天到晚忙不忙啊?”
這位使者是諸葛亮的貼身之人,他的眼前頓時浮現出諸葛亮廢寢忘食、鞠躬盡瘁的感人畫麵,不由飽含深情地說道:“諸葛丞相夙興夜寐,凡是處罰二十軍杖以上的,都是親自審問處置。他一天吃的飯卻很少,不過數升而已。”
司馬懿聽了,心中一動,臉上卻不動聲色,繼續與使者閑聊,卻再也不問關於諸葛亮的事情了。
這位使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在無意間透露了己方最大的軍事機密!
每個人因應不同的情境,而讓自己的言行舉止與之和諧匹配的綜合性應激能力是不一樣的。這種綜合性應激能力就是情境智商。這位使者,就是一個情境智商極低的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場合中,說了最不該說的話。
司馬懿盛情款待這位使者後,客客氣氣將他送走,然後對諸將吐露了他敏銳捕獲到的關於諸葛亮的驚天秘密。
司馬懿說:“諸葛亮食少事煩,難道還能長久嗎?”
平常人的飯量,一天總要五升米以上。而軍旅之中,更為艱辛,消耗更大,食量自然也更大。而諸葛亮一天數升米,連平常人平常狀態下的飯量都不如。司馬懿拿自己和諸葛亮一作對比,很容易就判斷出諸葛亮的身體機能已經非常衰弱了。而諸葛亮的工作量卻又巨大無比。司馬懿也是一軍主帥,知道統領一軍要處理的瑣事何其繁雜。如果連處罰二十軍杖的小事都要親自過問,就是鐵打的身子恐怕也吃不消。
綜合這兩點信息,司馬懿斷定諸葛亮是堅持不了多久了,於是更加堅定了固守不出,隻等諸葛亮不支而退的信念。
這個使者回到蜀軍大營,向諸葛亮彙報了司馬懿坦然受衣的情形。諸葛亮隻覺胸口發悶,頭暈目眩,差一點吐出血來。諸葛亮閱人無數,司馬懿連這樣的奇恥大辱都能甘心忍受,簡直已經不是人了。這也給了諸葛亮一生中最為沉重的一擊。
這一計不成,饒是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也已經是黔驢技窮了。
心理感悟:所有的秘密都是你自己泄漏的。
情境智商因應不同的情境,而讓自己的言行舉止與之和諧匹配的一種綜合性應激能力。